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再多的弊案、特權與醜聞,仍難撼動打從內心選民認同北藍南綠這種局面,也仍難觸動選民憑著是非理性展現出選舉關鍵的價值。
這麼多年來,無論各政黨及候選人如何賣力表演,其實台灣藍綠版塊在各個區域裡的變化並不大,這顛覆了政治學及憲法學中的許多原理,很無奈,這就是台灣政治發展的危機,北藍南綠鐵板一塊,獨特的政治宿命。
西方學者在研究西歐國家,多半是從社會分層區隔化來形塑選民的政黨認同,那台灣的政黨認同是如何形塑的呢?是一種敵我意識,與大陸的敵我意識及黨際間的敵我意識;是一種統獨意識;是一種區域意識;是一種族群意識與原鄉認同,靠著四股力量形成台灣獨特的政黨認同,候選人的認同有影響但卻不是關鍵。
這種南北分裂,北藍南綠的情況,是否意謂著再怎麼努力,提出再好的政見,也喚不會人民用政策、用是非、用理智作為投票的依據。舉例來說,對高雄市整體的發展,直航政策是不是一條活路?弊案連連,收押不斷的民進黨是否應該給予一個教訓?選前一刻之選舉奧步、攻擊是否應該以理性來判斷?當政見、是非與理智在投票行為中消失,意謂台灣的民主回到原始藍綠對立的本能。
此次北高市長選舉,儘管發生再多的弊案與荒腔走板的行為,只要激起選民的激情,選民仍是非常地健忘,仍會繼續給喪失理想與反省改革能力的陳水扁政府一而再,再三的機會。民進黨非但保住高雄的執政地位,台北還大有斬獲,這實在是很難理解,連都會區的選民的心理都如此難以捉摸。那麼,選舉結果這樣逆常理的政治宿命,背後是否潛藏著台獨意識的無形滋長以及民進黨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已日益鞏固?倘若如此,將是台灣最大的災難與政治發展的危機。
台灣的政治宿命,源於台灣政黨對決、統獨選擇與族群省籍意識,這三股力量,可以融化各種貪腐弊案及錯誤的價值體系,這使台灣的政治發展產生相當大的桎梏,未來的兩岸關係發展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綜言之,此次台灣北高縣市長選舉,與其歸咎於一黨(中國國民黨)、一人(馬英九)、一軍(紅衫軍)的作為,或一人(宋楚瑜)的攪局,不如檢討台灣民粹意識為何如此地牢不可破,找出源頭,提出真正合理的論述,否則台灣是非價值不在,社會的混亂難免。◆
社論
中國崛起和復興
2006澳門會議
馬英九與北高選舉
兩岸關係與經濟
釣魚台與台灣史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