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中國」與「中國胸懷」

夏桐


《北京之春》月刊今年3月號刊出何頻訪問余英時談中國問題的紀錄,文中涉及余先生對「台灣獨立」的看法,他認為,台灣「是有可能獨立。台灣獨立已經不是一句空話。事實上它一直是獨立於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的一個政治實體。」這樣的話,獲得台北各主要媒體的重視,多以顯要版面處理之,某些在立場上偏向分離主義的,則更以「嘉許」的口氣,肯定余氏所言,並隱含有餘氏現已背棄其原有的大中國(傳統)思想,倒向「台獨」,乃屬明智選擇的意思。

然而獨派人士似乎也有必要再往下瞭解余英時的談話。他也說,「如果台灣獨立不是根據狹隘的地方觀念,也不是投降任何外國勢力,那也沒有什麼不好。」這是否是說,如果「台獨」確是根據狹隘的地方觀念,確是投降外國勢力,那就不好了呢?因此,可以相信,余英時還是有條件支持「台獨」的。他是在這裡使用巧妙的說詞,把「台獨」與「獨台」混為一談了,揆其真意,應是在為「獨台」講話吧。

余英時的困境是,一、他把這個既有一定的發展過程(歷史背景),也有其可能發展趨向的中國問題,只切出很少幾片,便擺在放大鏡下作批評;二、他迴避了「台獨」的本質正是他所認為的「那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反面,以及「獨台」只可能是「台獨」的過渡階段。以余氏「古今縱貫,中外兼治」的「人文學科精神領袖、大師級人物」的學術造詣,何以如此?這才是這篇訪談後面的趣味所在,耐人尋味。

我們倒覺得,有些海外華人之「學術重鎮」者,能不時「胸懷中國」誠然可貴,但若能有「中國胸懷」就更好了。

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