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後冷戰國際現勢

兼論21世紀小國將失去生存空間

翁啟元(華府華夏戰略研究會)


(一)從春秋進入戰國

在冷戰時期,世界有美蘇兩個霸權和資本主義集團、社會主義集團和第三世界集團,成兩極三元的局面,在蘇聯解體之後,剩下的美國這個霸主,雖然仍主導著國際政治舞台,但因國內經濟凋敝,社會敗亂,國力已如日中雪人,以前唯他馬首是瞻的西歐國家和日本,已不需要美國的保護傘,和美國經濟政治等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幾年來美國企圖處理國際糾紛問題,四出碰壁,霸主美夢逐漸甦醒,轉意面向切身利益和內政問題,保守的共和黨主掌參眾兩院就是這個表現,加上中國和印度經濟力量的迎頭趕上,世界已進入多元的新情況,這個變化很像是中國古代從春秋進入戰國的時代。

中國在公元前四百年前左右,春秋時代末期,神州大地上還有數百個諸侯國家,大家尊奉一個有名無實的周天子,就好像現在的聯合國,其實當時中國的政局決定在晉楚兩個霸國,晉楚兩國挾著諸小國拚得兩敗俱傷,其間也有小國不堪煩擾,提倡和平「弭兵」搞第三世界不結盟,和20世紀60,70年代世界有些相似之處,後來晉國解體,分成韓趙魏三國,結束了春秋時代,進入了中國歷史上各國相互侵吞兼併的戰國時代。

要研究未來國際局勢的變化,我們無法像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重複的實驗,為了消除推測的「任意性」,我們把兩個情況相似的時代作一個對比,也許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結論,這是本文目的。但不要忘記,由於交通工具的進步和通訊的發達,今日人類的人口和領域、經濟的規模雖然遠遠超過昔日,但是人類旅行和訊息傳達所需的時空間卻是大大的縮小了。因此變化的速度將是更快。

(二)國際的競爭推動世界經濟的新繁榮

從兩極到多元的世界,最顯明的是舊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壟斷秩序的被打破,資本和人才在世界範圍內自由流通,新興的階級挾其力量要求國家內部政治經濟改革,另方面在國家利益至上的口號下,利用國家機器為其服務,我們看到戰國時代僅存的國家就是在初期能從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吸引人口擴張領土,這種國際的競爭,使戰國時代的經濟推向新繁榮,生產發達,貿易昌盛,不少的繁榮大都會出現,文化生活多采多姿。同樣我們看到20世紀末後冷戰時期,國無大小,無不以推動改革發展經濟為要務,因此我們可以預測,這種競爭將在21世紀的將來,使世界進入新的繁榮境界。

(三)殘酷戰爭將不可避免

進入古戰國時代,鐵器開始作為兵器使用,步卒代替了戰車成為主要的戰鬥力,戰爭規模不斷的升級,也越來越殘酷,軍事工業的發達,從史記貨殖列傳,可以看到不少人因為從事冶鐵而富可敵國,戰爭藝術的研究也盛行,各種兵家學說因而產生,在21世紀隨著終極武器核子彈的出現和核子技術的擴散於各國,初期大規模的戰爭,將為國際努力避免,但如近幾年所顯示,戰爭作為解決爭執的手段是很容易發生的,隨著時間,武器的精良改進和發明,將是日新月異,包括小型原子彈,死光,星空戰爭等,事實上已不是夢囈,而且防禦和預警系統在可見將來,會有突破,當武器技術水平差距拉大時,殘酷的戰爭將會提前到來。

(四)擴張兼併必然發生

在戰國時代,要維護本國的安全和生存,必須維持龐大的軍隊,軍隊的給養反過來需要足夠的人口和領土耕地支援,在這種循環下,擴張兼併不斷發生,春秋初期的八百諸侯,就這樣到了戰國時代消化成七雄。到了21世紀,軍備的價格和維持費更是驚人,一隻航空母艦的維持費等於一個小國的國家預算,衛星軌道監測系統更是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花費得起,在地球上資源越來越稀少的情形,維持優勢的軍力,卻是爭奪和保護資源不可少的手段,1992年的中東海灣戰爭,不但證明這點,而且讓人們發現美國可以藉這個機會,向其他國勒索贖金,除了軍備外,現代化的各種高科技和資訊的產品,都是相當綜合化企業的結合,開發一項高科技產品,要有龐大的邊緣工業和支援部門,和巨大數目的投資,在講求風險效益下,更要有準備好的市場,前幾年日本首先發展了高精度電視,後來又不惜血本,投資搞出超型電子計算機成品,兩者在美歐市場杯葛之下,前功盡棄。再者今日國際金融是在大國操縱的國際貨幣基金運作,而貨幣金融流通的國際期貨市場,更成各國政治陰謀鉤心鬥角的場地,已屢出現大魚吃小魚的情況,總之在21世紀的全球經濟下,落後和小國的經濟是逐漸要被淘汰的,就好像在市場經濟下難以維持的中小企業一樣,小國將來的命運只有宣佈倒閉,被大國兼併,或尋求和其他國家合作,搞區域聯盟,因此由分而合將是未來全球的局勢。

(五)不戰而屈人之兵為21世紀的主要兼併手段

春秋末期的孫子已提出「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等的理論,在戰國時代,為了達到「攻心為上」的目的,各國常派遣游士往來各國搞合縱連橫,在關鍵時刻不惜重金進行收買或進行挑撥離間,秦最後能統一六國,並不是因為人口多,領土最大,或是經濟最發達,而是在商鞅變法後,在各國之間,最具有軍國主義的高度凝聚力,不易被分化,它又能擅用策略分化收買各國之故,在21世紀末,各國的時空距離縮短,人民在國與國之間流動頻繁,電訊傳播更是沒有國際,攻心的手段更是容易作到,蘇聯的解體,雖有其內在的原因,但不能不說有很大一份功勞是屬於歐美日各國聯合攻心戰術的成功。我們看到美國政府在經濟據拮,財政赤字,機構裁員縮減下,到處高價收養各國的異議份子,中情局等情報機構生意昌隆,在加強美國之音外,還要增設自由亞洲電台,可見美國政府在全球戰略上的高瞻遠矚了。

(六)人才是21世紀競爭決勝的最大因素

在古戰國的時代,人才的使用關係國家的興亡,首先政治經濟的改革變法需要優秀人才,決勝沙場上主將的優異又成了決定因素,派遣有能力的辯士去辦外交,可以達到想不到的效果,在行政未成系統的昔日,超級政治人物都有儲備人才的養士的風氣,以應付執政的需要,除了孟嘗君等四大公子,養士數千人外,秦的呂不韋也養有不少士人,供其奔走,20世紀的今日,同樣的有能的領導人,優秀的人才的使用也是有關鍵性的重要,人才的儲備已為國家政府的責任,在日益突飛猛進的科技,龐大複雜的經濟和社會,各種專業人才需要更形殷切,再加上國際的自由化和功利主義的抬頭,這些人才在世界區域向吸引力大的地方流動,如何保留和吸引這種知識財富將是各國競爭的課題,事實上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能在許多科技領域保持領先,維持其霸權,和擅長吸收和訓練人才有關。

(七)21世紀小國將失去生存空間

如上所述,在國家利益至上的21世紀新戰國時代,小國無法維持昂貴的軍備以自我保護和爭取資源,又無足夠規模的人力和市場,以開拓新產品,在金融市場上,又只有被宰割的份,小國將失去生存空間,實際上,從古以來小國弱國不是被宰割併吞,就是淪為孫中山先生所講的舊中國一樣,為各國強權共同剝削的「次殖民地」,命運是悲慘的,現代所以有些人對成立小國存在有美好的幻想,實緣於二次大戰後,兩霸爭奪下,各個壟斷性的國際資本集團安排下,所出現一些類似自由的小國如丹麥、比利時、捷克、波蘭,事實上這些國家的主權是相當有限,70年中間殺出毛澤東先生的「三分世界」策略,主張國不分大小,地位一樣在聯合國組成投票隊伍,小國成了強權爭取的對象,當起元首來,左顧右盼外援滾滾而來,好不神氣,但終究好景不常,歷史按照自然規律進行,現在亞洲非人小國,地位一落千丈,不但外援無著,資源掠奪,資金外流,而且在強權支持不同派系下,兵禍連年,還有如巴拿馬的諾裡亞加在不聽美國的話下國破被俘,在異國受辱。

最近美國這個強權,使出一系列的強硬手法對小國逐一施壓,這些手段包括在人權口號下,直截接了當的干涉小國的政治,更以控制媒體,收買和武力干涉的手法將傀儡送上政權,最典型的是海地的模式,為了保持其科技發明和文化知識的優勢,強把有利自己而立的知識產權法,強加各國利用對國際貨幣組織的控制權,干涉各國的國內經濟政策,有時更進而干涉國內的政治。看到美國克林頓上台後,立即裁撤一些小國的領事處,同時停止接見這些國家元首,對那些高唱什麼「獨立國際政治人格」的夜郎小國政客學者,似乎應再打開歷史課本,好好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