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民進黨的黨章黨綱修訂案
評民進黨的黨章黨綱修訂案
省市二陳 路線有別
民進黨自從1986年9月28日突破戒嚴狀態,建黨迄今已經超過八年。這八年來,隨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民進黨的台獨化與法西斯化也令台灣的中產階級群眾更加疏離。從選民的投票行為可以預見,除非民進黨進行一場徹底的變革,否則大約只能代表三成左右的基本群眾。想要執政,恐怕還得另想辦法。
就總體得票率而言,民進黨最高是前年的縣市長選舉,計有41.2%。當時國民黨也不過才得到47%。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陳芳明得意地指出,如果扣除台灣人民的李登輝情結(假定它的效應有十個百分點),事實上民進黨已經超過國民黨。
於是民進黨一下子就膨脹起來:不但外國政府視之為「隨時準備執政的」台灣第一大反對黨,國民黨視之為陰魂不散的本土勁敵,連海峽對岸的中共也十分擔憂該黨的分離主義訴求,苦無化解之道。
去年的省與直轄市長大選,民進黨標榜「四百年來第一戰」,強調「要將台灣變青天」,卻讓陳定南的省長美夢破碎,輸了150萬票,輸得連民進黨中央黨部都不敢相信為何如此之慘。
這個慘敗使得民進黨企圖透過總統直選奪取政權的美夢同時幻滅。若以全台省市長總得票算,民進黨為38.7%,比1993的縣市長選舉下降接近有2.5個百分點。若以省市議員層次觀之,民進黨得票率為11.6%,比起1992年立委選舉的三成一不相上下。
總體言之,該黨獲有台灣選民三成左右的支持率,應是相當穩定。不過在婦女、年輕族群與中產階級的支持度方面,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相比之下,新黨在民進黨無法穿透的群眾方面卻大有斬獲!)民進黨過度意識形態的訴求,遠離一般中間選民的認知與同情,恐怕是該黨無法突破傳統群眾瓶頸的主要因素。
就以台北市長陳水扁當選的案例反證,他刻意沖淡民進黨的形象,連文宣色調都改採橘紅色,凸顯出「與一般民進黨候選人」不同的感覺。陳水扁不但不提台獨建國的高調,反而表態認同中華民國。有人戲稱說,陳水扁是與民進黨劃清界線才當選的。至少我們可以較公允地說,他是以「較少的民進黨特性」而被台北市民肯定。
「正義連線」放話
如果台北市民不要刻板印象中的民進黨形象,例如「民進黨等於台獨等於暴力等於中共武力犯台」,那麼民進黨希望在台灣執政便需要變革形象。最有力的變革便是毅然決然與台獨劃清界線。事實上,陳水扁的助選人員便曾經如此主張,並且在陳水扁高票當選台北市長之後,陳市長所領導的「正義連線」派系有人放話,希望在民進黨內造成輿論,促動台獨黨綱的修訂或「軟化」台獨訴求。
正義連線的此種放話引起民進黨內基本教義派的反撲,就連意識形態較有彈性的美麗島系也遭受池魚之殃。民進黨理論大師張俊宏甚至被迫表態,重申自己台獨立場的正宗性。屆此,台灣媒體一時炒作民進黨正準備修改黨章黨綱的議題,已被台灣建國極端份子把持的民進黨中央黨部,透過逆向放話,逐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並且利用程序手段分化灌水。
坦白說,今天以民進黨內部三大兩小派系生態的派閥力學觀點看來,任一派系提出黨章黨綱修訂案都很難通過。何況在台獨黨綱面臨修訂的倡議時刻,民進黨主席即發表演講,聲明絕不擔任一個「失去理想的政黨」主席。在分組徵詢黨章黨綱意見時,黨中央故意引入一批所謂學術界和社運界人士,例如台灣教授協會與工運、婦運與環保運動團體的急獨派人士。在這種狀況下,台獨黨綱當然只會被補強,不會被刪改。
很諷刺的,迄今為止,以派系名義正式提出黨綱修訂案的只有「台獨聯盟」,該派主張應該把話說清楚,消除一般選民的疑慮,加強平時宣傳或乾脆修正《行動綱領》。>。
本來民進黨的《基本綱領》第一條「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後段有說明:
「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的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
在訴求的層次上,仍偏重在「公民投票」的程序。至於>如何制定具體實施程序或條件,則留待進一步政治角力。在本次陳水扁勝選的過程中,無黨籍的立委林正杰為其站台助講時,就主張把變更國體的台獨公投視同准修憲案,需要更高門檻,譬如四分之三以上投票、投票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更動。
民進黨一定搞台獨?
為了凝聚修訂的共識,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於元月3日,邀請秘書長蘇貞昌、新潮流系邱義仁、美麗島系許信良、台獨聯盟張燦鍙、福利國連線謝長廷與正義連線陳水扁等派系領袖在西華飯店「喝春酒」,探討「有什麼非修不可的」與「一定不能動的」條文。
當天決議是「不預設任何立場」,沒有什麼非改不可的、也沒有什麼不能更動的。決議是要廣泛徵詢各方面意見,再交由黨代表大會定案。這就是最典型的派系鬥爭結果:任一派系均無力主導變革,但均有力防止其他派系的變革現狀。於是集體惰性下,「一切現狀皆合理」,誰也動不了。
雖然「台獨黨綱」的修正爭議在民進黨內須待下一波的選舉挫折才能「困而知之」獲得改善。但「鐵板一塊」的台獨教條顯然已經鬆動,而鬆動的方式則有下列幾種:
第一種是把「政治信仰」與「公共政策」分開對待: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說明「台灣獨立」是民進黨的政治信仰,但能否成為「公共政策」則要看客觀的環境條件。許多政黨的政治信仰都沒有機會實現的,他並舉例說明國民黨不實行三民主義,共產黨不實行共產主義,為什麼民進黨一定會實行台獨主義?
第二種是把選舉戰略與台獨目標分離:美麗島系一位大老指出,雖然該系多數能夠認同台灣主權獨立,但策略的選擇上卻與某些教條主義者不同。他指出,如果民進黨選上了總統,再召開國民大會,依照憲法程序修改國號與領土,完成台灣獨立,反而比「喊台獨嚇死人」更容易。「先得到政權,對解決以後的目標更有幫助。」這是美麗島系比基本教義派更務實之處。
第三種是迂迴說明:台獨聯盟秘書長李應元認為民進黨各派系對於台獨黨綱均有共識,也同意台獨在程序上必須經由公民投票,因此「公投台獨黨綱不需修正,但要說明」。他主張應該使用更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他也認為必須站在各行各業立場,說明台灣獨立與其切身利害相關之處。不過李應元倒認同陳水扁在市長競選期間的權宜作法,在民進黨未能在主流媒體上把台獨問題說明清楚之前,為了中間選民,曖昧化台獨主張,以求當選,可以接受。
第四種是轉換訴求方式:民進黨公共政策中心主任陳忠信指出,台灣獨立其實有各種內涵與各種宣告方式。總統直選與加入聯合國都是台獨的方式,但已成為台灣社會的共識。民進黨要求台灣應有獨立自主的外交以及獨立的國際法律人格,其實連國民黨也都認同。台灣社會其實共識很多,轉換訴求方式便能迴避阻力與撇清疑慮。
執政之路多艱
新潮流系的立委林濁水則反對民進黨為了討好特定選民而修改台獨黨綱:「除非民進黨不要台灣獨立,否則不管文字如何修訂,台獨就是台獨。民進黨的政敵也不容許你規避。」如果躲躲藏藏反而增加主張台獨的罪惡感,事實上,民進黨人士主張台獨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這個立場若守不住,民進黨也不用存在了。
台灣教授協會與台灣長老教會毫無疑問是對民進黨最具影響力而又最反對修訂台獨黨綱的團體。有位成員聲稱台灣已經進入「浪漫的國家主義時期」或「國家的浪漫主義時期」,他認為跨世紀之前台灣的文化與政治運動均將體現「獨立建國」的狂飆。「與此潮流相同者存,相悖者亡。」
不過從民進黨主要領導人已經覺悟,在一對一的省長或總統選戰中,該黨已經無緣在短期內獲勝。未來民進黨執政的機會全在立法院內的「兩黨不過半」,組織聯合內閣。民進黨激進的台獨主張只有在多對多的席次中才有可能被相對少數的群眾認同,再以三、四成實力的國會席次,交換組閣的機會。
民進黨的理論大師張俊宏指出,本次省市長大選,年輕人與婦女族群積極參與,但不支持民進黨。商人方面則對民進黨的反商情結有所疑慮,新黨的中產階級支持者中間,有許多是本省籍的。這就是民進黨邁向執政之路的最大障礙。他主張以爭取執政機會,作為調整黨章與黨綱的判准原則。但目前民進黨的派系生態,不易取得共識,修訂不成反而製造爭議。
張俊宏指出,民進黨能夠突破戒嚴狀態建黨與成長,那是因為有人民的支持。民進黨千萬不可忘記人民的真正需要,否則被人民遺棄的民進黨則死路一條。他說:「人民是民進黨的衣食父母。」
「人民主義」將是張俊宏進一步提出的理論。民進黨從創黨迄今,因為合乎人民的需求,才能壯大。以後要生存也要合乎人民的價值。台灣兩千萬人民要生存,也必須爭取中國人民、亞洲人民與全世界人民的支持才能成功。張俊宏的「人民主義」將與全球人民價值相吻合,如此台灣才能面對中共壓力而獨立存在。
總之,意識形態的原則化與抽像化似乎漸成民進黨內中間派系的共識,而激進的台獨派系則抱怨社會誤解他們。有可能成為民進黨下屆總統候選人的許信良總結說,如果人民對民進黨政治領導成熟度的信賴感能夠提高,民進黨的黨綱未必有更改的必要。他說:「黨綱本身不會自動成為問題,而是決定是否成為公共政策的時機與條件才是問題。」◆
社論
國際視野
兩岸關係
李登輝研究
中國問題
台灣政情
省籍問題
歷史人物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