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在這裡紀念的賴和先生,是日據時代台灣知識分子的偉大典型。他的一生,兼具三種身份:他是一個醫生,但同時又是政治、社會運動的參與者,也是一個文學工作者。
作為一個醫生,他以救世濟人為目標,不以賺錢為目的,對於貧窮的大眾,他可以不收費,或者只收微薄的費用。他的醫德,為當時的人所公認。據說,他因此得到「彰化媽祖」的稱號。
在文學創作上,他很快就響應新文藝運動。雖然他漢詩寫得極好,但他卻辛苦地試寫白話小說,白話散文,甚至白話詩。他是台灣新文學運動初期最重要的作家,由於他對舊社會封建惡習及日本帝國主義的強烈批判,他被稱為是「台灣的魯迅」。
在社會運動上,他很快就參加了反抗日本總督府,追求台灣人政治權利的「文化協會」,並因此而首度入獄。在「文協」分裂成兩個陣營時,他明顯偏向社會主義傾向的「新文協」、出錢出力為「新文協」辦報紙。他始終和廣大的民眾站在一起。
綜觀賴和先生的一生,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民族主義者。他畢業於日本總督府的醫學校,按理應熟知日文,但卻終生不用日文寫作。從他的行醫,他的創作,以及他所參與的運動,可以說,他是反抗日本統治的台灣知識份子一個最值得尊敬的典型,是一個始終一貫的民族主義者和愛國者。
但是,這樣的賴和,卻在戰後台灣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受到奇怪的對待。在50年代白色反共的高潮中,他被台灣政府定為「台共匪幹」,因人們不敢談論他而逐漸被遺忘。70年代他雖然「恢復名譽」,但又因為台灣內部高漲的獨立意識,他的形象又受到扭曲。近年來台灣意識強烈的台灣學者企圖「重新解釋」賴和的心路歷程,認為晚年他已由中國民族主義者轉而逐漸意識到台灣的「主體性」問題,企圖把賴和納入他們所建立的所謂自主性的「台灣文化」的系譜中。
因此,我個人相信,今天我們紀念賴和,最重要的責任是要重新恢復他的真面目,讓大家瞭解賴和一生奮鬥的目標、一生的希望。◆
社論
國際瞭望
李登輝的悲哀
賴和先生
日本軍國主義
台獨批判
歷史與人物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