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悄悄地創造奇跡

安德魯‧但澤


美國《福布斯》雙月刊9月28日出版的一期上刊登了安德魯·但澤寫的一篇文章,題為《俄羅斯在踉踉蹌蹌地朝前走。而中國一直在按非意識型態方式悄悄地向前邁進以創造經濟奇蹟》,摘要如下。-譯者

共產主義垮台以後該怎麼辦?俄羅斯尚未找到答案。它的經濟一片混亂,它的政府幾乎起不到任何管理作用。而中國似乎正在按務實的方式朝著建立一個新社會的方向邁進,而且徹底拋棄了意識型態。今年上半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實際增長12%,工業產值增長18%,零售額增長14%。自1979年開始實行經濟改革以來,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一直為9-10%,這屬世界上最高的經濟增長率之列。

中國較俄國巧妙得多

這個國家今年的貿易額已從1979年的290億美元猛增到1,350億美元。中國今年對美國貿易順差將接近150億美元,到今年年底其外匯儲備將達到500億美元,外債負債淨額微不足道,外國投資如潮水般湧入。1992年上半年批准的外資為150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三倍。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在幾年之內將使其貨幣「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

為什麼中國在實行改革過程中方法比俄羅斯巧妙得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人務實。俄羅斯選擇「休克療法」、「大爆炸」式改革,突然放開物價,而且幾乎一夜之間就對國營企業實行私有化。而中國在其足智多謀但現已無頭銜的80歲領導人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自1979年以來的改革一直是按循序漸進,摸著石頭過河和進兩步退一步的方式進行的。中國並沒有宣佈:我們正在放棄社會主義。

鄧小平一直在悄悄鼓勵非國營和面向市場的經濟部門發展。中國經濟中的工業產值增長率大部份來自非國營部門,其中包括私營企業、外資和合資公司和富有進取精神的村辦和鄉鎮公司。政府並沒有拋棄國營企業,而只是讓它們在效益低下的狀態下自己爛掉。自1979年以來,得到大量補貼的國營企業在製造產業值中所佔比例已從80%降到50%。北京最近估計,這種比例到二千年將會降到25%。

非國營部門就業機會多

在俄羅斯,經濟改革已造成了可怕的失業問題,而中國的面向市場經濟部門正在創造足夠多的就業機會來吸收離開社會主義企業的人們。這些新的非國營部門就業機會所帶來的令人放心的氣氛和不斷發展的經濟一直使民眾感到很高興,也願意支持改革。此外,政府還正在建立全國性的養老金製度,這將對退休的國營企業工人起到支持性怍用。

中國不是一夜之間就放開物價,而是逐步放開。如果私營企業能做到其銷售價比國營企業的便宜,那麼國營公司就會倒霉。但這個進程是逐步和自然的,不是自上而下強加給國營公司的。華盛頓大學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估計,現在中國已有80%的消費品和50%的資本貨物是根據市場需要生產的。

而在俄羅斯,社會主義的突然戲劇性垮台迄今給很大一部份民眾所帶來的是傷害而不是幫助。奧弗霍爾特認為:「在俄羅斯,認為自己能大大受益於俄羅斯改革的僅有的兩種人:知識份子和外國人。」

鄧小平估計,贏得其同胞的心的辦法是保證他們能吃飽飯。因此,他第一批改革措施的實施對象是農業。農業實行改革後,食品產量大幅增加,食品供應也大幅增加。占中國勞動力80%的中國農民立即對1979年開始實行的刺激性制度作出了有利的反應:在八年時間裡實際農業收入增加了三倍。奧弗霍爾特開玩笑說:「對結成聯盟這一點來說,八億農民是個不賴的開端。」

經改應置於政改之前

接著鄧小平把改革目標移向輕工業和中等企業,即服裝業、玩具業、鞋襪業等等。這些企業不需要很多資本,但的確提供了很多有報酬的工作機會。他的政府吸引外國投資者帶著資產和技術到經濟特區去,在那裡,他們可以利用廉價的中國勞動力製造產品銷往世界市場。

與蘇聯共產黨人相比,鄧小平和中國共產黨人具有一些歷史優越性。在俄羅斯,資本主義痕跡是在70多年前徹底消除的,而這種痕跡在中國保留的時間長得多。在30年代,甚至在此以前,上海就是東方最大的工業和商業都市,在天津和廣州等其他沿海城市,小規模的家庭企業則很興隆。在中國,面向市場的家庭農業在50年代成立人民公社以前一直發展迅速。

有什麼教訓可供其他發展中國家吸取呢?最大的教訓是:把經濟改革置於政治改革之前。台灣、南朝鮮和新加坡就是如此。在實行自由之前,先讓人民群眾品嚐一下個人自由的好處。正如銀行業托拉斯的奧韋爾霍爾特所指出的那樣:當給人們以自由和摧毀那種經濟模式的時候,並不存在任何可行的聯合政府。東歐已經出現了幻想破滅浪潮。鄧小平在即將進入其第十個十年的時候還能使自己舒心地眉開眼笑,他在為今年10月召開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作準備。他將不可避免地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被載入史冊。相比之下,戈爾巴喬夫是半心半意的,葉爾欽則是好心辦錯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