在信息時代看毛澤東的百年誕辰

劉實(美國)


按照信息系統的密度及其使用的廣泛程度,現在已經可以畫出一份新的世界地圖了。在這份地圖上,北美、日本和西歐信息系統密度最高,使用率亦最為頻繁,台灣、香港、南朝鮮乃至中國沿海地區次之。就計算機、傳真機、微波電話的使用程度而言,中國雖然不甚均勻但確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不少人還記得,1884年馮子材在越南諒山打敗了法軍,但因在通訊手段上所處的劣勢,法軍竟能以通訊器材轉敗為勝。馮子材的捷報到達北京之時,清廷已根據法軍的戰報同法國簽了割讓越南的和約。因為當時的清廷不僅是通訊條件落後而已,它已沒有保衛中國邊陲的力量了。

現代的中國,除了進入信息時代的狀態尚不均勻以外,外人犯邊的可能性是幾乎等於零了。年輕的一代也許認為「獨立自主」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實際上卻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無數中國人民犧牲奮鬥的結果。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這一奮鬥的毛澤東、孫中山和蔣介石各自作出了不同的貢獻。毛澤東的文采和軍略,在這三個人中尤其突出,已經有數不清的電影和文章加以歌頌和記載。今年是毛澤東的百歲誕辰,值此信息時代,在遙遠的海外來回顧他這一百年,深以為與其以工筆畫的方式描繪他的一生勳業,還不如借他的書法,一筆勾出海外中國人所以對他佩服之處。

如所周知,海外中國人首先關心的是自己在定居國所處的地位,而在有史以來,這一地位都是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處境息息相關的。海外中國人不太關心中國實行什麼主義,但他們卻十分關切中國是不是仍然被別國欺負。就這個意義來說,毛澤東的形象在海外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有極其特別的地位的。

人們都記得,1840年的鴉片戰爭,導致了開五口通商的中英南京條約;1884年的中法戰爭使清廷喪失了越南;1894年的中日戰爭導致了割讓台澎的《馬關條約》;1900年的義和拳事件引來了八國聯軍,其中包括比利時的兩千名步兵在內。毛澤東出生於1893年,不折不扣地生於中華民族的重重憂患之中。而他卻在壯年就真正地統一了中國。在他去世前一年,越戰正式結束,殖民主義徹底地離開了亞洲大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也曾揚言要趕走西方在亞洲的殖民主義,但因本身作風殘暴,其結果是在亞洲人民間留下了比對殖民主義者更深的仇恨。毛澤東所領導的中國卻無此敗筆。從以往的備受欺凌,到如今的不慮外患,中國人民走了漫長的道路,在這條血痕斑斑的道路上,到處都有毛澤東的深刻的腳印。

在海外中國人的心目中,毛澤東的難能可貴處是他不犯前人的錯誤。義和團人赤膊上陣,要以「練就的刀槍不入的血肉之軀」去迎接列強的子彈和炮彈。其結果是,沙場白骨成堆,河山蒙羞如故。愚昧只足招禍,義和團事件是有力的說明。毛澤東則設計了一系列以弱敵強的策略,他所領導的軍隊,最善於以弱敵強。單單「敵來我退、敵退我追、敵住我擾、敵疲我打」這四句口訣,不論在抗日戰爭期間乃至在其後的內戰之中,都曾使強敵聞聲喪膽。

孫中山在推翻滿清以後,曾經浪漫地要專志於《建國大綱》的實現,將大總統之職拱手讓予北洋軍閥袁世凱,自願擔任教育和鐵道部部長。誰知袁世凱師承晚清的封建糟粕,一心想作洪憲王朝的開國皇帝,根本無此胸襟與眼光,最後迫使國民革命勢力侷促於粵江三角洲一帶。毛澤東則記取洪秀全和孫中山的教訓,甚至早在兵抵長江時就以詩言志,告訴解放軍的官兵:「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在建國後的幾番風雨中,他也是堅持穩固政權,「任你風吹雨打,我自不動如山。」為今日穩定團結的中國打下了一個牢固的基礎。

大陸上有位老詩人,1945年在重慶見過毛澤東。人們還記得,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到重慶,與蔣介石舉行會談。同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簽了《雙十協定》,表示要「堅決避免內戰」。會談後,重慶的知識份子為毛澤東舉行了一次歡迎會,這位老詩人也在場。會上許多知識份子對雙十協定信心不大,紛紛向毛澤東表示對內戰爆發的憂慮,並對內戰的後果表示擔心。毛澤東最後對他們說:「我們雪山爬過了,草地走過了,問題不大了」。當時人們覺得這個答案似乎文不對題,過後他們才體會到這句話的玄機。長征實際上教育了毛澤東和他的部隊官兵,使他們終於明確了他們奮鬥的目的,因為他們親眼看到了邊緣地區中國人民的生活,親身體驗了那種落後的生活。

美國人所以敬佩華盛頓,是因為他領導著美國人民打敗了英國統治者,建立了獨立自主的美利堅合眾國。英國人所以佩服邱吉爾,是因為他領導著英國人民擊敗了納粹德國,使大英帝國履險若夷。海內外中國人所以佩服毛澤東,是因為他把陷於萬丈深淵的中國人拉到地平線上,建立了獨立自主的中國,使中國人民從負數變成正數。聖經上說:「愛你的鄰人要像愛你自己」,衡量別國的英雄和衡量自己的也應該使用同一個標準。海外華僑深知美國的自由環境使無數華裔有了充分發展自己的天地,他們也希望遲早中國也會有像美國一樣的富足的環境。許多海外華僑認為,毛澤東以他一生的勳業,確實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牢靠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