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籍情結再現:2008年藍綠對決難逃的宿命

陳建仲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院研究員)


有心人有心架空馬英九

紛紛擾擾的北、高兩市市長及市議員選舉終於落幕,選前這次投票被視為是選民對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及第一家庭貪瀆案的背棄總動員;但選後,低落的投票率及藍綠仍分據北南的結果,令媒體及專家學者們費力解讀。由於民進黨在選前炒熱馬英九公務機要費核報不實事件,馬英九陣營卻誤以為可以將馬的高人氣植入選戰,以對「馬英九個人政治信任的考驗」來拉抬選情,反而落入民進黨最擅長的泥巴戰,更因高雄市長候選人黃俊英競選總部的多項重大失誤,導致選戰該勝未勝。弔詭的是選後竟吹起一股要求馬英九為敗選辭去黨主席的歪論,甚至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既已公開宣示要退出政壇,泛藍人士竟然不是全力促成整合,反而力阻已不被民眾支持的宋楚瑜及親民黨繼續挺到2008年總統選舉;更令人難以認同是在選舉末段及選後,政壇一股集團勢力一再硬逼馬英九接受所謂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領軍,馬、宋兩人擔任召集人,而且國民黨修改黨章後由王金平出任唯一副主席,再由連、宋、王、馬四人組成所謂「國親政黨聯盟」,這樣的佈局明眼人一看即知是有心架空馬英九、阻撓馬英九真的「出馬」角逐2008年總統選舉。

實際上,自從國民黨去年三合一選舉大勝後,台灣政壇所謂的本土勢力即暗中集結,宣稱馬團隊掌控黨權、郝龍斌出任台北市長後,如果下屆總統真由馬英九當選,以馬團隊目前的色彩,很容易引發有心人士炒作「外省政團復辟」;如真的由外省政團同時掌控直轄市長、執政黨及行政院等大權,這將是不分藍、綠的台籍政客們所不樂見的。尤其是過於樂觀的媒體竟然宣稱郝龍斌將會是馬英九之後,影響台灣政壇的第二號人物,這樣的姿態等於提前喚醒微妙的省籍情結。於是,台北市長郝龍斌得票不如預期,有人把責任推給馬英九,說他輔選失利,卻不提郝龍斌個人條件及家世背景,不易獲本省籍泛藍選民認同的弱點;不提本土選票高度動員向民進黨謝長廷集中的現象。高雄市藍軍候選人之所以失利,機乎同樣重演2004年連宋競選總部的故事,多位藍軍立委抱怨被排出總部運作班底,若干人未開票就先上演市府人事卡位戰,這樣的團隊能贏才怪;更因對緊急事件欠缺因應能力,「走路工事件」爆發後,總部危機處理不當,才會功虧一簣。

背後都是省籍情結在發酵

高雄市藍軍市議員選得比市長好,這種結局,黃俊英競選總部的眾頭頭們沒有責任嗎?但奇怪的是,偏偏外界都把焦點集中在馬英九身上,將失敗擴大,要他請辭負責。然後,不斷有人對媒體放話指馬英九如果不和王金平「好好談」,2008年就可能有呂、王配(呂秀蓮與王金平),而所謂的「好好談」指的竟然是要馬英九接受「王馬配」。這樣的耳語不斷利用立法院的記者對外傳播,馬英九選後竟成眾矢之的。這也說明了為何倒扁紅衫軍倒到最後,竟然轉向變成打馬;倒扁不成變成搞制憲;打馬不成變成拱王金平組閣;改國號不成變成改內閣制、讓本省人永遠當家作主;說穿了,背後都是省籍情結在發酵;不願元首大位由外省人佔據。在掌握這個沒有人願點破的心結後,當前台灣政局的種種變化,就變得清楚而且易於解讀了。

長期以來,不斷有人感慨如果不是外省政團自己內鬥,就不會在主流與非主流的鬥爭中敗給李登輝。問題是,當李登輝早就下台後,外省政壇高手們知道團結的重要了嗎?馬英九與宋楚瑜的矛盾化解了嗎?

不斷有人對媒體放話,指出:「當年宋楚瑜在任省長時,與全省三百多鄉鎮長搏感情,有政績、有資源,最後尚且不敵民進黨;而馬英九放不下身段,又和南部沒人脈,不可能當總統。泛藍還是應由本省人選總統,馬英九隻能搭配當副手。」並且不斷有人前往對岸遊說中共讓王金平高規格訪問北京,勸北京要跟所謂的本土派直接打交道。也有人勸馬英九要辭黨主席,直接參選總統,才不會被黨產拖累。如果依此一邏輯推演,將會出現如下結果:

一、馬辭主席,中共高規格接待王金平,王金平接任國民黨主席。綠營乘勢運作起訴馬英九,使他喪失國民黨提名權。最終國民黨推出王金平角逐總統,另外不服的支持馬英九,則藍軍將出現王、馬兩組總統候選人,藍軍分裂,正中綠營下懷。

二、馬辭主席,所謂修憲建立內閣制將再度被推動;王金平組閣聲再起,藍軍立即陷入亂局;泛藍裂解,李登輝期盼多年的國民黨本土政團組成,綠營將不戰而勝。

三、馬英九被逼退,由王金平出馬代表藍軍參選總統,民進黨只要能推出單一組候選人,由於王金平涉入各方勢力、各種「疑難雜症」的協調磋商,經常必須替立委背黑鍋;熟知政治內情者都可以推算出,民進黨只要抹黑王金平,炒作幾個幾可亂真的弊案,則藍軍的勝算何在?

四、馬如不辭黨主席,只要對岸加持王金平,就可以運作「連、王配」或「王、宋配」甚至「呂、王配」當備胎,就是不給馬參選。

馬英九為歷屆最受壓抑黨主席

事實已經非常明白,泛藍軍中有倒馬勢力,不惜與綠營暗通款曲,也不服馬的領導,完全沒有大局觀。於是口說要促成泛藍整合,做的卻是阻撓國、親合併的盤算;說要服從國民黨的機制,卻遊走在灰色地帶,大搞政黨外遇。

其實雖然表面暗潮洶湧,但當事人只是被玩弄的棋子,是被用來裂解泛藍的工具。如果不是少數抬轎者私心自用,斷不致盲目至此,反而使坐轎者陷入更大的困境。所謂的淡綠選民,只要選情緊崩、省籍情結髮酵,就會向綠營靠攏;此次北、高兩市選舉更清楚呈現藍、綠選民的投票行為。國民黨只要穩住藍營選票就能贏得2008總統選舉,任何要拉住綠營選票的說法更多的是當事人自我吹噓的誇大文宣,馬英九越是向國民黨最讓民眾詬病的勢力妥協,離總統之路越遠。

民眾不滿馬英九太軟弱,背後不正好說明泛藍支持者對馬英九與山頭妥協的不滿?怎麼反過來說馬英九是因為不懂妥協、不肯低頭,聲望才會下降?誰是共主,泛藍支持者早就做出選擇,目前任何逆勢操作,不是就像1996年李登輝硬逼連戰接受蕭萬長當副手,結果逼走宋楚瑜才把江山拱手讓人?如今為何偏有人要當太上皇、逼馬英九選擇特定人當副手、逼馬英九放棄參選?

不論是所謂的黨產問題或特支費報銷問題都不會也不應是2008年的「絆馬索」。黨產問題歷屆黨主席都難逃關係,反倒是馬英九較超然;除非馬被證實個人有操守問題,否則,馬英九既已是國民黨主席,如果國民黨人不知要鞏固領導中心,不知要尊重黨的體制;如果仍有人始終要以體制外的黑箱操作、密室交換來挑戰全體黨員作出的決定;如果其中是非黑白還被扭曲,這樣的黨,解散也罷!

馬英九自上任以來,是國民黨歷屆黨主席權力最被壓抑者,卻沒有人替他說公道話。連戰退而不休,主導國民黨兩岸事務,如果因連戰的兩岸政策使馬在選舉中挨打,馬英九根本無法過問也只能概括承受,這樣的姿態還不夠低嗎?王金平不願當黨副主席,自然無可厚非,但支持王角逐總統的班底到底在幫王或害王?比如宋楚瑜,如果他開票前見勢不可為,能顧全大局,退選營造泛藍大團結,並揮師南下助選;如此,不僅親民黨市議員不會死得如此難看,他也成了勝選最大功臣。但宋偏在選情不利、泛藍選民要以選票逼「國、親合」的困境下,才找馬英九談什麼國親聯盟(實則另有未公開的盤算)。在國民黨與親民黨之間,選民即已傳遞清楚訊息,宋楚瑜抗拒只會落得更壞的結局。宋如食言,阻撓國親合併,明年親民黨立委選舉更可能再遭選民放棄;大家不禁要問:宋楚瑜所謂2008年前親民黨不解散的理由何在?一旦親民黨明年再遭敗選,宋楚瑜如何自處?

裂解泛藍還需民進黨?

當然,如果這些人都搗馬英九的蛋,總統會比較難選,但不是這些人要脅搗蛋就不能選。歷經這麼多次綠營各種卑劣選舉手段震撼教育的藍軍選民,早就準備著2008年要給綠營一個教訓;所謂「物極必反」,綠營選舉手段終會招老失效,藍軍只要穩住局面,贏回政權機會非常大。國民黨沒有理由自亂陣腳,現在有的亂象只是被綠營運用來分化藍營的小動作而已──雷聲大雨點小。馬英九如果連自家陣營這樣的小動作、小干擾都應付不來,如何迎戰更狡詐的民進黨?如果國、親還要鬥、鬧分家,一旦明年立委選敗了,馬英九就得辭黨主席;如果設想明年立委選舉國、親因內哄選敗,就能把馬整下台;如果有人有這樣的心態,打垮泛藍還需要民進黨嗎?

不同於國民黨的是,民進黨人認賭服輸,總是以黨為重,到最後關頭都能整合,否則,像陳菊與陳哲男父子如此巨大的矛盾,選前都能化解。偏偏宋楚瑜為2000年總統選舉的民調事件至今不願接受馬英九;王金平為黨主席的賄選風波咬住馬英九不放;說穿了,這就是為何國民黨明明選票比民進黨多,卻一再敗給民進黨的原因。

由於北、高兩市選後反而使陳水扁獲得喘息機會,四大天王又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但民進黨的優點在於黨內鬥爭,多數能與現實妥協,不會逆勢硬搞。新潮流雖有了高雄,卻因林濁水與李文忠選前請辭打扁,蘇貞昌選舉期間又有意無意與陳水扁切割,如果陳水扁運作游錫坤出線,新潮流可能運作同樣與陳水扁關係不佳的謝長廷合作,民進黨因綠營選民特殊,很難有兩組人馬出線,除非國民黨也是兩組候選人。從而四大天王間的整合動作將是綠營下一階段的重頭戲。因而北、高兩市選舉剛過,黨內立即展開整合,要求提前確定2008年的總統競選組合,提議立委與總統合併選舉,開始要爭取出牌權。所謂四大天王雖然各自較勁,除了傳出呂、王可能要搭配外,沒人敢說要找國民黨搭配。問題是這樣的發展對王金平是好是壞?

選後南、北依舊藍綠分庭抗禮,一旦選情繃緊,哪還顧得了交情。這在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中王金平的大敗就已經說明白了:「在藍綠對決中,帶有淡綠或淡藍色彩者反而吃虧。」進一步說,一旦藍綠對決:「不夠綠的就會被綠營棄保,不夠藍的也會被藍軍犧牲。」這就說明了為何台聯黨沒有爆什麼弊案卻輸給弊案纏身的民進黨;而整體戰力堅強的親民黨卻敗給國民黨。因此,王金平雖然交遊廣闊,在立院中無人可比;而且為人處世圓融、協調能力無人可及;但偏偏立法院形象不佳,連累王金平難以轉型。王金平樁腳眾多卻多與綠軍重疊,一旦敵對,王金平不夠綠,這些綠色樁腳還會挺他嗎?王金平不夠藍,藍色樁腳不會歸回馬營嗎?這是大局大勢,非個別政客所能扭轉,泛藍選民早因泛藍整合一再拖延而強烈不滿,對民進黨執政更是難以忍受,紅衫軍倒扁失利的怨氣馬英九雖然首當其衝,但藍軍支持者不可能轉向支持他人代表藍軍角逐2008年總統,這已是明擺的事實;國民黨何必還要內鬥、親民黨還在硬「ㄍㄧㄥ」?如果王、馬硬要較勁,時勢所迫,藍軍還是會向馬靠攏,屆時王金平恐怕會變成另一個宋楚瑜。

那麼現在一再勸王與馬斗的抬轎者,到底是王的益友還是損友?這些人不正是向王吹噓能在黨主席選舉中替他打敗馬英九的同一群人嗎?但換個位置設想,王金平卻是很好的競選操盤手,馬英九最合適的搭配人選。以王的本省籍優勢,如能逐步協助馬英九處理省籍問題與兩岸事務,而由馬英九專心改革,建立國民黨新形象,兩者相得益彰,當是國民黨最沒有阻力的組合。

只為爭政權而沉淪

泛綠陣營方面,一來李登輝年歲已大,故舊散失;二來勢不可逆,台聯黨很難東山再起,走向泡沫化的命運漸成。陳水扁為脫困,當會全力運作有利於己的總統競選組合。但如果陳水扁硬推游錫坤,民進黨也可能再度上演1996年彭明敏與許信良自家人對抗的局面。如果民進黨整合失敗,國民黨也可能出現兩組人馬,屆時,蘇貞昌與謝長廷反可能合作成為強力組合,就算呂秀蓮真的找王金平搭配,也難逃陪榜的下場。最終成為馬英九的國民黨組合與「蘇、謝配」的民進黨對決的局。因而實際上馬英九佔據戰略高地,實不必自亂陣腳,重點在如何整編黨機器,重新部署競選班底,廣納各方人才,吸引綠營色彩,才能立於不敗。從而馬英九首要之務,當是勤走基層,與藍營縣市首長定期會晤,組成廉政聯盟,以亮麗的成績爭取民眾的支持。

馬英九實不應陷入黨內人事關係的泥淖中,相反的應立即展開行動,巡迴縣市,聽取基層意見、親近民眾、參與鄉土活動、增加更濃的本土色彩,爭取更多民間社團的支持與保持友好關係。國民黨要走出去,面對民眾,現在是最好的時機,而不是反向操作,去吃閉門的暗室宴席、在檯面下進行政治利益交換。

有些人說,馬英九不會政治交換,不懂與地方派系搏感情是他不能當總統的致命傷,但台灣整體的利益,不就是這樣被政客們交換掉了?民眾的利益,不正是因高層政客們競相與派系利益「搏感情」而輸光了?很多人都說馬英九人很冷,替他選舉選贏了也不會分封戰功,但現在仍有這麼多支持者情願放棄私人情誼支持馬英九,不正是希望他帶來政壇新的氣象?他的「不沾鍋」不正是當前政客們最應學習的,怎麼反而成為罪名?泛藍支持者要的是一個能建立清新廉潔政府的政治家,而不是只想取回政權的政客。現下要求馬英九改變自我向舊勢力妥協的,不正是只知道要政權卻不管將來的後果嗎?政黨不是應該代表某種程度的正義的追求,而不只是利益的交換?如果馬英九不能把台灣政壇失去已久的正義、誠實與責任找回來,光想著當總統有何用?

當台灣民進黨政府宣稱張忠謀代表陳水扁出席APEC會議有多風光時,事實卻是民進黨欺騙了台灣民眾。真正的台灣處境是在APEC的幾十場國與國間的協商會議,台灣都是被完全排除,台灣的處境一屆不如一屆;一旦排除美國參與的「東盟加三」對話機制,進一步朝建立自由貿易區前進,台灣在亞洲如何立足?當美國學者公開出書倡議美國應放棄保護台灣,而美國國會改選,民主黨成為參、眾兩院的多數黨、美國對台政策可能轉向對岸傾斜之際,朝野政黨卻沒有人關心,台灣的下一步要怎麼走?明知台灣不分省籍沒有分裂的本錢,卻為爭奪權位一再炒作省籍矛盾,激化統獨對抗。台灣只有分力,沒有合力,只有仇恨沒有和解。

把台灣失去的光榮贏回來

民進黨2008年勝選的憑籍依然是省籍情結,是赤裸裸的挑撥。如果台灣的選民甘願讓這種惡質的選風繼續惡化,這是台民自作孽,不可活。但如果只是為搶回政權,就要馬英九東施效顰,學民進黨也來扯謊演戲,詛咒謾罵,這樣的政權要來何用?政治領袖本來就有義務與責任教育民眾,馬英九不正在擇善固執嗎?黃俊英不也雖敗猶榮嗎?「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竟成灰」,這不正是知識份子應有的堅持嗎?

當對岸黨政高層一致倡議要建立和諧社會時,台灣卻一步步走向藍、綠對決而無法自拔。在這樣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大環境下,2008年總統選舉注定是又一場集「低級謊言、不實指控、造假文宣、暴力衝突、炒作省籍矛盾、激化統獨仇恨」的超骯髒的選舉。沒有人關心台灣正急速向下沈淪,沒有人關心弱勢族群的苦痛。真的不得不令人感歎:天地不仁,何蒼天之不佑台民?如果還能相信台灣尚有一股正氣、還有一點希望,面對政權這只令眾人瘋狂的「魔戒」,馬英九這個看似不討好的團隊,希望他們終將如「佛羅多團隊」般,一步步艱難而堅決的朝向「魔多」禁地前進,在這場正與邪最後對決的關鍵戰役中,把台灣失去的光榮贏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