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於7月24日「兩岸經貿傑人會」
講於7月24日「兩岸經貿傑人會」
先總統經國先生在民國76年作成二個重大的決定:一為解嚴;二為開放對大陸探親。這說明了中國將來的目標,即在追求中國統一的前提之下,在台灣地區全面推行民主憲政。而我國這些年來亦朝此方向發展。
兩岸關係在過去的演變都超乎想像。1979年,美﹑共建交後之兩星期,在中共告台灣同胞書中,從過去武力解放台灣,變成宣佈和平統一,主張三通四流﹑一國兩制﹑要求黨與黨談判,是中共對台灣政策四個基本的原則。在此前提下,雙方有了間接之接觸。1979年,雙方貿易額高達7,700萬美金。過去12年來,雙邊間接之貿易成長了45倍,增加不可謂不大。
另外,我國對大陸之開放,自1987年11月12日開放大陸探親以來,我們到大陸之人次至今年3月之數字是三百萬人次;而大陸公佈之數字則為四百萬人次,因很多人不是直接到大陸去的。而今年一年就可能突破一百萬人次。通郵、電話、電報、電傳在民間都非常普通。到今年3月底累計已達5,700萬件次,非常龐大。台灣人口二千萬,公民一千兩百萬,換言之,每人平均與大陸交往為五次。正如郝院長所言,兩岸交流之門已開,再也關不起來了。
倚賴外貿的台灣經濟須有突破
對兩岸之經貿,台灣社會一般有兩種看法。一是悲觀的,認為對大陸貿易太快、太急、太熱,會造成對大陸貿易過度依賴,會喪失我們對大陸之籌碼。而另一種是樂觀的說法,這種說法多半是根據經濟理論及實務。經濟理論是當兩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生關係時,經常是經濟好的影響經濟不好的。從實務上而言,大陸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地區,也就是和台灣、香港的經濟發生關係的地區,如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尤其是廣東,在大陸開放政策以後,12年來,年平均成長率超過12.4%,是全世界單一地區經濟成長最快之地區。南海及福建之年平均成長數字也是超過10%以上。《經濟學人》雜誌最近曾把廣東列為亞洲第五條小龍。可見,大陸是在向台灣學習,不管她承不承認。
談到產業空洞化到底是危機,抑或生機?過去我們向歐美學習新科技,都是非常失敗的。而我們中低層的產品,也已為亞洲其他國家慢慢趕上。在這種前無出路,後有追兵的情形下,台灣的經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台灣經濟大部份倚賴對外貿易。根據統計,國家生產總值中,2,00億有1,500億來自對外貿易。換言之,我們每賺100元中,有75元與對外貿易有關。因之,任何價格調整、匯率變化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今天的台灣經濟必須要有突破。
共存、共榮是中國人努力的目標
至於政治籌碼之問題,到底我們要戰爭或和平?現今全世界都已走向和解之趨勢,強權不願發動戰爭。大陸和台灣都可以說中國問題是我們內部的問題,但全世界卻沒有人會接受此種說法。在此情況下,我們即使想打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此一來,我們該如何調整?我同意中共前新華社許家屯先生的一句話,他說共產主義在全世界沒落了,社會主義也跟著沒落了。其實不然,因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過去百年來是相互調整的。美國在1930年代資本主義發生重大危機時,小羅斯福總統引進新政,事實上即借助於社會主義。今天大陸上經濟走不通了,開始採行市場經濟,也是用資本主義來醫治社會主義的病態。今天在台灣,由於過去我們採高度資本主義政策,發生許多弊端,土地飆漲,社會貧富不均,所以今天我們也要調整。我們要如何彼此相互調整,彼此共存、共榮,是我們今後所要努力的目標。
台灣經濟之發展必須要增加競爭的能力,而競爭能力的增加也涉及到基本技術。這方面我們與大陸有天然的互補性,所以應彼此合作,大陸的高科技及人才,應會增加我們的競爭能力。我們的競爭力與大陸之間並非零和的關係,也就是說對大陸有利的未必對我們不利,而對我們有利的未必對大陸不利。
大中華經濟共同體已存在
最近大家談到兩岸關係,都會談到經濟共同體的問題。我個人很欣賞美國一位經濟學者的看法。當別人問他說:「台、港、大陸正在發展經濟共同體,你的看法如何?」他說:「這不是已經存在了嗎?有什麼組織已經不重要了。事實上,兩岸之流動已存在,互補整合的效益已存在,是否有形式上的組織並不重要。朝建立制度、規範的方向努力當然是對的,但不要拘泥於形式,注重實際的發展,可能是最重要的。」
報上記載,全世界今年的經濟發展,以大中華經濟圈的成就最好。大陸之經濟成長至今年超過11%;台灣是7%;香港以往是2-3%,今年會超過6.5%。這是全世界最好的地區。更重要的是,一個新的分工體系正在亞洲形成中。我們都認為大陸資源很多,但除非她能發展經濟,否則其資源不能為其他國家所用。從1988至1989年,中共自東南亞進口資源,增加56.29%;她對美國之輸出增加了38.35%。換言之,大陸已成為技術性及非技術性勞動力密集產品最主要的供應者。西元2000年,她將取代中華民國台灣及韓國之優勢地位。所以前經濟部長趙耀東先生最近說:「把大陸當腹地,台灣作先鋒」,我則要再加上一句「把香港當作重要媒介」,對兩岸三地絕對是有利的方向。亞太經濟已興起。小時候我聽人家說19世紀是歐洲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我總以為說的人是阿Q。但這些年來,我發現這不是阿Q,而是可實踐的理想及夢想。整個世界重心已移至亞洲。有人預估到西元2000年時,亞太地區的生產總值會超過美國及歐洲。而在區域內,日本對亞洲國家的貿易總和已超過其對美洲國家的貿易總和。大陸學者蔣一葦說21世紀的世界經濟重心在亞洲,而其核心即在中國人的地區--大陸、台灣及香港。我們將以此為未來奮鬥的目標。◆
社論
世界與亞洲
哥倫布五百年
中國與世界
直航說帖和軍購案
兩岸關係與吳三桂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