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地位的確認

翁啟元
(華夏戰略研究會)


前 言

中國自1989年以來,進行改革開放的政治經濟政策,經濟上以高速度向前起飛,政治上則逐漸完成一個新一代領導的協商式社會主義民主體制,經濟上的成就是明顯極易看到的,筆者認為政治上的成就更是了不起的大事,它不僅提供經濟發展的必需條件,更需要瞭解的是這段時間國內外經濟政治導致社會巨大的衝擊之際,中國在「政治考試」上過了關,展望將來,本世紀可平穩渡過。

比較其他大國,蘇聯在政治經濟改革中翻了船,分下來的俄羅斯等國,還在國內外各種力量下,繼續分裂崩潰。美國雖號稱世界的唯一霸權,事實上,自越戰以後,國力逐漸衰退,整個社會已是逐漸動盪不安,是西方式民主社會一種求變,找出路的表現。每年在街頭因暴力死亡的數十倍於「天安門動亂」,傷亡是這個社會願意付出的代價,但可惜並未因此看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國民突然失去凝聚的重心,才發現自己毛病百出,可期待更大的政治經濟變動就在不遠。再看其他日、德、英、法等工業發達國家也相繼面臨同樣問題,不在此討論。

總之,本篇要討論,中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已是或將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國,而且將是超級大國,這是躲不開的局面,如何調整經濟發展的路線,國際政治的運用,和軍事國防的建設,爭取朋友,化解敵人,是今天必須面對的課題。

中國是第二經濟大國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計算各國經濟實力時,改變過去用美元匯率折算產值的方法,而採用「購買力平價」標準,即按一國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跟使用美元在美國購買相同產品互相比價,以此換算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近兩萬億,居世界第三位。世界銀行用近似方法更多出六千億,為第二位,實際上,若以發電量,能源消耗和生產(考慮進中國的低效率轉化),鋼材產量、消費量(包括進口),機床製造等,除了汽車、飛機和高級電子產品外的各種成品,中國都是在一、二、三之間。談到近年的經濟高速度成長,由於中國的人均水準較低,內陸尚有廣大發展空間,再從資源、市場和剛剛方興未艾的內外聚集的資金,這速度是可以維持的,雖然間歇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經濟大國的型態已漸顯出。

在新的情勢下,國內外經濟將有兩個方向的調整,對外來說,外向型經濟,並沒有失去戰略價值,反而因境內的生氣蓬勃,向四鄰八方全方位的發展下,配合中國雄厚的資源、市場、基礎工業和科技,更具風頭。最近將來,中國走的經濟道路不會是台灣地區的加工出口式,也不會採取日本的技術壟斷式,而是互利互惠,最大效率的區域合作發展方式,在對內的調整上,由於一個大而強的經濟實體,其本身節約、增產,國民向心力所帶來的資金累積,重要性絕對遠超過外援、外資,這是不爭之實。外資在改革開放期間,在對中國企業技術,管理的現代化上起了重要作用,將來中國的現代化將依賴以本國培養、留學交流和世界各國的英才,即人才優惠政策應逐漸取代外資優惠政策。另外要挖掘本身潛力之道,莫過於在發展交通,經濟的發展腳步最是「形勢比人強」,「需要」將推動計畫,筆者在此「指手劃腳」,僅以助陣。

「稱王不稱霸」的世界戰略

後冷戰後的蘇聯,正如一窩餓得不能動彈的大小老虎,慢慢在接受西方國家調理,拔牙去爪,另外自稱唯一霸權的美國,由於國內經濟實力的衰落和歐、日各國的離心,霸權的行使已呈左支右絀之態,尤其近月克林頓總統在國際政治的缺乏智識經驗,處理塞爾維亞和索馬利亞等地的失當,美國的國際威信頗受打擊。

至於中國,長久以來已是第三位軍事大國,由於中國的經齊速度和科技的發展,在21世紀初,即使中國不增加國防支出的比率,中國的軍事實力將有飛躍的發展,西方國家最近在有心的製造「中國威脅論」,就是在承認中國的軍事實力,且不提這和鼓勵台灣分離的「中國無力論」互相矛盾,中國方面的態度似乎都是消極的自謙式否認。

這是缺乏調查研究,西方強權對中國的科技發展,能卡就卡,能挖牆腳就挖牆腳,並不管中國會不會對它們有威脅,反之,亞非拉國家人民只是怕中國不強大,中國爆核彈,放衛星都是「奔走相告」,「舉世歡騰」,令我們華僑感動不已。這主要是中國在毛周領導下提出「不稱霸」「行王道」的國際政治路線。「不稱霸」即國不分大小以平等對待,「行王道」是筆者體會出的口號,當時儘管中國仍然財政拮据,經常對第三世界國家作「無私」援助,「無私」的程度連筆者都常覺得心疼,但是這種犧牲打不是沒有收穫,中國解決重大的國際問題,包括承認中國的生存權,中國的統一前進,恢復聯合國會籍和安理會的地位,連我們華僑子弟都沾了不少光

現在的情勢對中國來說,又是一個極有利的形勢,除了中國解除了北方的威脅,經濟上軍事上建立了雄厚的基礎,海峽兩岸又有傾向合作的民意和不可抗拒的交往潮流,最重要的是目前大多數的亞非拉國家,在政治上經濟上甚至國家人民的生存上,已被西方大國剝削欺壓得走頭無路,說「人心思漢」,並不言之過甚,6月11日在維也納召開國際人權大會上,第三世界國家自動團結,和西方強權鬥爭,從西方媒介報導,中國卻是被第三世界國家和西方國家「黃袍加身」,視為第三世界的領頭。說明世界潮流不可抗拒,筆者以為中國政府應當仁不讓,要有「要使全人類富強,自己才能真正富強」的理念,除了繼續「不稱霸」外,量力支援世界各國,最好是開展互利互惠的合作計畫,更要增強人民之間的交流,從文化上著手,解決中國和東亞各國的根本問題,這是我們老祖宗傳統的法寶。在國際政治上,中國既然有了多數國家的群眾基礎,應該研究一些方案,善用安理會的優勢地位。

結 論

總而言之,中國有必要確認自己的國際地位,由此調整戰略,不僅有利於經濟實力的發展,向心力的增強,更有助於發揮政治力量,加速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展望21世紀的中國,作一個新一代的中國人將是一個值得驕傲興奮的光榮,和極具挑戰的機遇,百年來中國人夢寐難求的願望,即將展現在眼前,兩岸的中國人及流落在異域遠洋的學子好好把握這個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