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不是陳水扁的秀場

評陳水扁的《國統綱領》風波

楊開煌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一、 前 言

陳水扁自「5.20」就職之後,就席不暇暖南北奔波去參加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得意忘形地講述台灣之子鯉躍龍門的經驗,才剛滿月就迫不及待舉行記者會,不足三個月又擱下弊端叢生、運作不良的內政,匆匆出訪,追逐風光,所以大家對陳上台之後的感覺是李規陳隨,新人舊政,了無新意;與當初人們要國民黨下台,殷切盼望政治清明,銳意革新的企圖有著極大的落差。陳個人似乎仍然陶醉在選舉之中,作秀比作事多,政治的表演多過政策的推動,甚至有許多人直言陳根本是心中無數,沒有政策,沒有看法,所以處處顯得搖擺不定,忽左忽右。坦白說,陳政權的個人成敗,我們並不關心,但是如果涉及台灣的安全和中國人民的長期利益和福祉,我們自不能不表示嚴重地關切,不能不提出嚴正的批判。

陳水扁在他「5.20」的講演中,曾明確的提出「不存在廢除《國統綱領》和國統會的問題」,作為一個民進黨推選的總統,能在口頭上明白宣示不廢除這個與民進黨的黨綱和黨的意識形態完全對立的機構和文件,這一方面代表了民進黨的政治領袖在真正掌權之後的務實態度,但是在另一方面大家也不會對陳所講的不廢除抱持太高的期望。一般而言,大家也相信陳水扁的作法不外是「存而不在,有名而無實」,採取「不廢除,不活動,不就任,不辭任」的模糊策略,以拖延為戰術,逐漸以所謂兩岸的跨黨派小組來取代原有的國統會。

然而陳水扁人在國外,卻忽然傳出「陳水扁將接任國統會主任委員」的說法,而且此一消息前後又經過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和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的肯定性的確實,雖然當時各方的反應不一,感到驚訝則是共通的,到了8月17日陳水扁在國外的記者會又加以否認,對我們而言,陳的表演不但是決策的搖擺一貫性格,而且是耍弄了台灣人民,更有甚者,他還提出「很多事情因為時空不同而必須勇於面對」的說法來回應《國統綱領》是否需要修正的問題,預留了未來要修改「國家統一綱領」的空間,而且還說「統一不是兩岸開展的唯一結論,而沒有其他選項?如果沒有其他選項,只有一個結論,是不是真正的民主?」這就是說統一、獨立也必須由台灣人民作主才是民主。

身為台灣正式的領導人,對兩岸關係抱持這樣的說法和想法,自然就關係到台灣人民的安全和福祉,有必要對陳水扁這種的搖擺作風和政策錯誤提出批判。

二、《國統綱領》的作用

李登輝是一個大台獨分子,這是大家都公認的、定性的人物,很諷刺的「國家統一綱領」(以下簡稱《國統綱領》)正是在他的任內所制定的一份在兩岸問題中站在台灣的立場最具有建設性文件,其文件的功能在於一方面處理中華民國在終止動員戡亂之後,兩岸政權的定位方式,另一方面也成為日後兩岸關係的指導綱領,因為《國統綱領》的文件從政治邏輯上來看,確定了以下三個主題:

第一: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主權、領土完整獨立的再次肯定,特別是在兩蔣時期,中華民國是以動員戡亂的方式來彰顯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主權,和治權的完整、獨立與獨佔;而《國統綱領》則是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主權領土的完整獨立,而治權共享的新時代的開始,正因為對中國主權、領土的完整的政治理念,所以才使得中華民國的政府在中華民國的憲法在終止動員戡亂之後,可以和中共當局進行正常的交涉與談判,這是使得雙方在不能承認對方是完整的「國家法人」情況下,相互往來的另一種政治智慧的創造,所以說此一綱領開啟了兩岸關係和平相處的可能性。當時如果沒有《國統綱領》,那就代表了中華民國承認了中國的分裂,也就等於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了自己從此是自外於中國的政權,則中華民國在當時的終止動員戡亂,也就是自我否定,自我滅亡的開始。總之,一句話,國家統一綱領是在中華民國終止動員戡亂之後,確認兩岸為「一個中國和平共處」新時代的開始。當然李的陰險和缺乏誠信也是兩岸關係惡化的重要因素,但是,假如大陸當局的領導人當時真有此一覺悟,則在處理對台政策必然有更大的彈性和更好的對策,來扼殺台獨的勢力。無論如何,《國統綱領》絕對是一份兩岸關係新時代最重要的政策綱領,可以與1979年人大常委會的「告台灣同胞書」等量齊觀的。

第二:是中華民國政府對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有力反擊和徹底否定。在《國統綱領》中不但主張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和獨立,而主張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份,對整個中國有其一定的關懷和責任,這就間接否定了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說法,因為台灣的地位已經確定,它是全中國主權中屬於台灣的主權,所以台灣的前途必須充分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但絕不是台灣人民可以單獨決定。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不可能容忍部份的人民完全決定自己的前途,因為如果民主的權利是這樣絕對化、無所限制的話,民主國家本身就有可能被公民投票加以瓦解,所以當我們承認是一個國家時,如果在一個國家中,某一地區人民要追求獨立,則除了該地區人民的同意之外,也同時必須經由全體人民的多數同意才有可能,此一全體人民的同意,就是為防止國家分裂消亡的政治設計,所以台獨分子才要精心炮製「台灣地位未定論」「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的說法,一旦「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說法為世界各國或國際組織所接受,那麼台灣人民以「公投」決定自己的前途就有了國際法上的依據,所以中華民國政府的《國統綱領》的主張,等於是李登輝政權代表台灣人民重新肯定了「一個中國」原則,也就是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否認了台灣地位未定論,也否定了中華民國獨立於中國之外「兩國論」的主張。因此李登輝之流的台獨人士,不得不想盡辦法去淡化「國統會」,以致自我否定《國統綱領》。換言之,《國統綱領》的要害還不在於最終主張兩岸統一,因為按《國統綱領》的設計,統一是漫長而開放的政治道路,從時間來說,《國統綱領》所謂的「統一」根本不是這一代人或下一代人的事,從條件來說,《國統綱領》與其說主張「統一」,不如說是主張和平,當然它也因領導人的意識形態而異。因此承認兩岸終局的統一,並不是《國統綱領》真正的指導兩岸關係的關係所在,民進黨要否認的《國統綱領》,表面是否認統一的唯一歸宿,實質是為了否認中華民國終止動員戡亂之後的政治邏輯和政治假設,一旦「統一」的終極目標可以修正,而且修正成功,則其他的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如「一個中國」原則,自然也可以修改,則兩岸關係的和平基石也不存在,這才是兩岸之間真正的巨變。

第三:是阻擋中共當局對台使用武力的唯一保障。依據以上的敘述,台灣不論領導人或是官員的說法如何,《國統綱領》規範了中華民國的台灣是中國人的領土之一部份,既然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在此一領土上的人民便是法理上中國人,不論其中部份的人如何抵賴,中共現階段的政策仍是「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則中共或許會威脅台灣當局的台獨行徑和政策作為,但中共沒有理由對台用武,一旦中共在沒有方法使人民相信台灣已經獨立的情況下,特別是台灣沒有廢除或修改國家統一綱領的情況下,貿然對台用武,這就代表了大陸要和台灣徹底決裂,則台灣與大陸將是一個新關係的開始,一如家人之間對簿公堂公開決裂,宣佈脫離親屬關係一樣,以後的事就變成武裝統治或是流血獨立的選擇,所以《國統綱領》不論在政治法理上、在政治現實上都是兩岸問題必須和平解決的保證書,也是台灣安全保障的保險單,反之,如果台灣當局像陳水扁所說的一樣,藉「時空不同」而就想要改變《國統綱領》,那麼終將招致災難。台灣人民和有識之士實在不可以輕忽。

三、阿扁企圖修改的理由

按陳水扁在8月17日的記者會所提的調整《國統綱領》的理由中,自然我們看不出陳對上述《國統綱領》內在政治邏輯的認識和理解,不過按民進黨的政治邏輯和一貫反對《國統綱領》及「國統會」的立場,我們以為他們之中是有人理解《國統綱領》在兩岸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的,不過陳水扁的公開理由則十分可議。第一、時空不同論:陳說時空不同,所以《國統綱領》的調整必須「勇於面對」。時空不同是一般政客為自己的改變、矛盾、搖擺找藉口最好的托辭,但是陳水扁用得最不恰當,因為才在「5.20」講不存廢除問題的陳,如何在三個月之後就認識到「時空不同」?如果真講「時空不同」,則每時每分也不同,那麼是否大家都必須像陳一樣永遠搖擺,永遠改變?古人對於時空的變與不變早有精闢的論述,王羲之說「自其變者觀之,則天地之間未嘗須臾止也」,但是王羲之還有下一句話說「自其不變者而觀,天地之間未嘗動也」,所以對「時空」和「客觀環境」的研判只是從變的角度來證實自己的搖擺是片面的、不周延的、政客式的強辯而已。

第二、唯一論:陳說「統一是否是唯一結論,值得探討」,我們以為此一說法並不就是對《國統綱領》的階段論沒有真正的、全面的理解,而陳的目的是為了逐步將獨立成為台灣唯一的選項,所以他的辦法是首先將《國統綱領》「選項化」,才有機會將台獨合法化,看來李登輝是淡化「國統會」,而陳則進一步虛化《國統綱領》,而兩個人前後都運用「民主」作為藉口。

第三、民主論:陳說統一作為「兩岸開展」的唯一結論是否民主,這裡除了我們前面所討論的民主在這一問題的有限性之外,即使以民主本身而論,「統一作為唯一選項」也不存在與民主原則是否相悖的問題,因為政府的統一選項只是政府的唯一選項,人民本來就可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民進黨的台獨主張不就是在《國家統一綱領》之後才確立在黨綱之中的嗎?可見統一是否作為唯一選項與民主無關,陳只是利用民粹的假民主來作為他要改變《國統綱領》的藉口而已。

由此可以論證,陳信誓旦旦說作中華民國總統,然而在行徑卻不尊重中華民國的憲法和政治邏輯,只是企圖藉中華民國的外殼來遂行其台獨的實質主張而已。不過這一次在無風不起浪的情況下,自己製造一個事端,興起一個謠言,事後又加以否認的做法,不但沒有智慧,也沒有勇氣,而且應該說是十分危險的對兩岸關係的一種挑釁,台灣人民在陳上台之後,最擔心的是兩岸關係的好壞,以陳的認知和背景,他沒有能力在短時期理順兩岸關係,因此他應該要懂得「藏拙」之道,以靜制動,少出花招,少作表演,真正專心在內政,內政處理得宜,也許可以增加他處理兩岸關係的籌碼,坦白說,以陳水扁的背景真的出任國統會的主任委員,他的支持者可能會不習慣,但是沒有人會相信他真要推動兩岸的統一,不過中共也沒有理由說陳的行動不是善意,因此美國對兩岸促談的壓力會轉移到大陸一方,在處理僵持的兩岸關係還真是一個好招,可惜陳又想兩面討好,企圖一方面改《國統綱領》,一方面再考慮接任國統會主任委員,也許他自以為最高明,但是先前在兩岸關係的主動權盡失,結果恐怕只落得兩面不是人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