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華文化的鮮明立場抗拒台獨

潘朝陽
(師大地理系教授)


鄭成功奉明正朔於永歷十五年(1661)來台驅荷,中國人就已正式在台灣建立了屬於中國人的政府,史稱「明鄭」,是一個特富儒家嚴華夷之辨的中國人的國度。台灣從此就是中華民族的大地。台灣人民十分感懷敬仰鄭成功,奉其為鎮台大神,尊稱為開台聖王;在開台聖王庇護下的台灣人民正是遵循春秋大義之儒家信念的華夏子孫。

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灣納入大清版圖,海峽兩岸歸於一統,台灣在明鄭的浙東型儒學之上再增益了有清一代的朱子型儒學;在地理位置上,台灣雖屬中國東南海上的偏遠海島,卻也蘊蓄發展了深厚的以儒學為底蘊的中華文化。

台灣在中華民族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開發之下,歷經四百多載的經之營之,台灣人民在其生活世界中,廣設書院、文廟、文昌祠來尊崇孔孟之道,推展儒家文教;廣建佛寺普及大乘佛教;多有宗祠祭祀列祖列宗;創立許多廟宇供奉歷代的聖賢忠臣英雄豪傑之神明;根據陰陽五行的風水建立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聚落;以天人合一之道發展雙冬水稻業的協和農村;以信義之道發展發達繁榮的台灣商業。此在在都顯示了四百多年來,中國人在台灣已然根深柢固地建設敷播了博厚的中華文化。台灣是以中華文化為其本質核心,除去了中華文化,就喪失了深厚的人文意義之台灣,而將只是一個蠻荒海島而已。

日帝竊取台灣,殖民統治台灣垂五十一年,台灣人民根據中華文化的華夷之辨的大義,對日本殖民帝國發動了半個世紀的武裝鬥爭及文化鬥爭。日據台灣的知識菁英高舉義旗對抗日軍,拋頭顱、灑熱血,其志節動天地泣鬼神;他們也是創立台灣文化協會以文教思想來對抗日本殖民主義的骨幹,雖迭遭日帝高壓迫害,卻至死無悔。而台灣民間社會則在日據五十一年漫長歲月中,依然堅守中國人的文化價值,執持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雖在困頓劫波中,卻堅持中國人的人格生命。

海峽兩岸的分隔,雖是內戰造成的中華民族的不幸態勢,但究其主因,則是帝國主義對中國殘酷暴虐的侵略而使然;是帝國主義百年侵華,致使中國長期分裂,因而造成海峽兩岸的對立。

中華民族終究是要回歸為一家人的,中華終究必定大一統。然而由於內戰之不幸以及戰後美日帝國主義的操弄,台獨份子是以數典忘祖以及弒父逆子的姿態和本質,作為美日帝國主義的犬牙來反噬自己本根本命之中華民族。

但畢竟台灣人民之主體是中華民族,這是台灣固若金湯的文化和社會結構,堅強而不可動搖。全體中國人應以中華文化的王道來支持台灣人民高舉中華文化之大纛以抗拒美日帝國以及其豢養的台獨賣祖主義;更重要的是全體中國人更應以中華文化的王道來一統神州與台灣。因為唯有中華文化才能讓全體中華民族得以在同一家庭之中安身立命,並且邁向全球化的世界,為世界和平貢獻中華民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