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四面出擊 安倍蹭向北京

日本對中趨務實

何思慎
(天主教輔仁大學日文系〔所〕教授)


陳水扁日前接受《產經新聞》訪談時,主張台灣應放棄「維持現狀」,舉行「獨立公投」,向國際社會表態台灣「不想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認為安倍政權是日本歷代對台灣最友好的政府,但蔡英文對日本善意的回應態度不夠努力。

安倍撼動不了「一中原則」

陳水扁言下之意,蔡英文辜負安倍首相的對台友好,未趁日本的對台支持,一舉推動台獨公投,實現法理台獨。其實,台灣扼住日本南疆,台海局勢與日本安全息息相關,安倍首相的友台著眼於日本之國家利益,而非為台灣出頭,衝撞北京在兩岸關係上無法撼動之「一中原則」。

此外,獨派在台灣主權論述所持之「未定論」亦非戰後日本對台灣主權之立場。2008年,馬英九政府上台伊始,日本駐台代表齋藤正樹在國際關係學會年會上高談「台灣主權未定論」,此說法異於日本政府之「無權置喙論」,故未能獲得當時內閣背書,終至駐台一年即匆匆離任。

因此,陳水扁等獨派人士對日本一廂情願的期待註定落空。近日,完成連署之「東奧正名」縱使在公投中過關,向國際奧會申請將「中華台北」改為「台灣」,身為2020年奧運東道主之日本或主辦城市東京都不可能力挺。誠然,此項公投由日本「李登輝之友會」、「櫻花頻道」及「台灣研究論壇」發起,但這類右翼團體的對台主張,難以撼動日本政府戰後對台灣主權的見解,更無關安倍內閣的對台政策。

台灣的獨派與日本右翼唱和無助台日關係升溫,徒令兩岸關係雪上加霜。何況年來相對於兩岸關係的低迷,日中關係漸趨回溫,「台灣問題」恐成為日、中領袖對話的重要議題,陳水扁的說法是一廂情願。

反覆無常的川普令日本政府不安

北京對日本所持「中國政策」立場始終存在懸念,因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半世紀,與台灣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繫,台獨勢力往往亦能在日本找到支持,日本政府在台灣主權問題上,一直未能明確承諾,難免使北京懷疑日本的「一個中國」立場。

為緩解北京的疑慮,在迎接《中日友好和平條約》40週年之際,「台灣問題」的再表述應不令人意外,以避免「一個中國」原則空洞化。「東奧正名」公投在蔡政府與日本的關係上幫的是倒忙,效果適得其反。

川普退出TPP後,安倍轉身「日中韓FTA」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在需要北京的合作與支持。在日、中接近中,可窺見安倍對「川普外交」的不安。雖說日本仍視美日同盟為日本外交之基石,但其間浮現「同盟困境」為不爭事實,「印太戰略」看似川普與安倍在區域安全戰略上的共同語言,但彼此間卻存在不同的想像,絕非蔡政府所期待之對大陸的圍堵,更非冷戰的復刻。

即將登場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峰會及東亞高峰會(EAS),川普選擇缺席,由副總統彭斯代打,令日本憂心美國對亞太多邊對話機制興趣缺缺,此與印太戰略的謀劃背道而馳,易導致美國對區域領導的弱化。然而,此卻為日本實現「自立外交」的機會,安倍試圖在美、中之間採取更平衡的作法,同時尋求對俄關係的突破,在堅持「北方四島」主權下,摸索妥協方案,實現結束二戰的日、俄和平條約。

此外,在朝核危機解決中,遭川普冷落的安倍正摸索與金正恩直接對話的可能,以打開「綁架日人事件」的僵局,為日朝關係正常化奠基。其間,與金正恩關係友好的習近平若能助安倍一臂之力,「綁架日人事件」將更易解決,亦可為安倍帶來國內選民的支持。

安倍雖然表示日中關係全面重上正軌,雙方能走多遠,取決於經濟是否促動「安全困境」的緩解。日本「共同社」論述委員岡田充認為,安倍在日中關係的推進中,存在經濟與安保間的矛盾,令其推動的印太戰略走進矛盾百出的死胡同。

南海演訓難逆日中關係改善勢頭

9月13日,安倍首相與習近平藉俄國海參崴的「東方經濟論壇」舉行會談,雙方表示將以經濟為中心加強合作,推進日中關係改善。會談後,安倍向媒體披露,日本與中國關係正在朝著大幅改善的方向前進;習近平亦指出,日中關係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已走上正軌,雙邊關係面臨重要的改善及發展機會。

日本外交官員分析日中關係改善之成因主要為日、中兩國皆面臨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談判壓力,雙方在對美外交上將互為犄角。此外,北京對日外交思考亦有節制蔡英文政府在外交及安保上試圖「聯日拒中」,而與北京漸行漸遠的戰術思考。

日中關係改善的勢頭應告確立,可望走出2010年以來的低潮,迎來「第五次經濟熱潮」。日本東京大學川島真教授指出,相較於現在,今後的日中關係不是在戰術上,而是在戰略上將會更加親近,正像上世紀70、80年代,日、中兩國透過緊密合作,共同對抗蘇聯那樣,今後亦不排除日、中兩國將美國視為對手,攜手合作的可能。

因川普的「美國第一」路線,美、日間出現「同盟困境」。7月3日出刊之日本《經濟學人》評論指出,川普式的「交易外交」正侵蝕美日同盟的基礎,對美依賴的外交與安保政策,日本的疑慮逐漸加深。安倍首相的外交特別助理河井克行眾議員直言,美日同盟的本質已成「交易」。

然而,日、中在安全上仍存在「安全困境」為不爭事實。此外,囿於「舊金山和約體制」,日本在安保上想掙脫美國亦困難重重。因此,日、中雖因共同面對川普「公平貿易」的壓力,在經貿上共同支持多邊主義,合作建構RCEP等「巨型自由貿易體系」,但在東亞區域安全中,日、中難以成為戰略上共同「抗美」的盟友。

左右逢源?左支右絀?

習近平與安倍在海參崴會面的同時,日本海上自衛隊親潮級潛艦「黑潮號」,被稱為「準航母」之「加賀號」,協同另三艘護衛艦「稻妻號」、「涼月號」及「電號」,在南海實施以反潛作戰為科目想定的演訓。雖說日本海上自衛隊自小泉內閣時期即現蹤南海,但在此海域進行反潛演訓應為首次。類似的「海自」演訓,因事涉敏感,過去皆在日本周邊海域舉行,此應為日本自衛隊在2016年新安保法上路後,走出日本周邊的具體實踐,並表態支持南海的絕對公海性質,在「自由與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下,力主「航行自由」。

南海為日本之海上生命線,其能源運輸依賴此海域甚深,不願未來日本船艦航行受制於北京之規範的態度不難理解,《朝日新聞》更在頭版直指南海演訓意在牽制中國。惟「海自」此次行動異於美、英海軍直入南海的人工島礁,選擇遠離中國南海島礁基地的海域實施,是為了不過度挑釁北京,破壞安倍首相下月訪中之友好氣氛,但同時亦可向美國交待,日、中友好無損日本在區域安全上仍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站在同一戰線上的立場。

安倍首相想在美、中左右逢源,經濟與安保間魚與熊掌兼得之謀畫溢於言表。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回答南海實施演訓是否具制約中國的意圖時表示,「完全沒有這回事」,演訓非設想特定國家。

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亦在記者會上指出,日、中防務部門構建「海空聯絡機制」,並展開防務交流,安倍內閣應努力促使日中關係朝改善之方向前進。

其實,日本憂慮川普總統對中國祭出第三波懲罰性關稅措施,評估此次異於前兩波針對運輸工具及高科技原件,清單中的5,745項標的擴及終端消費者之商品,將嚴重影響在大陸設廠之日商對美出口,間接衝擊日本經濟。

安倍繞不過「台灣問題」

未來在日中關係改善中,雙方可望在對美貿易談判上尋求合作,加大彼此因應川普「交易外交」之政策槓桿,實現雙贏。

日中關係應可暫時擺脫「歷史認識問題」及東海、南海之戰略利益矛盾的干擾,著眼於現實的經貿益利,但日、中領導人對話將繞不過「台灣問題」,蔡政府期待與日本關係突破「72年體制」的桎梏,恐不切實際,蔡政府把希望寄話安倍政府,或與「東奧正名」公投一樣是一廂情願。

此外,習近平面對川普咄咄逼人的貿易戰,戰術性拉攏日本應戰。坐上美、中對抗戰略支點位置的日本,企圖左右逢源,日中關係面臨歷史轉折關鍵,雙方皆展現敏銳性及柔軟度。安倍的務實非但不是獨派實現建國的機會,更是蔡政府應對美、中博弈與印太戰略棋局的一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