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正確與兩岸連結

戚嘉林
(南非首都普裡托利亞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台獨史觀」原本是不存在的

如果時光倒流,1945年日本投降時,台灣人狂歡慶祝台灣的回歸祖國。故僅僅是在半個多世紀前,台獨的相關歷史論述是不存在的;因此,從相對的意義來看,「台獨史觀」論述可說是以無中生有的方式炮製出來。既然世上本來並無「台獨史觀」,那可見「台獨史觀」是近半個世紀來,台灣分離主義者所虛構的。既然「台獨史觀」是虛構的,那客觀真實的歷史應在「正確歷史」的這一邊,故闡釋客觀真實的歷史,就是「歷史正確」。因此,如何闡述客觀真實的歷史,建構兩岸人民未來的共同歷史記憶,是兩岸的共同時代責任。

「台獨史觀」深入影響部份台灣社會

無可諱言的,近一、二十年來,台灣分離主義者在台執政,彼等利用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和平善意的機會,在台灣島內啟動行政機器的強大動力,炮製了更精緻的台獨歷史論述,人為虛構了從無到有的「台獨史觀」記憶,使部份台灣居民的認同趨向分離。所有中國大陸給予台灣人民的善意,包括具體的經濟優惠,幾乎都遭行政當局的淡化、化解或曲解。尤有甚者,台灣分離主義的政治實力人物,更是動用一批學者,以精心曲解歷史的方式,人為地製造各種台獨相關理論,這從早期「台獨史觀」的粗糙,到近日台灣主體論述的精緻,可為佐證,從而人為地改變部份台灣人民的認同,甚至使得「台獨史觀」深入影響部份的台灣社會。例如,據聞李鴻章於割台時,曾形容台灣是「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之語〔注1〕,被台灣分離主義者用以挑撥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的歷史感情,即為精典案例之一。

台獨藉「鳥不語、花不香」乙語挑撥

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的感情

「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此句,不乏為台灣分離主義者蓄意歪曲式引用,謂痛心乙未割台之際,台人浴血抵抗日人侵略,祖國卻如此冷言諷語〔注2〕,或據以推論清廷不重視台灣,或謂清末官僚蔑視台灣〔注3〕。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也曾據以抨擊傳統的中國統治者〔注4〕。故這句「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的話,被台獨論者大肆宣染,無限上綱地據以推論清廷蔑視台灣,從而挑撥台灣居民對中國大陸的感情。

台人先賢並未因這句話而不熱愛祖國

台獨論者所蓄意渲染的「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這句話,其歷史錯誤之處在於,既然這句話是李鴻章於割台時形容台灣之語,則這句話自1895年割台直至日據末期都己存在。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人先賢卻以武裝與非武裝的形式,對日展開長達半個世紀堅苦卓絕的抗日運動,且許多台人菁英並遠赴內地,以生死相許,投入祖國偉大的抗日行列。可見當時台人先賢,即使有這句話的存在,他們仍然熱愛祖國,並未以這句話為藉口,從事台灣與祖國的分離活動。

李鴻章奏調全國精銳部隊保台

當然,筆者也非常訝異,以李鴻章的政治地位、見識與學識,怎會說出如此不得體的話?惟筆者認為,此極可能是李鴻章遭敵對者所誣陷之語,且縱然李鴻章真的是如此形容台灣,筆者相信也是在日人強迫要求割台下的屈辱無奈言詞。況且不能僅因那一句話,就推論祖國蔑視台灣,而要搞台獨。

對於歷史人物,切忌僅歪曲地摘錄(或據聞)其所說過的一、二句話,論其功過。應該實是求是的,以其對國家的實際貢獻為檢驗標準。事實上,李鴻章一生轉戰南北,總制北洋,內參樞機,垂三十餘年,無論其功過為何,總有其過人之處。關於日人對我威脅及其蓄意台灣一事,早在日人出兵台灣恆春二年前的1872年5月,李鴻章即分析日本「該國上下一心,皈依西土,機器、槍炮、戰艦、鐵路、事事取法英美,後必為中國肘腋之患」〔注5〕。1873年6月,李鴻章在其函兩江總督李宗義時,即雲台灣生番一案,尤覺離奇,日人力小謀大,可為切近之患。故日本於1874年5月出兵侵佔我國台灣恆春之際,李鴻章當時並非就近調動鄰省福建或廣東的軍隊,而是奏調在江蘇徐州駐防的提督唐定奎所部,剿滅捻軍的勁旅淮軍十三營洋槍隊六千五百人,拔赴瓜洲(江蘇南大運河入長江處),分批渡海抵台,保衛台灣。換言之,李鴻章當時是調遣遠在江蘇徐州,具剿滅捻軍實戰經驗,是全國最精銳部隊之一的淮軍十三營洋槍隊,赴援南台灣佈防,以局部優勢的軍事力量逼退日軍,成功地保衛台灣;次(1875)年初,沈葆楨等奏請將福建巡撫移扎台灣,李鴻章不但贊同,並赴京力陳於當路,吏部主稿覆准〔注6〕。

李鴻章功在台灣

甲午戰爭十年前的1884年,法國欲侵台灣。李鴻章於台灣再次遭遇侵凌時,復推薦其患難與同的准軍一代戰將劉銘傳,督辦台灣防務。劉銘傳亦不負所望,成功地遏阻法軍凌厲攻勢,法軍並終於退出台灣基隆與澎湖。接著劉銘傳後續的在台推動,包括興建台北基隆段鐵路、架設水陸電報線、施行新式郵政、創辦西式學堂、設立機器局廠、建造炮台、購置輪船等,一系列的近代化建設,更是離不開李鴻章在中央的大力支援。例如1886年4月,關於劉銘傳電請借留洋款二十萬,購巨炮籌辦澎湖防務,李鴻章即電告閩督楊昌浚表示支援;又1886年4月時,李鴻章向醇王進言,以劉銘傳補曾紀澤之缺,故詔命劉銘傳幫辦海軍事務;1890年10月,關於劉銘傳在台招商開辦煤礦橫遭議處一事,李鴻章亦予劉銘傳大力支援〔注7〕。

因此,即使李鴻章有說過那句話,吾人亦宜諒解李鴻章說此話時,其沉痛無奈的時空背景;吾人不可僅以李鴻章,在當時時空背景下所說的一句話,就否定李鴻章對台灣二十年間的關懷支援與貢獻。再者,李鴻章曾調派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保衛台灣,功在台灣。尤其是,如果中央沒有李鴻章的支援,台灣地方那有劉銘傳的建設。

面對虛構的「台獨史觀」,絕不可動搖

據悉,兩岸學者受台獨史觀之論述影響,似不乏逐漸認為台灣問題不僅是國共內戰所造成的,而且還包含了更複雜的歷史因素,諸如台灣近四百年來特殊的歷史形成,台灣被外來政權統治經驗,台灣被割讓經驗等某些台獨歷史論述。從而似在統一歷史理論戰線上退縮,反而被台獨人為建構的歷史論述牽引,搞得講統一還似理不直氣不壯。究其原由,可能是因隔行如隔山,例如政治學學者、國際關係學學者或處理兩岸事務幹部,對兩岸歷史與台灣歷史未深入瞭解之故。

例如台獨奉為經典歷史論述之一的台灣四百年來都是被外來政權統治的理論,實在是欺騙不熟悉台灣歷史的人。首先,所謂四百年,前一百年台灣大地榛莽初開,接著我大清就統治二百餘年。在政治上,因為清朝任官是實行迴避本籍的制度,故當時台灣的行政首長雖然是外地人,但台灣菁英則透過相當於今日高等文官考試的文武科舉考試,赴內地參軍、赴京或各省為官,參與國家行政體系,況且清廷在科舉考試取中的名額上,還實行對台灣傾斜的優惠舉措;其間,台灣嘉義人王得祿與台灣台中霧峰人林文察二人,均官拜相當於今日省軍區司令員的「提督」乙職。在經濟上,兩岸經貿往來,在國家行政一體化的運作下,兩岸間經貿是「無關稅」的,完全是國內形式的經貿關係。因此,清廷當然不是「外來政權」。

再說,如果台獨的「外來政權」論述邏輯可以成立,就是以地區領導人是否為該地人為檢驗是否被外來統治的標準,那我國湖北省自楚國滅亡了,不也是被外來政權統治了一、二千年。而且照這樣的標準,那近一、二千年皇帝歷史上沒有出過的省份,豈不都成了被「外來政權」統治;至於要照顧所謂特殊的歷史形成,那就更抽像了。照這種邏輯,我國江山如此遼闊,各地、尤其是西藏、新疆、內蒙古等邊疆地區、哪個地方沒有所謂的「特殊歷史形成」,近代東北還有所謂的「滿州國」呢;再者,如果時下「台獨」人為虛構的台灣主體歷史論述能夠成立,那台灣歷史上那麼多參與保衛大清、保衛祖國的台人先賢,豈不都成了……。

強立建構兩岸「正確歷史」論述

回首百年來,兩岸的歷史連結也從未完全中斷過,例如上個世紀前半期,中國國民黨方面的的黃朝琴、謝東閔、……。中國共產黨方面的謝雪紅、翁澤生、……,後半期的陳映真、林義夫、……、廣大台商,以及台胞在教育、經濟等各領域的優惠政策等。也就是說,台胞在中國大陸是享有較國民待遇更優惠的待遇。就兩岸經貿而言,台灣就有學者認為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如在國境」,猶如在「國內投資」〔注8〕。

因此,當今兩岸急務之一,就是兩岸學者共同努力建構台灣真實歷史的精緻論述,並大力使兩岸居民及其下一代,認識宣導台灣的真實歷史。當然,位於一線實際處理兩岸事務的兩岸涉台事務官員或幹部,尤應學習正確的台灣歷史。

〔注1〕徐宗懋,《台灣人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2月20日,p.100.

〔注2〕葉石濤,《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50年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7月初版第二刷,p.48.

〔注3〕a.林玉體,台灣教育面貌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9年11月三版,p.8.,見李鴻禧,《台灣經驗四十年叢書序》。

b.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1月15日增訂版第三刷,p.9,見《序言感謝壓迫》。

〔注4〕施明德,「施序」,《1985年中國出賣台灣》,p.5.

〔注5〕雷祿慶,李鴻章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0月,pp.210-216.

〔注6〕同〔注5〕,p.219.

〔注7〕同〔注5〕,pp.342:406:413.

〔注8〕衛民,《台灣、中國、大崩壞》,台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公司,2002年,pp.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