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的條件我們不能接受

評趙春山的「三項準備」
王曉波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十月十七日,《聯合報》以頭版頭題,報導了台美雙方智庫在合辦的「馬(英九)歐(巴馬)執政下的台美中三邊關係研討會」,由趙春山教授宣佈了,據他瞭解的「政府高層目前的想法」,在兩岸啟動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機制談判前,我方必須完成的「三項準備」,即「ECFA, MOU完成簽署」,「國內達成共識」,和「國際社會(指美、日)接受」。

又,十月二十日,陳一新教授在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稱,美國副國務卿史坦貝克表示,寄望兩岸推動信心建立措施(CBM),可由台美中三方的二軌先進行,美國可以透過二軌管道,有時在兩岸間扮演促進者的角色,在正式官方談判中,希望促成協議達成;如果兩岸任何一方有達協議者,美國又要充當仲裁者,必須提供一定的保證。陳一新又透露,在馬英九勝選後,還沒上任前,薄瑞光提出兩岸對話可分三階段發展,「已經有點下指導棋的味道」。現在,政治議題還沒有開始的時刻,美國決定介入。

美國企圖介入,甚至主導兩岸談判,我們一點也不意外。韓戰後,美國的對台政策是其遠東戰略的一部分,即「以獨制蔣,以蔣制共,以共製蘇」,其主要戰略目標是蘇聯。蘇聯瓦解後,其遠東的主要戰略目標是中國大陸,故作為美國政府傳聲筒的主流媒體,一時間「拆散中國」、「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但改革開放後,大陸經濟不斷快速成長,「拆散中國」遂沉寂下來。其對台政策則調整為「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統」非美國之所欲,「獨」必引起兩岸內戰將美國捲入,亦非美國之所願。要害在「不和」,而中共又屢屢宣稱,只要不台獨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一談不就「和」了嗎?兩岸一和解,美國又如何「以台制中」?

在總統大選中,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不但沒有「不和」,還提出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願景。當時,就有美國智庫人員提出憂慮,深恐繼韓國盧武鉉之後,亞洲又出現一個「不配合美國亞洲政策的民主國家」。

馬英九上任後,推動兩岸和解政策,受到國際的肯定,美國政府表面上也不能不予以肯定,但智庫人員則不斷的質疑。在「八八水災」期間,CNN事件和達賴來台,就有媒體指出,這是美國某些勢力在打擊馬英九聲望,挫折他的「傾中」政策。

「二軌」是陳水扁時期,不斷衝撞紅線,由中美台(含藍綠)智庫人員組成互通信息交換意見的平台,以免一方擦槍走火,不可收拾。現在,海基、海協兩會已恢復對話,何況還有國共平台,根本毋須所謂「二軌」了。兩會已經恢復對談,美國還要跟進洞房,又是何居心呢?或謂,美國介入「二軌」,只能算是在洞房外鬧洞房而已。但鬧洞房的人可以是「促進者」和「仲裁者」嗎?

「三項準備」的第一項,我們可以同意並支持,「先經濟後政治」嘛。第三項準備,要「國際社會接受」,主要是要美國和日本接受。除非兩岸政治談判能滿足美國的「以台制中」,否則美國和日本會在事前的「二軌」中同意嗎?美國能同意的「以台制中」的兩岸政治協議,中共又能同意嗎?美國能同意,中共不同意,兩岸的政治協商只能不斷的製造兩岸的「不和」,有了這個「不和」美國就可以「以台制中」了。兩岸和平協議就永遠簽訂不了。國民黨政府難道要代替民進黨政府來充當美國「以台制中」的馬前卒嗎?

沒有真正的和解,中共又憑什麼要簽訂ECFA和MOU呢?中共真的是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笨蛋嗎?沒了ECFA和MOU,台灣經濟發展的前途又何在?台灣經濟不能在這二、三年內恢復繁榮,馬英九還能競選連任嗎?即使這「三項準備」是「政府高層目前的想法」,也得等ECFA和MOU完成簽署後再拋出,現在就拋出未免太早了罷。

兩岸和平協議要「國際(美日)社會接受」,不但在目前國際政治的現實上不可能,而且簡直就是出賣國家主權的喪權辱國。國家主權獨立至上,要「國際社會接受」才能兩岸政治協議,還有獨立至上的國家主權嗎?台灣還是日本的殖民地嗎?中華民國是屬於美國的保護國嗎?為何必須要美國和日本接受才能進行兩岸協議呢?抗戰時期有首歌叫「亡國的條件我們不能接受」,要「國際社會接受」,這是亡國的條件,我們能接受嗎?

台灣已是一個民主社會,民主社會的價值觀是多元化的,永遠不可能出現「共識」,只能是多數決。連馬英九當選總統都不是「共識」,而是多數決。要求「國內達成共識」,無異緣木求魚。何況,民進黨就不承認「九二共識」,如何達成「共識」?沒有「九二共識」能兩岸政治協議嗎?所以,要求「國內達成共識」,根本是拒絕兩岸政治協議的搪塞之辭。

何況,陳水扁自承總統任內是美國軍政府的行政長官,是執行美國軍政府意志的。陳水扁是民進黨提名的總統,那民進黨能不是美國軍政府統治下的政黨嗎?國民黨政府能與之共識嗎?再加上要「國際社會(美日)接受」,馬英九不就對號入座的也成了陳水扁所說的美國軍政府的行政長官了嗎?

我們無法得知「政府高層目前的想法」,但我們還記得目前政府最高層馬英九過去的說法:

「我也主張,未來兩岸協商不需要、更不必要美方介入,兩岸可以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國民黨統治期間,兩岸二十四次會談達成五個協議,都沒有美方參與。

更何況,美方自己也不想參加,美國希望看到的結果是他所預期的,但他一定知道此時不宜。因為參加的話,不但得不到好處,還會惹一身腥。所以我覺得美國不宜參加,更不會讓美國參加,台灣的事情我們要自己做主。」(《聯合報》2008-01-03)

「問:兩岸問題是國際問題,你跟對岸互動或簽訂協定,是否應讓更多國際參與?

馬:哎,這就不對了,如果真是國際問題,外國就不能參與,譬如美國要跟我們簽FTA,日本能夠干預嗎?當然不行,我不見得同意這是國際問題,縱使它是國際問題,第三國也不能干預。

問:那六方會議,大家共同關切呢?因為這也牽涉區域議題?

馬:問題是六方會議也要當事國同意才行,你說我們簽什麼東西需要把別人拉進來?

問:如在處理兩岸紛爭,例如涉及高階問題時?

馬:這種看法反而使台灣沒有主體性,覺得更沒有尊嚴,一個主權國家做這種事要經過別國,我做總統不能接受這樣的看法。

問:所以你的界定就是雙方談?

馬:當然,我們有這麼多民意基礎做支持,怕什麼呢?

問:問題是一個小國跟大國在交涉,這樣足夠嗎?

馬:抗戰勝利,中共進行奪權革命時,馬歇爾也調停過,可是發生什麼事,美方絕對不會再介入。我們不要一廂情願認為美方會幫我們什麼,不會的,我們要自立自強,我們覺得台灣人有能力談判,在李登輝時代,我們跟大陸談了二十四次,也沒有吃任何虧。台灣人很優秀,台灣人知道如何處理這些事務,我做台灣的總統,我非常有信心。」(《自由時報》2008-03-29)

馬英九去年的說法是很明確的。而且,他還在當選後,以馬歇爾為例,仍拒絕美國的介入兩岸談判。

所以,我們認為無論一軌或二軌都不能讓美國介入,只能在完成兩岸政治協議後,說服美國和日本接受。政治是現實實力的較量,馬政府如果現在沒有實力可以排除美國的介入,也不能不考慮美國可能在台進行「顏色革命」。美國在世界各地以「顏色革命」來顛覆當地政府,甚至在緬甸連和尚都被動員來進行「顏色革命」。美國絕對有能力動員其軍政府管轄下的民進黨來進行對馬政府的「顏色革命」。

基於這項考慮,我們認為馬政府啟動兩岸和平協議的時機,當是在有能力排除美國介入之後,而在這之前,還是稍安勿躁為是。

(本文為「兩岸和平協議啟動時機與條件研討會」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