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中納瓦羅:劍指北京貿易戰之真相(上)

李本京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榮譽教授)


前 言

希臘古諺:「缺乏省思之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這句話套在川普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在他的政治生命中僅有「慣例思維」,而沒有「理性思維」。其結果是所謂之國家大計就是一場「破殘真相」。在其就職將近兩年中,以貿易戰瞄準北京,重砲連連,瘋狂進擊最令人震驚。這是一場無止休,雙輸之世紀戰。川普是個人秀,還是白宮團體秀?假定是團體秀,則何人或哪些人是幕後籌劃者,而成就了此一後冷戰時期最大的一場貿易戰。欲知這場新冷戰之設計者是何人?可從白宮幕僚中發現。因為川普一個人再怎麼自認為「英雄式保守主義者」也無力成就這般繁複之貿易戰。

川普在競選期間就常以「第一敵人」看待中國,可以說川普就是白宮中的反中第一人。其他如曾任白宮首席策士之班農(Stephen Bannon)也有反中的血液。時至今日,白宮仍充斥不少反中大將,例如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npeo)、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外貿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等。然而就納瓦羅(Peter Nararro)而言,他不僅是反中急先鋒,更是少數在政府中以「仇中」出名之大紀元同路者。

納瓦羅2016年參與川普競選團體後,並未取得特殊職務,直至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柯恩於2018年3月6日宣佈辭職。納瓦羅始成為主要外貿顧問。自此他就將「仇中」與「反中」齊聚一處,也就是說,白宮此後之對華政策不僅充滿了「反中」氣息,還有著不少「仇中」的身影。納瓦羅也成為川普對華貿易政策之設計師,也就是在此一環境下,筆者曾在前四期《海峽評論》對納氏作了初步之介紹與分析,敬請參考指教。〔註1〕

家庭與教育

納瓦羅生在麻州,年幼時父母離婚,即與母遷往佛羅里達州及馬里蘭州。在僅有一間臥室的小屋中,睡在客廳沙發,母親打工,收入微薄。納氏從小養成獨立精神,也打零工。後得到塔虎脫(Tufts)大學獎學金。畢業後曾參加和平工作隊赴泰工作三年。

返國後,而有了修習經濟學,以救助窮苦大眾之思維,與社會主義思想有了連結。在單親家庭長大,又有經濟壓力,他自然有了反商及反大企業的理念,他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自由主義者的思想,再進而將他推向競取公職,以實現理想之行動。納氏拿到大學文憑後,他如願入哈佛經濟研究所,在哈佛期間他已完成了對社會現象及經濟的看法,更堅定對獲取公職之渴望。這位年輕人酷愛寫作,在讀博士學位期間,就出版了《策略爭戰》(Policy Game)一書,旨在貶低「利益集團」,他用詞頻走偏鋒,以引人注意。例如他特別愛用Stealing America一詞表示這些利益集團正在偷竊美國之利益。他強烈反對保羅主義,更反對關稅,認為關稅傷害消費者,危害全球化運動。這樣子下去,就會發展成貿易戰,全球經濟也將螺旋式的下降。如今回首看看他當時的思維,令人難以置信。因為他當時只是個「寫作豐富,狂走偏鋒的一個反主流思維的偏激主義分子」。

遠離學術圈主流派

納瓦羅愛講話,更愛寫作,然而他的寫作多為憤世嫉俗文章。自哈佛得到博士學位後,他就在加大爾灣校區(UC Irvine)經濟系任教,可是他並不為廣大學術界接受,他的思想過於自由理想化,與大環境格格不入,在美國經濟學界是個籍籍無名的教書匠而已。他儘管著作多,卻多為一些反商、環保之作,因此儘管他今日地位重要,卻僅是政治上而非學術上的。

《經濟學人》曾為文指出納氏文章雖不少,「卻無任何登載於學術期刊之論文」。曾拿諾貝爾獎之迪頓(Angus Deaton)則認為納瓦羅僅能稱為「老式重商主義者」。聲名卓著之彼得生(Peterson)研究所之研究員諾蘭(Marcus Nolan)更一針見血地認為納瓦羅之理論將導致戰爭,著名之達特茅茲(Dartmouth)學院教授歐文認為納之文章缺少實據。另一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則認為納之所言,僅有一半可參考,總體而言,眾學家均多予負評。倒是他在環保人士中有不少粉絲。

20年前的納瓦羅與今日完全不一樣,他不單深信民主黨之思維更是參與者。盡全力發掘民主黨高層人士,他那時是希拉蕊的追隨者,拿到博士後立即以自由派經濟學者身分參加政黨活動,自然就樂於為希拉蕊所用。他為文盛讚她是一個「有風度、有智慧、有決斷力,有氣質者」。他對希拉蕊之討好,換來了在1996年黨大會上致辭三分鐘之機會。

同時,他則用盡洪荒之力為文抨擊共和黨,1998年在《聖地牙哥祕聞報》(Sam Diego Confidential)撰文極力批評共和黨人,指他們都是閉鎖、自大、無能的「危險」納粹先鋒隊。他們只是「奴才或小丑,反社會及激進者」,如金里奇(Newt Gingrich)。〔註2〕

愛參加選舉的人

納瓦羅堅信共和黨人所提稅法只是任由有錢人壓榨,是「稅收陰謀」。因之共和黨領袖皆不可信,因為他們扛著保守大旗「污染環境」。為抑制有錢人擴權,他要站在受難人之肩膀上痛擊共和黨人。要達此目的,決心選公職。他一共參加過四次公職選舉,盡敗而歸。

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幾項:最嚴重的缺失是他的態度,也就是他的EQ。他不合群,自以為是,冷峻高傲,看上不看下,對上層拍馬,對同仁不屑。他過分著重環保工作,未能在學術界下功夫,以致毫無學術地位,可以這麼說,他就是一個「獨行俠」,他組成了「反大洛杉磯運動」作為一己之基礎平台,然而在得不到友人及民主黨人幫助,此平台就垮了。

雖然未得任何奧援,納仍執意參加選舉,他事實上在選舉運動時,是滿靈活的,也可以說是很投機的。那就是他多次競選時以民主黨,或共和黨身分參選。他的首次選舉活動就在1992年,他選擇了民主黨,成為聖地牙哥市長的民主黨候選人,最終敗給共和黨推出之候選人。這位愛任公職者1993年參加該市市議員之選舉,結果又敗了。翌年他又參加聖地牙哥郡委員選舉,又是失敗作收,不死心的他,1996年捲土重來,參選眾院議員。最後當然又敗了。這就是他不尋常也不光彩的公職選舉史。

回過頭來審視他屢戰屢敗之主因,仍是他缺乏人和,當記者問及選民們,為何不選納瓦羅,答案很簡單,就是「我不喜歡他」。在1996年大選時,納努力為希拉蕊助選,然而在希拉蕊失敗後,納氏也頓失依靠,他不滿意作教授,更覺得與學生對話少了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認得他的人多認為他是「好戰之人」而避之。這位愛參加選舉的人也沒機會再參加選舉了。瘋狂選舉奴,欠了不少債,太太受不了,只有求去,最終以離婚收場。

仇中三本書

納的著名三本書都是一個主題;仇中、反中、衰中。他的這一主題思維在2016年找到了明主,那就是川普。川普在2015年6月6日宣佈參選後,即草擬競選大綱,其外交篇的核心理論就是反對中國。而這個主題正是納瓦羅研究的課題。雙方自此互為犄角,共同思索,共同發言。當川普2017年登基後,此一選舉口號也就成為川普在首兩年推行的。這一結果與納瓦羅確實有關,那就是川、納兩人對中國看法一致,他們均反中、衰中,但是羅還多了一項那就是仇中,因此只要納氏在白宮行走,則中國必然會被川普政府掐著不放。

納瓦羅這三本書,就是川普的精神食糧,對川普灌輸仇中元素。這第一本介紹的書是2006年出版之《即將來臨之中國戰爭》(The Coming China Wars),這本書由《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出版。此書主旨在描繪中國當前面臨各種問題,尤以不確定之外資問題最重,再指出中國常時間盜取他國智慧財的現象,於是一場長久的貿易戰於焉開始。

第二本書,則是最富爭議仇中之代表作,本書另還要加上同名之新聞紀錄片,均由大紀元發行。其二、這本書不是以理論或記實為主,反倒是在仇中、反中思維下之意識型態宣傳品。這本書定名《致命中國》(The Death by China),2011年出版。

這書出版後,引起各地注意,因為這個出版商就是以反對北京政府為職志之「法輪功」及其集團組織,例如大紀元、「新唐人電台」等。此書由納瓦羅及安一鳴(Greg Antry)合著。此書並有電子版,是大紀元以紀錄法方式拍攝製成。納氏赫然擔任製片、導演、文字等,是此系列之靈魂及執行者。書中充滿毀污北京政府之內容,控訴北京嚴控人民幣匯率,破壞貿易原則,並且挑戰歐美等國之貿易政策及精神,並認為美國將在21世紀喪失世界貿易主導權,痛斥補貼政策及傾銷行為。中國發動向「全球資本主義侵略」行為。

這是一本最具體妖魔化中國之作品。對中國具有相當程度之殺傷力。本書對華攻擊再三,壞話說盡,完全是一本反面文宣,是以《綜藝》雜誌之謝貝(Ronnie Scheib)為文批評此書為一本不客觀,辱罵中國之宣傳品。因此不必全然相信本書。本書之紀錄影片,由自由派名演員馬丁辛(Martin Sheen)擔任配音員,為本片增色不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