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北京第二屆「兩岸關係研討會」
記北京第二屆「兩岸關係研討會」
繼去年第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首次海峽兩岸學者公開而有規模地在北京,面對面討論和平統一的將來,今年8月4至6日,兩岸學者再度濟濟一堂,並且參加人數增為一百三、四十人,雙方大略佔半地舉行了第二屆會議。
自開幕始,台灣方面就有各校學人,一個口徑地提出所謂「兩德」模式,這是繼去年國府當局的《國統綱領》所提,先分裂再統一的步驟,更進一步要求兩岸互相承認為對等的「政治實體」,中共放棄武力的統一方法,以及容許台灣更多的「國際空間」,以有「國際人格」的地位與中共政府同時存在於國際之間。大陸學者則一再反應他們對這些「包裝」過的要求語言,除了意圖「一國兩府」、「兩個中國」的分裂主義之外,無從理解能有什麼其他涵義。台灣學者則反駁為大陸學者的政治概念似嫌「落伍」等等。最後,台灣學者攤牌式地表明,「統一是大家的願望,一個中國也是共識,但這個『中國』仍未創建……」。因此,接下去就是宣揚「台灣經驗」,未來的中國,應借鏡這個經驗,以達「民主、自由、均富」的統一。
姑不論少數台灣學者,別有用心,以政治口號推諉,實際是人為地為和平統一設置障礙。大部分較誠懇的台灣學者,長期在台灣的特殊政治環境下,一時無法對中國大陸做全方位的瞭解。同時,對台灣當局解嚴之後的一些進步改革的政策,有一份珍惜之心,片面地希望大陸也採取(一)西方選舉代議制的「民主」,(二)西方側重部分人權的個人言論、結社、居住遷徙的「自由」,和(三)資本主義模式下,逐漸形成的國家福利制度的「均富」。
這種特定的「民主、自由、均富」的概念,並不是對於大陸正大力進行的改革開放政策毫無參考價值。可以想像到大陸東南沿海地區,一些個體戶經濟逐漸成長的地方,類似這樣的政治要求,也會隨著時間轉移,而提上議程。
可是,整個中國大陸不是鐵板一塊,實際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也不像台灣:中央與省、地方重疊,對於一個省的政策就是中央當局的政策。中共中央也許樂見東南沿海特區目前發展的趨勢,但作為中央協調全國的觀點也不可能以此單一模式,簡單化為整個中國大陸的開發模式。這一點是台灣學者初期到大陸,有限的觀察下所無法理解的。
今天,在中國大陸已經有許多稍具規模的「鄉鎮企業」,它們的起點是從幾乎百分之百農民的農村,「無中生有」地拔地而起,發展成為產業多元的公司集團。它們走過的經歷是確確實實的「計劃經濟」,它們集體的運作是道道地地的「社會主義民主集中制」。這些已經不是農村的「農村」遠遠超越「鄉鎮」的企業,在可見的將來,不可能也不必要「自由化」為西方式的政治民主,因為就像西方的大企業公司一樣,它們的操作管理,絕對不是西方民主政治的那一套,事實上,西方的企業公司與大陸上以鄉鎮企業起家的公司集團,在管理上是有很多共同語言的。
再者,部分台灣學者對於「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表示置疑,認為這是沒有具體定義的概念。事實證明,在中國大陸這已經不是什麼概念而已,許多在近十年來的農村發展,從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社會,迅速地發達為工農產值超過億元人民幣的多元企業公司集團,它們的共同特色是(一)起步於村級黨委領導班子的重組,(二)有計劃地帶動農民勞動力,創造從零開始的企業途徑,(三)以社會主義民主的方式決定增產後的分配和集體積累,(四)再生產的投資,除了選擇適合市場規律的新企業之外,規劃投資於村民的福利建設:包括住宅、衛生、教育,扶老育幼以及休閒文娛等精神文明的輔導,(五)在集團企業多元化之後,雖然各種新企業公司也有利用三資政策擴大集資,發展外向型企業生產,村民仍不失為全體公司集團的主人,擁有集團資產的股份。簡單地概括,這是一個以村集體為基本單位的。發揮中國傳統大家族倫理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現階段中國大陸,擁有八億農民而致力於脫貧致富的實際情況下,這個發展模式不失為一個「本土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踐成果。缺乏對於這種實踐經驗的瞭解,學著單方面地以學術理論或意識型態,作抽像的概念分析辯論,是不容易看到,從實踐裡演化產生,綜合政治理想,經濟實際與社會文化傳統而形成在中國大陸上的新事物的。
在這次「兩岸關係研討會」裡,台灣學者也曾對於「一國兩制」的構想提出問題,其中一個關鍵性的反對理由是,在一國兩制下,台港澳「享受」資本主義的「特權」,統一後將引起全國其他地區的不平,所以,他們主張以「一國良制」取代「一國兩制」。如果充分理解上述大陸上正在演變的實際情況,就不難看到以所謂「台灣經驗」為獨一無二的經濟開發模式,是相當主觀的。可以想像得到,從已經發展鄉鎮企業而有成效,慘澹經營成為多種企業公司集團的大陸農村看來,如果他們對於「台灣經驗」有正確的理解,他們會擁護「一國兩制」的統一構想的,很簡單的道理是,他們需要「一國兩制」的政策來自我保護的。一個現實的例子可以說明這樣的觀點:大陸農村在改革開放之初,有一些農民選擇「個體戶」各奔前程。可是,當他們的村辦集體企業發達起來,他們都紛紛地回村歸隊,不僅可以維持可觀的個人收入,還可以以公司集團股東的身份享受集體所供給的各種福利。
總的來說,這次兩岸學者開會,台灣學者較突出的聲音是要求中共改變當前「一國兩制」的和平統一政策,仍糾纏在意識型態層面的差異。大陸學者的主要回應是主張降低層次,暫時把政治意識型態的問題擺在一邊,大家務實地從事雙向交流,經貿合作,互惠互利的工作。大陸學者身處大陸,可以較直接地體會到為什麼「台灣經驗」不可能,也不必要概括「大陸經驗」。以上一些我的觀察,或能為此一觀點做一些較具體的補充。◆
社論
世界與亞洲
哥倫布五百年
中國與世界
直航說帖和軍購案
兩岸關係與吳三桂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