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才是最大的悲哀

社論


最近李登輝總統透過媒體表達了他個人的政治見解和治國的理念,而以「生為台灣人的悲哀」概括之。我們為衛護真理和事實的不被扭曲,即使有所忤逆,也不能不言。

首先,17世紀以來,台灣並不是「無主之地」。鄭成功在致荷方行政長官揆一的信中即言:「然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久為貴國所據,今余來索地,地當還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取而歸。」荷蘭人接受了鄭成功的條件投降,也就是國際上首先承認了台灣是中國的土地。直到1895年,割讓台灣,日本也是跟中國政府簽約的。除了日據50年外,台灣一直是屬於中國,司馬遼太郎和李登輝怎麼可以粗暴的抹煞歷史而說台灣是「無主之地」呢?

再者,台灣的文明也不是從西班牙和荷蘭的殖民開始。鄭芝龍歸順明朝後,1630年,就曾有計劃大量的遷移閩中災民和耕牛來台墾殖。當時,世界沒有一個文明是超過中國的,保羅.甘迺迪在《強權的興衰》鉅著中,就論述到「在近代以前的各個文明中,顯得最先進,感覺得出最優越的,莫過於中國文明。」不但台灣的文明來自中國,台灣的人也是來自中國啊!

李登輝可知道,台灣人來自「河洛」,「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台灣人的語言就是「河洛話」,美洲黑人的根在非洲,台灣人的根在原鄉,李登輝的客家同鄉作家鍾理和有言:「原鄉人的血必須流回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在李登輝的台灣史觀中,似乎只有西班牙、荷蘭、日本而沒有中國,並污衊中國沒有文明。

我們無意抹煞日本人殖民台灣的建設,但我們必須明瞭,日本建設台灣的主體性,其目的是日本而不是台灣。否則,將置台胞抗日史於何地?

所以,殖民地台灣有所建設,也只是日本殖民政策之餘餕。司馬和李登輝只消讀讀矢內原忠雄、山川均等日本的著述也應有所理解。所以,台胞50年的抗日史是反帝反殖的正義的鬥爭。

然而,李登輝的台灣史觀,完全不是這樣,不但對司馬遼太郎這個軍國主義餘孽毫無批判的能力,並且,肯定日本的征台政策是「想入日本籍的人就留下來,財產不會被沒收。不願意的人在一年(按:應為二年)之內遷回大陸。」肯定日本的殖民教育──「因為內人受過日本教育,善於記家計簿,所以我可以安心工作」。進而肯定日本對台殖民的歷史為:「殖民地時代日本人所留下的東西很多。在批評的同時,如果不用更科學的觀點來評價就無法瞭解歷史。」

李登輝對日本殖民主義的推崇,要如何使得50年被虐殺的抗日台胞瞑目,李登輝可知道被虐殺的抗日台胞人數,遠比「二二八」要多出好幾十倍,難道這樣對日本的推崇是代表著千千萬萬不願作「清國奴」的台灣人的心聲嗎?從李登輝的出身背景,台灣人刑警家庭、日據貴族的淡水中學、京都帝大,李登輝只是日本殖民統治下被刻意挑選的「上帝的選民」。

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台胞是以張燈結綵和簞食瓢飲以迎王師的。不意國共內戰,因國民黨腐敗而引爆「二二八事件」。台胞遂由對「白色祖國」的絕望而轉向對「紅色祖國」的期望,韓戰後而有「50年代白色恐怖」。

自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光復台灣,後國共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承了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只能在台灣一地代表中國行使主權,這是一種「不完全繼承」,但並不是「互不隸屬的兩個主權國家」,也不是「外來政權」,李登輝信仰的基督教長老會才是如假包換的「外來文化」。「主權在民」也是「兩岸的中國主權屬於兩岸的中國國民全體」,而不是「四川的主權屬於四川人」,「台灣的主權屬於台灣人」。

「台灣者,中國之土地」,台灣光復,回歸中國,這就是「外來政權」,光復前,就不是「外來政權」,而是「想入日本籍的就留下來」嗎?生為台灣人不知台灣,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不知中國,這難道不是生為台灣人最大的悲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