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孽不可活

對當前台灣政局的諍言

社論


在「華山遷建案」和「陽光法案」失敗後,國民黨已呈顯「兵敗如山倒」的頹勢了,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欲振乏力,十四全召開在即,但至今也無力整合。國民黨究竟敗在那裡?民進黨施明德直指:「李登輝是台灣的戈巴契夫」,國民黨敗在李登輝。

天下事有道是「形勢比人強」,李登輝繼蔣經國「本土化」政策之後接掌政權,黨內重臣幾乎一律擁戴,少數異議也不敢攖其鋒芒;在結束「強人政治」和「第一個台灣人總統」的期待下,全島民眾無不感奮,連反對黨也「李登輝情結」。李登輝的「天時、地利、人和」,那一點不是「形勢比人強」?

從外在環境來看,冷戰後出現世界經濟衰退,但又正逢大陸經濟上升,台灣仍有6%的持續成長。李登輝的「天賜良機」應羨煞布希了。

然而,李登輝所領導的國民黨卻內爭不斷,風雨飄搖,其故安在,我們不能不說,這與客觀的形勢無關,不能不承認這確實是「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了。我們必須指出李登輝的問題出在二端,一是混淆國家認同,一是迷信金權政治。

從1945年台灣光復以來,台灣主權歸還中國,兩岸主權屬兩岸全體人民之所有,此乃為「一個中國」之歷史與現實。儘管1949年後,兩岸治權分裂,兩蔣總統進行長達38年的軍事統治,但從來不敢逾越「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台灣地區的全民共識,也是全民的國家認同。包括與台灣軍事對峙的中共,也不能不「認知」這項事實。

我們姑且不談「一個中國」原則的應然性,只需要從現實出發,在國際上,美國在「三公報」之前老早嘗試過「兩個中國」、「一國兩府」、「一中一台」,甚至「台灣獨立」的可能性,但都沒有成功。美國以全球霸權的地位不能壓迫中共接受而失敗,李登輝就能成功嗎?

再說,台灣人民認同「一個中國」期望統一的比例至今仍居高不下,這是維持台灣政治穩定的一大力量。但在李登輝反對「一個中國」和鼓動「參與聯合國」的號召下,國家認同逐漸模糊,一旦統獨認同的百分比接近,內戰也就可能一觸即發,目前的東歐和前蘇聯國家內部正是如此,又何來團結全民,甚至連國民黨自身也團結不了了。

我們承認資產階級民主在本質上就是金權政治,但也不能搞得滿朝幸佞皆盡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至少也必須維持形式上的道德合理性。

李登輝偏愛金權,偏愛張榮發、陳重光、林榮三,國人皆知。在用人方面,「十信案」下台的蔣彥士、徐立德竟被重用,「十信案」的「十三兄弟」竟是李登輝倚重的「集思會」,現在的立法院正副院長儘是當年「十三兄弟」的要角。

「彰濱工業區案」的黃石城,「高爾夫球場案」的蕭天贊,「十八標案」的簡又新,只要李登輝親幸就永居高位而惡惡不能去。

「涼椅大王」曾振農堂堂進入國會成了立法委員,「養雞大王」黃昆虎也登堂入室成了總統府參議,這也是「向陽花木易為春」了。

金權政治一至於此,難道無損於李登輝的形象和領導嗎?難道李登輝只要憑「我是台灣人」就可以領導國民黨和領導中華民國嗎?

國民黨的十四全是國民黨的危機,危機也是轉機。李登輝要如何領導國民黨轉危為安,那就要看他如何強化「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和去除金權政治的迷信了。否則,那正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李登輝真的要成為「台灣的戈巴契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