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恢復傳統商貿關係

中美關係前瞻

薛君度


1993年1月12日美國黃興基金會與北京外國問題研究會在北京聯合舉辦中美關係研討會。本文原刊1993年2月9、10日美洲版《文匯報》,是黃興基金會董事長薛君度當天的發言,他是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曾先後執教於香港、柏林、哥倫比亞、哈佛、馬里蘭及其他大學。--編者

兩國有合作基礎

克林頓總統上台後的中美關係,可以分四點來試論。

一、中美關係存在不少困難障礙,但發展前景不必悲觀。

中美關係對世界,尤其是亞洲的和平穩定非常重要。回想50、60年代,如果不是因為東西方陣營的對立,中美敵對,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恐怕就不會發生。這兩場戰爭,對雙方都沒有好處。70年代,中美關係正常化,80年代初期,關係密切,來之不易,兩國都應該珍惜這個關係。現在中美蘇大三角戰略關係沒有了,但中國對美國戰略關係雖不重要,卻不能認為可以完全忽視。中國畢竟是個大國,而且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國際上的重大事件非有中國參加不可。中國在解決柬埔寨問題以及朝鮮半島問題上的作用,舉足輕重,近年來中國政局很安定,改革開放,經濟發展。19世紀以來美國一直憧憬的龐大中國市場,現在可以說有實現的可能。1941年以前,美國對中國發展關係主要是出於商業貿易上的考慮,並無戰略上的因素。中美關係,現在可以說基本上又回復到傳統的重要因素,如果美國朝野人士都能對此達成共識,兩國關係不應該再壞下去。事實上,兩國關係已經走到了谷底,不能再壞下去。布希總統卸任前派商務部長訪華,已作了打開僵局的部署,相信以後高層人士及各方交流,只有增加,不會減少。現在中國和一五五個建交的國家,除了法國外,關係都很好,只有美國還沉醉著其實是孤立自己的夢。中國是誠心誠意改善關係的。我個人對美中關係發展前景,抱著審慎樂觀的態度。

新任總統克林頓的對華政策,現在還不清楚,連他自己恐怕也不清楚,他正忙於處理國內外別的大事,中國問題,還不是當前急務,競選時他說了一些話,不能全部認真對待。估計對華政策,不會大起大落。新任國務卿克裡斯多福是職業外交家,穩健派。值得注意的是將來東亞助理國務卿的人選(君度補註:幾天後發表前駐華大使羅德的任命,連美國國務院的高層人士都覺得是意外!不知是否意味強調美國外交政策支持民主運動的新姿態)。不管怎樣,有時形勢比人強。尼克森反共出名,但中美關係正常化卻應歸功於他,雷根競選總統時說要和台灣建立官方關係。但上台後並沒有那樣做。八一七公報簽定時,我正在莫斯科,蘇聯人士都感到意外,沒有想到雷根會作出讓步。

勿將價值觀強加於人

過去40年,美國有24年是共和黨人當總統,民主黨控制國會。最近的22年中,有18年也是這個局面,可以說是「聯合政府」、「一國三會」。現在國會總統都是民主黨,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國會不會和總統為難,壞處是必要時總統不會行使否決權。在最惠國待遇問題上,新的政權今年可能有新招。我估計沒有問題。

二、中美關係受兩國國內局勢影響也受國際環境的制約。

中美關係一方面受美國國內情況的影響,一方面受國際局勢的影響。如果中國政局穩定,經濟發展,美國人也不得不正視現實。

克林頓上台後在對華政策上會繼續注意幾個問題,其中包括民主、人權、貿易逆差、最惠國待遇、軍火出售等等。人權問題,是個價值觀念問題。抽像地說,沒有人會反對人權,正如沒有人會反對民主一樣。但把一切國家利益談判都先放在這兩個大前題下來討論,就有點走火入魔。而且,拿人權作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會發生兩個問題。一是雙重標準和虛偽問題;一是把自己價值觀強加於人的問題。在美國,有些國會議員講人權是講給選民聽的。人們對發生在身邊的人權問題不感興趣。而且在當地搞人權問題是不受歡迎的。倒是對別國的人權特別關注,可以成為衛道之士,名利雙收。在學校裡搞別國人權問題,可以拿到大筆研究費。我不久前任教的大學政治系,不少牛鬼蛇神,其中有一位專搞人權問題。在美國我是少數民族,有時候我看到他就問:我們系裡的人權問題怎樣啦?他總是說,他只對西藏或菲律賓問題有興趣。

美式民主乃一個「錢」字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美國向中國輸出基督教,似乎不是基督教徒就不是完人,現則輸出民主。以為這個國家不是民主,就不是好國家,不道德。這個「民主」是抽像的十全十美的制度,對自身內部各種嚴重的問題,避而不談。也不談美國特色的民主制度是否放諸四海而皆準。其實,美國民主制度歸根到底是一個「錢」字。這句話很有權威,是在國會任多數黨領袖數十年的奧尼回憶錄上說的。沒有錢資助就無法競選,也就沒有民主運作。中國現在沒有中等階級,錢從哪裡來?所以有人說要先發展經濟。一般人常把民主和自由混為一談,其實不一定。香港就是一例。香港從來沒有民主制度,但香港人卻享受很廣泛高度的自由。有人認為只有民主國家,經濟才有發展,這種看法,值得商榷。相反的,只有經濟發達,才有政治上的多元化,而且非多元不可。台灣韓國就是很好的例子。20年代,有人主張「以俄為師」,現在也有人沉醉於「以美為師」,都是天真的想法。古人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美國人現在就有這毛病(過去蘇聯也是如此)。以前蘇聯大力輸出革命,現在解體了,中國也不搞世界革命了,冷戰早已結束,美國卻還積極推銷民主,大搞意識型態的鬥爭,影響國際安定。

美乃唯一軍事超級大國

美國現在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但社會正在衰退,將來成什麼樣,很難說。這種衰退不是局部的,而是整個社會的,一時難以看清。我是1946年離開中國到東南亞,1949年來美國的,「積四十年之經驗」,覺得美國自身問題多得很,雖然不要實行孤立主義,但還是少管閒事,在國內清掃門戶,對外和平共處為佳。

我這次是從東京來的。中日關係不錯,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很積極,美日交惡,將來還會加深,這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值得深思。如果美國繼續感情用事,中國市場會被日本拿去,矛盾就更大。1907年德國報紙曾預言說有一天美國要和日本打仗,這句話到1941年應驗了,將來美國是否又要和中俄聯合才能應付日本的挑戰,那是21世紀的事了。

三、台灣和香港。

台灣問題,本來是中美正常化最大的障礙。上海公報達成以後,問題暫時告一段落。最近台灣立法院選舉,民進黨勢力大增,三年以後,民進黨就有當家作主的可能,這個問題值得重視。同時台灣國民黨繼續本土化,逐漸發展成為不是過去國民黨的國民黨。北京談判對像變了質,複雜多了,將來發展,肯定會影響中美關係。

香港問題影響中美關係

另外會影響將來中美關係的一個新因素,是香港問題。一方面美國有香港法案制定,另一方面新任港督彭定康上台後,作法與前任大不相同。事先沒有與中國磋商,提出「政制方案」,犧牲香港安定繁榮在所不惜,因小失大,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去年10月29日,我途經香港,接受《人民日報》記者的訪問,我曾經把1990年中英兩國有關香港政制的文件七份仔細閱讀一次,結論是港督和英國的做法,確實違反了當時中英雙方對討論政制發展的共識和磋商協議的精神。12月15日,李光耀在香港演講,認為港督應與中國磋商,培養未來接管、治理香港的人才,比在立法局內增加直選議席的「政制方案」更為重要。他還說只有經濟發達,多數人受過教育並擁有大量的中產階級時,一人一票的民主才有實際意義。可謂一針見血的話。我認為目前最緊要的是維持香港平穩過渡。使香港繼續繁榮,一切措施,要從這點出發,不要另生枝節。如果港督周遊列國,把香港問題國際化,中美關係,可能因此而多生一個不必要的問題,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四、中國應大力加強對外宣傳,讓世界瞭解中國。

「六、四」的陰影在美國還沒有完全消除。但最近有關中國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成就,也開始受到新聞媒介的注意和報導,是一可喜現象。只要美國朝野對華觀念改變過來,事情就好辦。總之,中國應大力加強對外宣傳,擴大對外交流,讓外界多瞭解中國。同時,中國也應盡量去瞭解外國。中美友好,不但對雙方有利,而且對台灣也有利(否則北京就不用考慮美國的態度),其有助於亞洲和平安定發展,自不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