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領袖在經濟危機中求生

福蜀濤


受泠戰結束,經濟衰退影響,世上幾個經濟強國的領導人在政治上都碰上麻煩。

美國雷根時代,英國柴契爾夫人時代的自求多福保守主義已後繼無力,他們的繼任人現在都得為政權的存續拚命。

除非美國民意測驗錯得離譜,在馬上就要舉行的大選中,總統布希幾乎是輸定了。

英國的梅傑眼前沒有競選壓力,但英鎊的危機,黨內對歐洲共同體的爭論,加上最近在關閉煤礦坑決議上受到難堪的重挫,他的政府比布希也好不到哪裡。

出於不同原因,七大工業國中其他成員(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與加拿大)的政府現在處境都很艱難。

英國《獨立報》認為這全是「共產主義消失後,橫掃民主陣營的失落」造成。

1980年代初,美英兩國引領的右翼風刮走了70年代的自由派思想。與右翼風一起出籠的是減稅,減少社會福利支出,並加強國防對付當時蘇聯的威脅。

右翼風從英美吹到德國,結果在1982年,德國基民黨奪取了社民黨的政權;吹到加拿大,結果在1984年,保守黨取代了自由黨;吹到法國,結果在1986到88年出現兩年右翼政黨的政權。

在外交事務方面,西方保守主義成就極高,已到成功地剷除蘇聯的地步,逼得它無力參加新一回合的武器競賽,終於在1991年崩潰。

然而經濟上西方到底還是陷入了新一回合的衰退。「雷根經濟學」積累起美國史上最龐大的預算和貿易赤字,柴契爾主義則在英國引發要命的信用擴張。

雷根與柴契爾夫人的繼任人現在卻得親嘗那類政策留下的苦果。

布希在泠戰和海灣戰爭中的勝利無法掃除國內盤旋直上的失業人口。「和平股 息」反而打擊到美國國防工業,並因此在選民心目中造成一種他對國內事務漠不關心的印象,危及他競選連任的活動。

再看英國,梅傑的保守黨雖贏得今年4月的大選,但經過9月被迫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和最近關閉煤礦坑的爭執後,聲望已跌到最低紀錄。

10月中旬,倉促宣佈關閉全英一半以上煤礦坑,裁減三萬個工作機會後,連一向支持保守黨的中產階級也開始與它保持距離,逼得它改弦更張。

當今問題是前東歐集團共產主義崩潰後,左翼的政策已隨之完蛋,不勞誰去口誅筆伐,因此西方大眾不認為強硬的右翼政府還有存在的必要。

從義大利的發展來看尤其清楚,就因為義大利有全歐最大的共產黨,基督民主黨才能主政40年,理由是一般人都以為義共主政府會危及民主。

基民黨統治留下的一大遺產是公共部門的龐大赤字,現在必須削減福利支出因應,而義大利富裕北方的地方政黨已開始威脅到全國的政治體系。

共產主義的倒台帶給德國的是統一東德的花費,逼得它推出不得民心的高利率和大幅調高稅率政策,難怪除了最近一次,每項民意測驗中總理柯爾的聲望總在下降。

經濟問題,特別是失業率,也把在法國執政的社會主義政黨搞得焦頭爛額,雖然76歲的總統密特昂執意要做完1995年截止的這一任,但看來在明年3月的選舉中,社會黨勝算不大。

9月密特昂在為馬斯垂克條約舉行公民投票中險勝,加上歐洲通貨危機,再加上外傳他罹患癌症,都導致對手期待他的辭職。

加拿大保守黨總理穆隆尼表示,如果在10月26日的公民投票中政府落敗,他會考慮自己未來的出路。政府與崛強的法語區魁北克省所訂憲法協定要通過這次投票的考驗,否則難於挽回不斷要求獨立的魁北克省。

然而加拿大的問題也出在經濟,長期的衰退,與美國簽署不受歡迎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及一個惹人憎恨的銷售稅。

即令經濟巨人日本也嘗到衰退苦果,只不過東京政壇最近騷動是索賄醜聞引發,結果自民黨「競選後台老闆」金丸信被迫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