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公教年金改革之道

王有康
(台灣網路大學校長)


軍公教年金改革7月1日已正式上路,年底選舉將屆,由於蔡政府執政黨年底選舉的政治操作,勞工年金暫不改革已是意料中事。

台灣是資本主義的社會,市場經濟的機制,按理應可促使每個人更加努力於工作上的付出,或創新研發出新的商品或發明,良性競爭的結果,人類科技與物質生活高度蓬勃發展。

世界各國目前正在加速人類科技文明提升的腳步,從網路、大數據資料分析、手機互聯網,到穿戴式虛擬實境VR裝置,無人商店、自動駕駛,甚至不久將來可能取代人類大部分工作的人工智慧AI,都是人類科技文明的高度展現與成就。

此與齊頭式平等制度不同,當世界歐美國家,甚至中國大陸都在朝著市場經濟路線勇猛前進的時刻。令人不解的是,7月1日蔡政府所推出的軍公教年金改革制度,內容卻強調人人吃大鍋飯的齊頭式假平等,大砍軍公教退休所得,每個人付出的努力與收穫本不相同,蔡政府卻開齊頭式假平等的倒車,強迫必須跟別人的「分配」一致。

這樣會形成有能力者不願付出,能力差的卻坐享其成,免費享用的心理,最終造成大家都不願努力付出,整體生產力愈來愈低。

蔡政府今年7月1日上路,只針對軍公教進行的年金改革,可以用一個著名的「損失規避傾向」理論,用以解釋人們對年金改革的心理感受,比較人們對於「利得」與「損失」的態度,一般來說,如果利得或損失的金額幅度相同,人們對「損失」的在意程度,要遠比「利得」來得高,此一「損失規避傾向」可以合理解釋,為什麼退休軍公教人員對年金改革大幅刪減其退休金非常在意了。

蔡政府此次年金改革方案,未考量將來15年台灣通貨膨脹率,可能造成退休軍公教人員實質所得更為降低的因素,亦未併同考量近四年來稅收超徵5,000多億,是否為以往查稅不力,亦未詳細評估未來稅收不分職業對立,提高稅收挹注勞農漁軍公教年金支出的比重之「滾動式財務收支模式」,僅單單考慮靜態的過低年金給付支出比重占總預算支出的被動式年金改革方案,蔡政府未考量歷史背景與鬥爭軍公教爭取勞工選票的做法難以令人信服。

從總歲出歲入來看,106年度中央政府退撫給付支出,及各項勞、軍、公教年金支出,只占政府總歲出7%,台灣連續四年稅收超徵高達5,000多億元。

這就像對每天花100塊錢的人來說,該檢討的不是7塊錢,而是其他93塊錢是否花在刀口上。

軍公教年金改革治本之道,在如何強化國家財政紀律,並提高勞、農、漁、軍、公、教年金支出占總預算支出的比重,而不是抹黑軍公教拖垮財政的假議題,蔡政府不要成為台灣向下沉淪的歷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