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奉獻的大我之境

張克輝


今年4月25日是賴和先生誕辰一百週年。

我們紀念賴和先生,要學習他堅定地為維護台灣民眾的生存權利和中華民族的尊嚴而奮鬥不懈的精神。

他早期接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在對舊文學進行批判的同時,開始大膽嘗試新的文學,被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他的作品描述了被壓迫、被搾取的民眾的痛苦,充滿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色彩。以他為代表的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是中國近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紀念賴和先生,要學習他的強烈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操和摯熱的愛國情懷。

他一生都以中文寫作,寫下了每一個識字的中國人都看得懂、讀得出來的詩歌、小說、雜文。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他終生穿中國漢服(又叫唐服),他知道在穿西服階層人群中,獨他一人穿漢服會帶來政治上的麻煩。

他曾詠詩歌頌民族英雄文天祥、愛國將領劉銘傳等,表達他對祖國的感情和憂慮。他鼓勵五弟賢穎赴廈門入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校,後進北京大學就讀。

我們紀念賴和先生,要學習他生活在奉獻的大我之境。

他在彰化是最孚人望的醫生,民眾稱他為「彰化媽祖」,每天診治的病人總有百人以上,比一般醫生多一倍。但他仙逝後,其家屬卻要變賣部分房產和靠他的保險金來償還債務。據說他開的處方收費很低,對付不起藥錢的病人分文不收。

他有時身體不佳,只要有人請他出診,他總是有求必應,心中只有病人。

我們紀念賴和先生,要學習他為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和「大時代的完成」而努力追求鍥而不捨的精神。

他在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病逝北京時寫了輓聯、輓詞,表達了對中山先生的敬意和對祖國的關懷。輓聯上句是「中華革命雖告成功,依然同室操戈,一統雄心傷未達」,痛切地表示了他渴望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心情。

他仙逝前一年(1942年),在獄中絕望地寫到:「看看此生已無久,不能看到這大時代的完成,真是失望之至」。

他所追求的「一統雄心」、「大時代的完成」一定會到來!幾十年來祖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已不是「東亞病夫」。海峽兩岸的關係不斷改善發展,和平統一祖國的步伐正向前邁進。

我們要紀念、學習賴和先生,讓歷史恢復其真面目。

記得1945年台灣光復後,原彰化公園內日據時代武道場修改為忠烈祠,民眾公認賴和先生為忠烈,把他的骨灰供奉在忠烈祠。當時我正在彰化商校讀書,多次到忠烈祠參拜,敬仰他可親的遺像。使人無法理解的是,不知何故,又把他開除送出忠烈祠。但這樣做也無損於民眾對他的敬愛,民眾甚至把他神化,一時傳說他墳上的草可治百病。後來在1984年經台灣民眾呼籲,才獲得恢復進入忠烈祠。

近年來,某些人士,又把當時根本不存在的「台灣意識」強加在他身上。在地下的賴和先生倘若有知,一定是憤怒萬分。

讓我們實實在在地紀念和學習賴和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