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一月二十四日,中共藉「江八點」發表七週年的時機,由副總理錢其琛出面,發表了一篇紀念講話,本期全文刊載。同日章念馳先生發表在《大公報》的大作《統一是民族復興的艱巨偉大過程》,用「相互融合的過程」側面闡明了未來中共對台政策應有的基本精神,本期亦予以全文轉載。

「錢講話」發表後,海內外反應熱烈,有的說是「橄欖枝」,有的說是「統戰」,究竟有無新意、善意,本期社論提出了我們的解讀。其中,我們特別注意到一個被加強的新趨向,即「我們充分理解他們(台灣同胞)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複雜心態,充分尊重他們的願望和要求」。有「理解」才有「尊重」,才有中共中央對台政策中從未出現過的這樣兩段話:「長期以來,台灣同胞為擺脫殖民統治、反抗專制壓迫、實現當家作主願望,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台灣被宰割、被殖民的歷史將不會重演,違背台灣同胞意願的專制政權將不會再現。」

針對「錢講話」,多位長期研究兩岸形勢的海內外學者也提出了他們的解讀,本期一併刊出。從中讀者當可更清楚看到中共對台政策的演變脈絡。

美國總統布希在《上海公報》簽署三十年後訪華,在美國的熊玠教授由美國自身利益分析,於本期刊出的大作中,斷言小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並未超出尼克森以來六位美國總統一貫政策的窠臼,即從未脫離「一個中國」的框架,並嚴防台北當局有任何拖美國下水的激烈舉動。此行,在熊教授看來,主要在「『交心』摸底」。

在台灣的張麟徵教授也從美國利益角度,看美國近來向台灣傾斜的現象,並在大作中指出,美國雖樂見兩岸不統、不獨、不戰、不和的局面,以兩邊搾取,坐收漁利,但也不致公然支持台獨,與中共對抗。然而站在台灣的立場,不管是統是獨,都得憑經濟實力。對此,張教授語重心長的表示,「當大陸經濟持續前行,台灣經濟卻在『圈島自禁』的政策下步履蹣跚時,兩岸的實力就來越來越遠了。」

本期稿擠,杞昀先生譯喬姆斯基《中東和平的展望》,李根先生譯《「聖人」李登輝不欲為人所知的過去》下期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