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交苦旅」看陳水扁的外交新思維

張麟徵
(台灣大學教授)


陳水扁就職不到三個月,就展開他為期13天,橫跨三大洲,為數六國的「外交苦旅」。在國內問題重重,國人皆認為不必這麼匆忙出訪的情況下,陳水扁還是堅持國外走透透,除了作秀外,當然還有其他的考慮。

陳水扁的考慮為何?第一,政權輪替後,友邦對於新政府會不會改變前政府對外援的承諾,已經起了很大的疑慮,這是因為陳水扁競選時,曾對前政府的金錢外交、凱子外交大力撻伐。因此陳水扁有需要親自走一遭,加以澄清,並加碼穩定。

第二,陳水扁一直強調,台灣要站起來,走出去,彰顯台主權獨立的事實,所以當選後出訪當然就成為當務之急。再說,陳水扁一直被批評為沒有國際觀,出去走走可以增加點世面。而且當選後如果不在國際上秀一秀,豈不是錦衣夜行?

不過,我們要問的是,陳水扁走出去,邦交就鞏固了嗎?台灣就走出去了嗎?主權就彰顯了嗎?

民進黨在野的時候,就批評國民黨的外交之所以不能突破,就是因為不肯放棄一個中國原則,不肯以台灣為主權國家的名義走出去。民進黨也批評國民黨的「金錢外交」、「凱子外交」;只結交小朋友、黑朋友,沒有爭取歐洲的中小國家;只知送往迎來,辦內交勝過外交等等。現在民進黨執政了,理應可以放手有所作為。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在陳水扁的外交新思維下,他外交政策的內涵究竟是什麼,能走得出去嗎?民進黨執政,外交就不必花錢?民進黨的官員、民意代表都不會麻煩駐外人員?

陳水扁的外交政策

就陳水扁競選時的外交白皮書來看,他的外交政策首先強調以新國際主義、國際主流價值,如人權,來爭取國際參與。其次,突出主權獨立,結合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建立正常化外交關係。第三,主張以「多元外交」為全面參與國際社會之起點,其中包括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由此可知,陳水扁原來是把兩岸關係視為是外交關係的一環)。

要如何落實此一外交政策呢?陳水扁提出了民主、經貿、睦鄰、全民、人道、環保外交等策略。整體看來,並無太多新意。只有強調台灣主權獨立,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外交關係,以及突出人權國際化的部分,與國民黨政府有所不同。但這些標新立異的主張行得通嗎?

先說台灣主權獨立。陳水扁當選以後,就不再敢提「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這種說法了。執政方之當家難,兩岸關係如此嚴峻,能由得你胡言亂語嗎?但是,這並不表示陳水扁放棄了他的台獨立場。我們可以從今年參與聯合國提案所用文字中看出。第一,今年的提案是第一次未提兩岸統一;第二,今年的提案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立,突出兩國論。這樣的動作,當然惹得大陸強力反制。

突出台灣主權獨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民進黨政府每年都可以去聯合國鬧一鬧,向全世界宣稱自己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其他國家不承認,也是枉然。在現存的國際架構下,民進黨這個獨立夢要圓恐怕無望,呂秀蓮前此不是很認真的去紐約,海陸空三面挺進聯合國了嗎?結果又如何呢?再度挑戰,不過再度挫折。

再說把兩岸關係定位為推動多元外交的課題,恐怕也大有問題。這種態度能改善海峽的低迷氣氛嗎?中共會回應嗎?就是因為陳水扁把兩岸視為兩國,不願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所以才會把92年兩會關於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硬說成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後來又嫌說不清,乾脆不提共識,說成是「九二精神」。正是因為陳水扁這個立場大陸不能接受,所以兩岸關係僵持依舊。

非僅如此,就是因為反對這種定位,大陸自然要更進一步在國際上對我全面反制,我們的外交處境就因此更為艱難。

至於人權外交,就如同民主牌,自然是投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之所好,一方面可以爭取他們對台灣的支持,另方面可以凸顯大陸人權之落後。但人權牌真有如此的功效嗎?

首先,台灣的人權水準合格嗎?恐怕大有疑問。以中國人權協會所發表的1999年台灣人權指數來看,在政治、經濟、司法、兒童、老人、婦女、社會、文教等八個人權項目的評分,統統不及格。以具體的例證來看,台灣對於若干身份特殊的人,其所給予的待遇,距離人權的一般標準也很遙遠。譬如大陸配偶的居留權、家庭團聚、工作權、大陸偷渡客的待遇等等,都有很多有待改善的空間。

其次,如果要打人權牌,對於我們的邦交國,是否也應有一定的要求?我們的邦交國中,販毒的有,販賣血腥鑽石的也有,其他各種人權項目不及格的更所在多有,我們要不要要求?我們能以援助為籌碼來要求嗎?答案是顯然不能。

我們如果以兩個聯合國人權公約自我鞭策,在國內法上落實,又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來監督,那十分有意義,因為台灣的人權水準實在有待提升。但是如果我們以批准這兩個國際人權公約來作秀,凸顯我們的批准書無處可存放,台灣得不到國際社會的公平待遇,那麼這不過又是鬧劇一場,沒有什麼外交實利。

陳水扁如果要靠上述這些「新思維」來開拓我們的外交,只怕全是高調,知易行難。非僅如此,還有可能撞得鼻青臉腫。

「舊思維」可能完全揚棄嗎?

陳水扁及民進黨在競選時一直強調,他們要揚棄國民黨的外交舊思維,不會有對邦交國數字的迷思,不再花錢買邦交。其結果呢?陳水扁在上台伊始,內政一團糟的情況下,就忙不迭急的去進行什麼「民主外交之旅」,自然是要穩住邦交國的陣腳。試想,假如一上台就斷他兩三個邦交國,總是顏面無光吧?

如何穩住邦交國?不花錢行嗎?君不見陳水扁一行還沒啟程,就有邦交國的外長喊話提醒,別忘了一億美元的承諾,請帶銀子來。到了第一站的多米尼加,又傳出援助460萬美元,作為多國向美洲開發銀行貸款的保證金。算算往後還有五站,可以想見,站站都要花錢打點。陳水扁由批評前政府的金元外交、凱子外交,到今天宣稱對原有承諾的概括承受,甚至加碼穩定邦交,不正說明陳水扁對我外交真實處境先前完全在狀況外嗎?

事實上,以我們今天這個處境,那有可能不花錢辦外交?問題只在:

一,得量力而為,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像什麼三億美元金援科索沃的秀就更不必。要知道國內也需錢孔急,而且各級政府都債台高築,君不見中央與地方搶錢搶得臉都綠了?所以不需要道貌岸然的搬出援外的理論來說,我們援外的百分比還嫌不夠。

二,錢得花在刀口上,還得考慮邦交的穩定性。如果花了大把銀子,結果邦交國還是朝秦暮楚,建交斷交當家常便飯,那就太不值了。

三、不要花了錢還被受援國人民說成是金元外交,只幫助了貪官污吏,或介入他國內政。比如這次陳水扁的尼加拉瓜之行,就被當地大報,如《新聞報》、《新日報》等,以頭版頭條批評為「金元外交」,而且援助多半中飽了貪官,像尼國總統阿雷曼等人的私囊。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外交不是不應花錢,而是花多少,如何花,值不值得的問題。既然前政府在援外事項的作法上確有值得檢討之處,則陳水扁就應認真檢討,而不是隨波浮沈。

陳水扁說國民黨政府過於重視傳統及形式外交,忽略非傳統外交的重要性。又說為什麼不去爭取像荷蘭這樣的國家?這也不儘是事實。

從經國先生起,國民黨就推動彈性外交,李登輝時代又強調務實外交,所以才和那麼多的無邦交國,建立了不錯的實質關係。同時,前政府也十分鼓勵與協助民間積極參與非政府間組織,所以陳水扁主張積極參與國際民間組織的提議,根本毫無新意,只證明民進黨對外交實務根本不瞭解。

至於爭取如荷蘭這樣的歐洲中等國家,也是癡人說夢。這種國家對於國際法的執著,對於國際政治的深刻瞭解,既不是花錢,也不是打民主牌所能動搖的。有現在的實質關係已經難得,還能提升為正式外交關係嗎?

陳水扁批評駐外人員忙於送往迎來,不務正業,這確實是事實,但我們要問的是,是誰讓這些人起早落晚的跑機場,陪來陪去?不就是國內這些官員與民代嗎?在沒執政以前,民進黨的這些民代出國,還不是一樣對駐外人員大呼小叫?如果陳水扁改變不了這些官員與民代的作風,外交人員的內交就辦不完。我們姑且拭目以待,看看民進黨上台後,他們政府的官員以及民進黨籍的民代,他們是否會比國民黨時代收斂些?

外交作不好,不要以中共為藉口?

陳水扁先生訪問多米尼加,在對我駐外人員訓話時,很嚴峻的說,我們外交做不好,不能以中共的打壓為藉口。並說,只要有心一定有力,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突破,有很大的機會去創造與爭取,就看要不要成功,要成功一定會想辦法。言下之意,以前外交的無法突破,都是因為無心、不用力、不想成功。這些話聽在駐外人員的耳裡,不僅會悚然而驚,滋味恐更難以形容,好像他們一向尸位素餐。真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但我們要問,我們的外交不能突破,真的是外交工作人員不努力嗎?真的與中共的封鎖沒有關係嗎?其實大家用常識想就可以知道,以中華民國的實力,以我們外交人員的努力,如果沒有大陸的阻撓,今天斷不至於不是在國際上處處碰壁,就是被這些邦交國勒索。陳水扁貴為總統,這樣的談話既打擊外交人員士氣,也顯現他對國際關係的無知。

誰都知道,台灣今天的外交困境當然是源出於大陸。雖然兩岸關係有所改善,我外交處境不必然也隨之改善,但兩岸關係的緊繃惡化,卻一定會使我外交處境更為艱難。這就是為什麼國內一直有:外交與兩岸關係究竟孰重的爭論的原因,更何況兩岸關係不僅影響到外交,還影響到台灣的安危呢?

大陸從幾年前就表示,只要雙方坐下來談政治議題,台灣的國際空間、外交休兵都可以討論。但台灣卻自信滿滿,認為與其與虎謀皮,不如靠自己來得好。當時台灣至少在表面上,還未明白放棄一個中國原則,對大陸來說,一切好談。但現在陳水扁的立場其實就是赤裸裸的兩國論,此一立場如不改變,大陸那可能與我坐下來談?對我外交那能不進行全面封鎖?如此我外交人員再多的努力,還不是被抵銷大半。

在現行政策下辦外交,其實是「事千萬倍,而功不抵一」,外交人員在愈挫愈奮下,沒有怨歎「功皆唐捐」已經很識大體,又何忍如此苛責?

陳水扁出門一次就說不輕鬆;怕飲食不潔,就帶了幾萬噸的食物;派九個先遣部隊去西非,回來就病倒五個;因為要去西非幾天,所以必須吃奎寧,打各種預防針,大家就覺得很可怕。想一想我們的駐外人員,不整年都是在如此環境下,為維護邦交而「蘇武牧羊」嗎?如果陳水扁拿得出錦囊妙計來為外交解套,我們支持他。如果只會大言誇誇,要求別人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那就真的像「何不食肉糜」一樣的昏庸,選民怎能不唾棄?

外交解套需回歸現實

既然大家都清楚外交困境來自大陸,來自兩岸分治,就得回歸現實,從處理兩岸關係著手。只有如此才能既保障台灣安全,又保證邦交穩定,甚至拓展國際參與的空間。但是這麼簡易的道理,陳水扁卻囿於自己的意識型態,始終不肯承認與面對現實。非僅如此,還在外交及兩岸問題上,對大陸上採取對抗措施,如前述的今年參與聯合國的新說帖,以及對92年共識的反反覆覆都是。

目前,陳水扁對國統會及國統綱領的態度又是一個新的觀察指標。處理不好,兩岸關係會起巨浪,外交更會受池魚之殃。陳水扁當選以來,就在兩岸關係的關鍵問題上玩文字遊戲。什麼一中議題、一中問題、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各自表述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九二精神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就職演說中的四不與一沒有,當時個人就指出,為什麼不說五不,而要說四不與一沒有?一定有玄機。

果不其然,陳水扁日昨針對國統會的談話就揭開了謎底。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說:「沒有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的問題」,而不簡單的說「不廢」,自然有他的法律邏輯。那就是:沒有廢除的問題,並不表示不能修改呀﹗

唐飛與蔡英文早先就說過,國統綱領沒有正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的事實,已不合時宜,有修改的空間。現在陳水扁說,他尚未決定是否就任國統會主任委員,而且國統會以國家統一為唯一目的,也有可以討論的空間。至於國統綱領,「很多事因時空背景不同,應勇於變革」。這些話透露了相當大的危險性。

當大陸對於一個中國的內涵不斷做善意修正之時,陳水扁的台獨本色反愈益凸顯,如果對於大陸的和緩態度,陳水扁覺得可以軟土深掘,可能是誤判形勢。大陸今天的種種做法,除了要爭取台灣人民的瞭解與情感外,也是要讓國際社會瞭解,他對台灣已仁至義盡,台灣如果還要往獨立的方向一步步前進,就莫怪大陸要用下策的武力統一。

陳水扁的巧言令色,在台灣的民粹氣氛及台灣意識之下,可以讓他輕易騙到選票,但在兩岸與國際間可能不容易行得通。他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的有意躲閃,否認92年共識的存在,藉口由跨黨派小組來凝聚台灣共識以便以拖待變,等等作為,其實都已經為大陸與美國所識破,大家所以還不願拉下臉來,不過在等一個適當的時間點而已。陳水扁的時間真的不多,如果還不能好好把握,台灣安全都不保,外交開展又何所附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