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放鞭炮,何來「中國特色」

彭培根(北京加籍華人建築師)


我從1982年來祖國教書(清華大學)以及十年設計工作(大地建築事務所)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大陸。過了11個春節,今年春節的氣氛不太對頭,原來是北京市政府下令禁放鞭炮,市民們都覺得「沒勁兒」。

我想提出以下幾點觀點:

一、北京市公安局下此命令是沒有體會到鄧小平先生所提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精神,我個人體會「中國特色」應包括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優點、特點和風俗習慣。它也應包括中共建黨乃至建國以來的一些工農起家為人民服務的一些優良傳統和特點。在陳希同市長一再強調的「古都風貌」的北京首都,在農曆年禁放鞭炮,一來是不能體現「中國特色」,二來不能體現「古都風貌」的中國傳統節日氣氛,三來不能體現中共是工農起家的特點。

二、過年放鞭炮有一種懷念老祖宗發明火藥的意義,這也是應當保護起來的文物,但必需改進它的缺點。同時父母兄長一年工作很忙,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可以與孩子們一起放放炮,以享天倫之樂。做為一個市政府的公安局沒有權利剝奪這個天倫之樂。

我在清華大學教授宿舍住了11年,除了90年以外,每年春節的鞭炮聲一年比一年大,這是表示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中關村這個區反映了知識分子的日子更是一天比一天好,這是老百姓向政府表達感謝的一種方式,做為一個地方政府也沒有權力可以用一紙行政命令禁止百姓向政府表示感謝。

三、西方國家每年耶誕節要砍去成千上萬棵的好松柏,這對地球的綠化和生態平衡是每年一次的劫難,真正要「移風易俗」,應該禁砍耶誕樹才對。耶誕樹每年電線走火燒了樹燒了房子的比比皆是,但也沒有那一個地方政府敢於下一紙行政命令,終止幾千年的風俗習慣。再舉一個例子,世人一想到西班牙就想到鬥牛,鬥牛還有的放牛到街上,狂奔於人群中是非常危險甚至可以說是野蠻的事,但這是拉丁諸國家的一個風俗特色,也沒有人敢下令來「移風易俗」。世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包括中國人的最歡樂的時刻是用放鞭炮來表達,為什麼不能讓人民表達他們的歡樂和對政策的感謝。美國、加拿大一些西方國家,城市中也禁放鞭炮,但在中國新年時,唐人街還是可以放。這是西方人對中國傳統文化風俗(在他們國家是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尊重,而我們自己卻對千年的文化傳統和特色不尊重是何道理?老百姓一年平平淡淡的日子沒有一個興高彩烈地高潮和發洩,社會心理是不健康的,對犯罪率也有不利。

四、過年放鞭炮,大概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吧,「爆竹一聲除舊歲,恭喜一聲迎新年」。北京市公安局也做了市民意見調查,但我注意到了新聞的宣傳都是偏向一方的宣傳,在噪音、安全和失火上來強調,據說調查結果也有80%以上的人同意可以不放炮,這又說明了一點,在文章中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一些風俗受到了摧殘,大陸上的市民已經對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意識不那麼強烈了。相反的,台灣也想步香港新加坡的「移風易俗」而「改革」放炮,但十多年來這一道命令始終下不了,就是它遭到傳統風俗和文化的意識抵制太強的原因。上海市今年也局部地禁放鞭炮,但是為什麼市民放了一個通霄。這就是表示市民對兩位老人家都在上海過年特別高興,這又是──中國人對歡樂、慶祝和感謝的典型表達方法。有誰能有權力禁止中國老百姓不用這種最能表達歡樂的方法?

假如市政府願意比較細緻地更負責任地來處理這個安全、噪音、污染的問題完全有更好的辦法,我的建議如下:

(一)香港以及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禁止中國人放鞭炮多少有一點想減少中國文化及風俗在當地的特色及影響力,而新加坡的確是人口太密木房子也多,所以才採取指定放炮的地點和時間,這是可以借鑒的,大陸上可以指定除夕、初一至初五、元霄、元旦、十‧一及五‧一可以放十天的炮,此外一律禁放。

(二)用高科技的研究發展,研製成安全係數99%以上的安全爆竹,在沒有研製成之前可以一方面加強嚴格的商品安全檢驗,不安全的爆竹不准上市,二方面在賣爆竹的地方規定一定要買一種很便宜的塑料保護面罩,這與開汽車規定要帶安全帶是同一道理,而不能因為開車危險而大家都走路,也沒聽說游泳淹死人而封閉游泳池,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是不負責任,就算是市人大會通過了立法,也可以聽群眾的意見而研究,憲法不合時宜時都可以開會修改的。

為了擁護鄧小平先生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最近兩次李瑞環主席說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點以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的號召,我在今年的人大會堂春節團拜會上,向李鵬總理拜年時也向他反映了以上的意見中的重點,李鵬總理說有人正在研究一種安全度很高的爆竹,他雖然沒有說同意我的建議,但可以體會得到他還是不同意完全禁放的。我在團拜會上感到這不是一件有關市政的小事而是有關民族文化的大事,所以遇到我認識的領導人向他們拜年時,我都簡要地反映了以上的意見,例如:胡錦濤先生、王兆國部長、賈春旺部長、李鐵映委員、張孝文副主任等。

此外,我請問如果1997年香港正式回到祖國。又假定台灣和平統一了,中國足球得到亞洲甚至世界冠軍了,那我們怎麼來慶祝?不放鞭炮能表達我們的心情嗎?當然只有放鞭炮才能淋漓盡致地表達。

1984年中英草約的簽訂,我和一些台灣來的朋友大醉之前放了半小時的鞭炮,如果1997年北京仍禁放,我打算再放半小時,然後在原地喝個痛快,請問中國的老百姓在這個大喜的日子要如何才能最淋漓盡致地表達他們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