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還是復興?

陳毓鈞
(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


《海峽評論》2006年12月(192期)有一「中國崛起與現代化」的欄目。對於「現代化」的概念,因有社會科學知識所建構的理論論述,大致沒有問題。不過,至於中國「崛起」的概念及論述,就令人不能不說幾句話,因為概念思路不說清楚,會落入西方某些別具用心的人所建構之陷阱。

1991年蘇聯解體,西方右派人士立即提出「中國威脅論」,說什麼世界祇剩下中國這個共產強權大國,若不像對付蘇聯一樣,它會威脅世界。可是,當時中國才開始要行市場經濟,經濟底子還薄,軍事力量更遠不如當時世界唯一的超級強權美國,那有能力威脅別人。不過,「中國威脅論」還是沸沸揚揚地鬧了好幾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西方好事之徒(包括台灣李登輝)預測中國經濟將崩潰,人民幣會大貶,甚至可能像蘇聯一樣地解體。因此,「中國威脅論」不見了,代之以「中國崩潰論」。

然而,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沒崩潰,金融體系也健全地運作,而且還協助香港及東南亞一些國家渡過難關,獲得聯合國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之稱讚,認為中國是負責任而大方的國家。實際上,歐洲二千多年來的歷史發展說明西方人很難瞭解中國儒家哲學的「以鄰為伴不以鄰為壑」的思想的。1997年中共15大上,中共中央決定執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擴大市場運作,加速改革開放。從中共15大到16大,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各項重大建設積極進行,吸引外資大量流入,外匯存底積累甚快,GDP產值倍增。同時,高科技發展有成,軍事現代化亦快速進行。可以說,終江澤民的年代,中國在經濟、外交、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已展現出具有全球性的影響力。

胡錦濤、溫家寶主政後,中國經濟持續高度成長,又打贏SARS漂亮的一仗,全球矚目。大約在此時,「中國崛起」的概念開始出現於國際社會,雖然西方和日本右翼仍在煽風點火地喊叫「中國威脅論」。「崛起」的英文為Rising,意即過去沒有而在特定階段升高竄起。此外,「崛起」尚有隱含對別人威脅的意思,不是直接也是間接。足見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仍未從「中國威脅論」的框框中跳脫出來。

當然,從現代史二百年角度來看,中國有150年是受西方列強侵略和威脅,鄧小平從事改革開放以來的近30年,中國國家綜合國力的壯大提升,的確可稱之為「崛起」。不過,人類歷史必須從宏觀角度觀之,三千年來,東方的中華文明從未間斷,而且大多數時間的盛世繁榮以及文明高度也非其它文明所能相比。當鄭和七次下西洋時,中國的航海技術是居於前沿的。去年抗日戰爭60週年時,胡錦濤發表的文告裡就說,在1800年時,中國在許多方面還是領先西方各國的,此說符合世界歷史發展的客觀事實。

胡錦濤主政以後,經常勉勵中國人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十分正確明智的提法。孫中山領導中國的國民革命,早已提出「振興中華」的理念,他說民族主義就是國家圖生存的寶貝,中國一旦恢復其尊嚴和光榮的地位時,決不是要去欺負別人,而是要濟弱扶傾。21世紀才剛開始不久,中國的國家地位正迅速強盛,中華民族的復興已不再是遠不可及的夢,我們認為在論述中國發展時,應該建立在對自身歷史客觀發展的認知與負責上,而用「復興」(Revival)取代「崛起」,並以復興代表中華的王道文化為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