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疼惜」台灣人民的民族氣節

再答張茂桂如何「超越族群魔障」

王曉波


12日,《中國時報》刊出張茂桂「回答」我的文章後,張茂桂又打了電話給我,談了將近一小時,但我還是有幾點補充,以澄清一些混淆的觀念。

(一)45年之後,甚至「二二八」之後,台胞的民族認同並未改變,只是我9日的文章遭編輯刪去了。茲再補錄如下:(略)

50年「白色恐怖」和台灣人民為「紅色祖國」壯烈犧牲的事蹟,也開始有人整理,必有重見天日之一天,只是不研究台灣史的張茂桂不知道而已。另外一方面,還有「體制內改革」,雷震、殷海光等以《自由中國》半月刊鼓吹美式自由民主,結合本省政治菁英,籌組反對黨未遂。在反對派陣營中也有高玉樹、楊金虎、郭雨新、郭國基、王地等,並沒有什麼敵我矛盾的省籍問題。甚至,郭雨新、黃順興都參加了中國國家主義的中國青年黨,也沒有民族認同的問題。所以,「二二八」影響省籍情結和國家認同是假象,49年後的國家分裂和皇民意識才是真相。我們當然要以真相揚棄假象。

(二)張茂桂在電話中表示,要對「皇民化」理解和寬容,才能弭平族群間的創傷。我亦有兩點不同的補充意見。

1.首先就會碰到「以德報怨,何以報直」的問題,我們可以寬容「皇民階級」,又如何對待日據時代為維護台灣人民族尊嚴而犧牲奮鬥的先烈?所以,要寬容「皇民階級」,更要表揚台灣人的民族氣節,才能促進省籍和諧及族群團結。但在「皇民階級」專政下,需要別人寬容的恐怕不是「皇民階級」,而是台灣人愛國主義了。10年前,在漢奸當道的高雄市議會還企圖從忠烈祠驅逐林少貓。雖然,賴和已平反重新入祀忠烈祠,但王敏川還未得到平反。再者,光復後所犧牲的台灣愛國志士,參加祖國抗日的李友邦、吳思漢、鍾浩東……該不該受到「皇民階級」的理解和寬容而加以平反呢?日據時代抗日,光復後又坐國民黨牢如今尚在的陳其昌、伍金地、許月里、郭德金、蔣碧玉,……「皇民階級」能對他們理解和寬容嗎?那麼「疼惜」台灣人的張茂桂,替他們說過一句公道話嗎?難道「疼惜」也是具有「階級性」的嗎?

2.台灣人的民族氣節,不是「有奶便是娘」。「有奶便是娘」,為了中國大陸的市場,張榮發也可以改口自稱「中國人」了(當然,我們還是歡迎)。台灣人的民族氣節,是「時窮節乃見」,是「堅貞厲冰雪」,是從台灣民主國的丘逢甲,到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蔣渭水、林獻堂、賴和、王敏川……到今年「七七」發表聲明怒斥李登輝「皇民意識」謬論的陳其昌等14位抗日老人。稍具歷史眼光的人都可以知道,這些代表民族氣節的台灣人才是將青史留名的台灣人代表,一時之富貴權勢,不過過眼雲煙而已。出賣民族利益和氣節以求個人之富貴騰達,不為千古罪人亦不可得也。

(三)當前台灣的省籍和諧與兩岸關係亦成正比關係,兩岸關係能良性互動,島內省籍和諧才能提高,反之亦然。如果兩岸對峙,甚至兵戎相見,島內的外省人當更受歧視,外省人新移民和大陸還有千絲萬縷扯不清的關係,當然會受到疑慮。二戰期間,美籍日裔都被送進集中營,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兩岸關係惡化,外省人被送進集中營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促進族群和諧就必須促進兩岸關係。高呼「台灣獨立萬歲」、「中國豬,滾回去」不能促進兩岸關係,也不能促進省籍和諧族群團結;同樣的,高呼「反共反台獨」,也因不能促進兩岸關係,而不能促進省籍和諧。

(四)「台灣人」和「中國人」並不矛盾,更非對立,就如同「金門人」和「中國人」一樣。但是,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不同,民族是自然形成的,國家是武力形成的,國家是具有強制性的(除非實現徹底砸爛國家機器共產主義社會),一個美國公民或公務員,可以認同自己是日本民族,但是,不能不認同自己是美國國民,不認同自己是美國國民者,在美國居住只能領僑民證或難民證,但不能領公民證。所以,在中華民國存在的一天,「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或「中華民國國民」,這是具有強制性的。不認同中華民國者在台灣居住只能領僑民證或難民證,而不能領國民身份證,更不應擔任公職,而必須等到台灣共和國成立。

(五)至於台灣為主體的史觀或中國為主體的史觀,這都是主觀評價的問題。任何學問的研究不免於主體的局限,但科學是追求客觀的。在事實上,台灣史不但和中國史密切相關,並且與近代世界史密切相關。所以,對台灣史的研究不應以中國為主體,也不應以台灣為主體,而是要以台灣史的存在為客體,求取全面客觀的理解,否則只能陷入見木不見林的井蛙之見,而不能認識台灣史全面的真實。

只有主觀的價值判斷時才有以台灣為主體的問題。再以價值判斷的主體性而言,中國主體性與台灣主體性並不是具有敵我矛盾性的對立,而是具有內部矛盾性的統一,例如,兩岸人民共同反抗日本殖民。以台灣主體性而言,反而是與「皇民化」、「美國化」才有敵我性的矛盾對立。國民黨與台灣人民從「二二八」以來的對立是敵我性矛盾,這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但不是中國主體與台灣主體的矛盾,所以才有人轉向「紅色祖國」。會和中國主體性具有敵我矛盾的當是「皇民化」和「美國化」──即殖民主義與半殖民主義,其實也和台灣主體性是敵我矛盾的。與殖民統治民族的日本國民有「共感」,比日本人更日本人,這是台灣人民的主體性意識嗎﹖唱著日本軍歌在台北街頭衝刺,懷著「昭和赤子」的忠忱升上模仿日本皇室標幟的八菊旗,這是台灣人民的主體性嗎﹖把「皇民文學」和殖民統治的文化總監西川滿當作「愛台灣」這是台灣的主體性嗎﹖以孔子為「外來文化」,把長老教會當作「本土化」,這是台灣的主體性嗎﹖張茂桂把反台灣主體性的「皇民化」和「美國化」當成台灣的主體性了,這真是台灣主體性的異化。

(六)關於「二二八」與台獨省籍問題,張茂桂說他從來沒有說過,果然是我前文所言「也許記錯」,而借題發揮,特此致歉。

199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