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行的新聞評選:
丙戌年已經結束,大陸媒體按往例發起的2006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細讀一下大陸媒體所安排的被選新聞:包括了--
政治部份有三條:「二月陳水扁『終統』行徑挑釁遭到兩岸同胞的強烈反對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四月胡錦濤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堅持「九二共識」。第二,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第三,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第四,開展平等協商」;「十一月大陸隆重紀念孫中山誕辰140週年」。
經貿部份有六條:「四月國共兩岸經貿論壇閉幕15項新舉措惠及台灣同胞」;「七月華夏銀行與國務院台辦簽署合作協定支援台資企業發展」;「九月中台辦與國民黨台商服務中心達成10項共同意見」;「十月國共農業合作論壇通過七項《共同建議》大陸推出二十項惠台農業新政策」;「十月廈門舉行迄今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兩岸農業交流盛會」;「十月大陸採購台灣部分香蕉紓解島內滯銷狀況」。
交通部份有六條:「六月泉州——金門客運正式開通兩岸間增第三條客運航線」;「六月海峽兩岸就客運包機節日化和開辦專案包機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達成共識」;「八月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成立,大陸居民赴台游準備工作就緒」;「十月中秋包機起飛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成功邁出第一步經貿部份有六項」;「十一月海峽兩岸台北旅遊展開幕創大陸旅遊界赴台交流紀錄」。
社會部份有三條:「一月贈台大熊貓乳名揭曉『團團圓圓』」;「七月海峽兩岸記者青藏行聯合採訪取得圓滿成功」;「九月規模空前的台灣進香團赴湄洲參加媽祖祭祀大典」。
文化部份有三條:「九、十月兩岸城市藝術節——城市文化互訪系列」成功舉辦」;「九月儒學創始人孔子2557歲海峽兩岸首次同祭」;「十一月首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謀求兩岸和平發展」。
上述的選項,看起來是面面俱到,而且給人的感覺是兩岸之間充滿熱絡的交流和往來,島內台獨的勢力已經局蹙一隅,只能是困獸之鬥而已;果如此,兩岸關係就可以高枕無憂,以待統一了;事實上,我們在選兩岸關係十大新聞應以「大」字為主要宗旨,所謂是「大」是指其影響力,影響的時間越長,範圍越廣,人數越多自然就越「大」;從兩岸關係的角度而言,就是指在本質上對兩岸關係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和作為,是以不論正面或是負面的作為,均因入選,否則大陸的媒體也可以將評選名稱因改為「兩岸交流十大新聞評選」,甚至是「中共惠台措施十大新聞評選」,以符名實。而且應以同一的標準來選新聞事件,而非以定量來湊數目。特別從新聞的角度,尤其應更加重視負面作為的破壞力,才能真正導引閱聽大眾對兩岸關係的形勢產生正確客觀的研判,善盡媒體告知之責。
二、封鎖與對抗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回首過去的一年在台灣陳水扁一開年就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措施,表達了嚴管兩岸經貿的政策意向,來答覆所有希望兩岸經貿正常化的期待,到農曆春節,陳水扁又在政治上背信地提出「終統」加深了兩岸政治關係上猜忌,但是美、中雙方在一陣口誅筆伐,嚴正表態之後,一切有如「船過水無痕」一般,陳故失信,終而得逞;這對陳的「失信」無寧是一種鼓舞,自然有可能使台灣的「台獨」分子,也有了大膽邁向「法理台獨」的衝動;所幸在年中後期,陳及其家人的貪腐行徑暴露,於是「貪腐有方,治理無能」的事實,喚起了「紅衫軍」聲勢浩大的反扁行動,大大折損了陳在兩岸關係的「找麻煩、搞破壞」的力道,兩岸關係似露生機,然而由於馬英九的性格和能力,以致年底北高兩市選舉的平盤結束,對台灣的執政黨而言,雖然「陸委會」的運作經費被刪,陳水扁身陷貪腐風暴,民進黨士氣低迷等諸多不利因素之下,但是民進黨在島內的選舉仍能作到「南勝北平」的結果,這使我們不能不認真面對,在島內陳水扁所鼓吹台獨意識,落實醜化中國方面反大有收穫的事實,此一收穫幾乎完全扺消了去(2005)年連、宋登陸所帶起的旋風;在今年年底由台灣政治大學的選舉研究中心所作的相關調查指出台灣民眾中,在無後遺症的情況下,贊成「台獨」的人數已經高達62%;在考慮後果的情況下已有54%的民眾贊成「台獨」;因此,陳十分得意地在助選的場合講出來炫耀(當然我們並沒有看到該中心的問卷和全部的民調結果,無法討論陳的說法之真假),顯然也起一定的作用;所以在選後,志得意滿的陳水扁又在大肆推銷所謂的「新憲」、「第二共和」等議題,使台灣進一步朝「法理台獨」的道路上冒險,使兩岸關係的上空再蒙上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在06年台灣當局所希望塑造的兩岸關係是一種封閉的、對抗的、衝突的兩岸關係,以便為台獨分裂主義增添合法的藉口。
三、開放與互利
從大陸角度來看,在開春之初胡錦濤在廈門會見台商時,就提出實現三通開展合作造福兩岸同胞;三月北京奧運會向台灣民眾提供參與奧運的機會;四月國共經貿論壇並通過《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五月大陸開放台胞參加報關員考證;六、七月兩岸達成節日化急救通道專案等三項包機協定;十月的農業論壇,加惠台灣農民;十一月高調舉行孫中山先生140冥誕紀念會,並舉行兩岸客家高層論壇;從這些安排來看,大陸在06年的兩岸關係其主要是合作互利開局,全年之間不斷提供優惠,擴大交流,到了年終則以紀念孫中山先生和舉辦兩岸客家高層論壇的文化作為來完成全年的工作,換言之,中共在06年的對台工作可以歸納為增惠台胞:主要有農產採購、台胞考照、參與奧運、台生獎助;擴大三通;文化回歸:主要有祭孔、紀念孫中山和客家論壇等,在中共的政策主導下,06年1~7月兩岸的經貿總額已達587.8億美金,比去年增長21.3%,全年來看肯定會超過1000億美金,其中台灣進口112.1億美金,出口475.8億美金,台灣出超363.7億美金,而台灣對大陸的依存度已近60%。是以誇大一些我們可以認定兩岸經濟的統一,已經接近完成,過去日裔美藉學者大前研一所預測的中華聯邦也幾乎成為事實。看來中共當局是以具體的開放性政策來應對陳水扁封鎖管理的作為,以持續的加惠台灣人民的政策來對抗陳水扁的仇視中國作為、以紀念偉人、強調尋根文化來對付對抗陳水扁的去中國化的孤立政策。
四、仍待突破
海峽兩岸在06年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政策,其所構成的兩岸關係,自然呈現出「有收穫、無突破」的格局和「政離經合」的趨勢,前者很容易理解,而在後者的趨勢下,表現出的兩岸關係,而基本格局仍是「陰霾重重,危機潛伏,杌隉不安」,雖然國際的結構制約了陳水扁破壞的能力,但普遍的人民對兩岸的前途明顯地沒有信心。
所以兩岸當局一場爭取台灣民心的爭奪戰,將為最終兩岸關係的和與戰,作出定調。由於民進黨直接控制台灣的上層建築,所以陳水扁的利用「蹞步千里」往往得逞,以陳的背信「廢統」竟獲「終統」過關,陳集團的貪腐身陷危機,又能以族群矛盾,兩岸議題騙取同情,贏得台灣北高市長的選舉,短期奏效,而且有可能直接影響08年大選。從此一角度來看,兩岸關係的中、短期發展都很難有樂觀的理由。然而畢竟「和平、發展和穩定」才是人民心中永遠的價值,生活的富裕和美好才是人們真正的追求,因此,中共政權中主持對台工作的幹部,有必要真正拋開島內「藍、綠」的顏色之爭,只要有利兩岸人民,直惠台灣民眾的政策、措施都必須想方設法加以突破,及時有效地落實台灣,在大戰略的正確指引下,不必要求每一場戰役都要全勝,更不可寄望於一邊或一人,只要真正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最終必然可以達成既定的目標。◆
社論
中國崛起和復興
2006澳門會議
馬英九與北高選舉
兩岸關係與經濟
釣魚台與台灣史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