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台北「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藉東京經濟大學劉進慶教授返台掃墓之便邀請他發表演講。劉教授以研究台灣戰後經濟著名,著作《台灣戰後經濟分析》1992年被《中國時報》選為十大好書榜首。本刊特將當天講演紀錄整理出來並請劉教授修訂後發表。—編者
台灣在殖民統治下一些社會問題的論爭,我沒有做專業研究,只是要找一些經濟資料的時候,順便去把它拿出來看,不是那麼有體系的瞭解。
戰後期的分析,我的觀點完全是從經濟方面,尤其是政治經濟觀點來看。但是我的政治經濟觀點是依據日本東大的方法,重視歷史觀點,同時又加上日本資本主義,尤其是戰前的軍國主義下日本資本主義的一個研究方法,把這些觀點用來套上台灣戰後期經濟分析。這就是我基本的觀點。
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60年代我是一直在日本思考台灣的問題,所以在時間上一定受到冷戰下一些事體,如越南戰爭、文革,還有中國革命的思潮所影響。我也受到東大獨特的學風,包括政治經濟以外的社會思想,文化價值體系等方面的學術薰陶。
我這本書(《台灣戰後經濟分析》)裡,關於社會思想問題,我有一個基本問題意識,就是現代化與前現代社會中,個人與集體、公與私的關係之定位問題。這個關係如果沒有突破的話,現代化就是一個假的,偽裝的。這是從日本現代化過程的觀察中學到的一個基本想法。
比如說德川政權。德川統治的那個250年的體例,是一個私人家天下王朝,明治維新時的「大政奉還」就是把私人的政權還給公(國)家,公與私的轉折非常重要。
包括台灣的近代中國社會,這個問題一直都沒辦法好好處理。從清末到現在,中國革命很多非常開明的領導人,不管是軍人還是文人,抓權以後把公與私又搞不清楚。社會上一般人也弄不清楚,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我基於這個認識把它套上台灣的公營企業跟民間企業經濟關係上,剛好形成一個社會思想和政治經濟結合起來的非常清楚的理論邏輯架構。這一點我的思考不只是受到馬克思經濟學影響,多少也受到韋伯(Max Weber)的社會經濟思想的影響。
我在書裡最後一章第二節談到將來控制台灣統治資本的是一種官商金融資本,這完全是從理論上推論出來的。如果點到今天台灣現實的話,這完全是理論治學的勝利,而不是我個人的直覺,完全是靠理論史觀所推出來的結論。我是把一些邏輯理論、真實的事實,不避開不保留地把它撰寫出來。
今天我仍然繼續在觀察台灣的社會經濟、政治經濟到底是怎樣一個性格?怎樣一個體質?台灣社會在往哪個方向去走?
台灣資本主義性格我比較下功夫去觀察,而對國家權力的性格之探討,我是外行。我只是從經濟基礎觀點來看政治上層結構,推論國家政權的性格。這部分是我的淺見。
商人資本主義社會
先說今天我的結論,我認為台灣的社會經濟是一個商人資本主義,商業性的工業化,而不是一個現代的產業資本主義。
我首先要說台灣資本主義的性格。這個性格要找具體例子來看看是不是能夠解釋,能解釋即能成為活的理論。
到底什麼是資本主義?寫這本書時,台灣資本主義這句話我用的不太多。戰後20年的台灣是個蔣家家產制國家的半封建經濟,嚴格地說不能算是資本主義。當然資本主義在民間企業已經有一個潮流在發展,但主流還是以國營企業為基礎的家產制國家。60年代後半到70年代我們肯定台灣資本主義勢力已經慢慢在超越過半封建的蔣家家產制國家。此時社會勢力已經有個倒轉的形勢。
馬克思學派跟韋伯學說對資本主義的看法不一樣。一般說來,歐美馬克思學派認為所謂資本主義是勞資關係的成立,社會上有資本家、工人兩階級的形成。資本制生產是機械制大量生產和無政府主義生產為特徵。
在日本,東大學派的獨特看法是,資本主義是一個現代特有的經濟現象,最基本的特點是勞動力的商品化,勞動力商品化成為資本主義最重要最基本的判斷標準。
社會由農業轉為工業化,在新社會裡,勞動力成為商品賣給資本家,此架構形成後,我們稱之為資本主義化社會。現代資本主義特色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完全是國家在幫助資本主義的延命,不然的話,資本主義沒辦法自我調整景氣,克服經濟恐慌。
相對於馬克思學派,韋伯學派認為資本主義幾千年前就有,資本主義的概念是營利,用營利來從事生產活動即成資本主義。所謂營利行為即生產活動的開始與終點的一段時間資本的增殖,以增加利潤為目的來從事生產活動,即資本主義。
現代跟前近代的資本主義不一樣。近代以前的資本主義有兩個類型:一個是商人資本主義;另一個是政治寄生資本主義。靠商品財富的轉手流動、買廉賣貴或者靠兌換貨幣高利貸這樣的方法來營利,就是商人資本主義。
靠政治權力的護航來營利,就稱政治寄生資本主義。前近資本主義的共性是形式不合理的營利。如商人靠市場信息和機會,靠欺騙撈利,形式不合理。寄生政治資本主義也不合理,它靠政治力量的大小影響利潤大小。這裡面沒有正當利潤的概念。
現代資本主義營利的本質是形式合理,最大的特徵是複式會計制度的普及。現代資本主義靠合理的資本計算,合理的技術和管理來增加附加價值,賺取正當利潤,達到營利、資本增殖的目的。
產業資本不是主流
這三個類型,在當代每個國家都存在,輕重不同。發達國家是現代資本主義為主,它的內涵是靠製造業。現在歐美也好,日本也好,它主要的利潤來源來自製造成品。製造業不但要巨大設備,也要僱用大量勞力,動用巨額資金從事技術開發,來增加產品附加價值,這是現代資本主義的一大特徵,所以它可以稱為產業資本主義。
台灣的資本主義,當前商人資本的力量比產業資本強。產業資本路很難走,商人資本擴大特別快。台灣戰後資本主義是什麼樣一個體質呢?
一般地說,戰後落後國家離開殖民地體制後,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經濟呢?這個時候有兩條路。一個是追求資本主義,一個是避開資本主義走另一條路,即走社會主義的路。
一些國家如中國、北韓用革命的方法一下子走進社會主義,其他的國家在摸索,摸索的過渡期間就走國家資本主義。台灣在冷戰體制,受美日卵翼之下,只有走資本主義道路。然而大陸轉移到台灣的政權,對資本主義也不太熟習,它是一個半封建權力與殖民地經濟接木,再套上一個所謂的民生主義,即發展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做為門面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經濟。
節制私人資本受到美國干預與反對,但一下子還是沒辦法馬上走資本主義道路,50年代可說是美國的影響與蔣家政權性格矛盾對立的時期的時期。60年代以後,脆弱的資本主義力量與外國結合長大,迫使半封建家長制經濟慢慢衰退。總歸一句,這個階段是政治寄生資本主義,靠政治保護來營利。
之後從70年代到現在為止,政治寄生資本主義蛻變到現代資本主義,80年代轉型的結果,照我的看法,它不是產業資本主義,而主要是商人資本主義。當然產業資本主義在台灣也有一定的力量,但主流我覺得是一種廣義的現代商人資本主義。
今天我準備了兩分資料,其中有幾個指標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台灣產業結構確實在轉型,這個轉型是農業在國民生產毛額的產值越來越少,而工業在國民生產毛額中的產值趨勢由增轉減。最多的時候在1986、87年,之後它一直在縮小,而服務業卻快速在擴大。
今天我們的產業結構外表與發達國家很接近,日本美國也差不多。但是能不能說我們已經轉型到一個後工業化社會?不行的。以日本為一個發達國家模式來看,我們的國民所得還是日本的三分之一。同樣一個產業結構,為什麼所得還相差很大呢?我們產業結構附加價值還不是很大,但我們產業的水平還不是很高,所以我們才要產業升級。產業不升級,我們附加價值不增加,我們所得是不能高的。
一個倒立著的經濟
產業水準還不成熟的這個階段,製造業就相對縮小、後退,而服務業開始擴大,這是不是表示產業在空洞化呢?所謂產業空洞化有產業消失不存在的意思,其實產業還是存在,但不能靠產業吃飯。今天台灣產業升級問題非常嚴重的理由在這裡。
過去是勞力密集型輕工業,70年代後半期台灣就開始指向重工業化,高唱產業升級,唱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1990年李登輝提出「亞太營運中心」構想,他這句話意義很深,他自己承認產業升級無望,只好靠國際服務業來吃飯。
台灣經濟要角是中小企業,而不是大企業。因為經濟發展靠出口,出口靠中小企業來帶動。大企業是靠國內市場撈利,就是政治寄生資本,靠特權。今天喊自由化,喊那麼久了還是沒有辦法自由化,為什麼?政商特權要砍自己利益是不可能的。大企業不好好在國際市場上發揮,而在國內壟斷市場吃飯。中小企業在國內沒有辦法,技術也沒有,資金也沒有,就跑到國際上跟人家競爭,台灣就是這樣一個倒立的經濟。
產業升級的具體內涵就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工業化。資本密集型工業,台灣有資金,八百億的外匯,應該說不成問題,但技術就糟糕了,技術淺薄。技術引進台灣比韓國少很多,最近還下降。台灣這麼多錢,自己不開發,也不買人家的技術。整個國家技術投資與開發費用占國民生產毛額到底是多少?比起來,日本非常多。韓國原來和台灣差不多,80年代不一樣,一直拚命在投資,自己外匯不多,沒有錢也去借錢來投資。台灣呢,錢很多,但投資的太少。民間投資意願長期低落不振。
台灣經濟外面非常好看,順差很大,賺很多錢,但錢沒有好好用來投資。使儲蓄與投資乖離很大。1984與85年我就畫出這個圖,對台灣經濟做個警告。投資與儲蓄率剪刀差這麼大,表示台灣的產業升級結構上有問題,紙上談兵。一般宏觀經濟現象是,投資與儲蓄差不多,剩下這麼多錢用來投資,才能擴大再生產。台灣產業升級非常需要時,企業偏偏不投資,不用錢。因此順差就跟著越積越多。韓國投資比儲蓄還高,不夠的錢向外國借。它的目的是要產業升級與日本競爭,我們的企業沒有這個志氣。
勤做股票 大炒地皮
回到第五圖,台灣開發研究費用比韓國少,比日本少,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在誰在做研究開發呢?外國大部分是民間,我們的開發研究政府占一半,韓國80%是民間,日本更多。民間不做,政府做有什麼競爭力呢?我沒有聽到中國石油、中國鋼鐵、台電,或者其他公營企業有什麼高科技。台灣民間有這麼大財團,很少去投資研究開發。政府已看到這個情況不行。我去世貿看電子展覽,我問工研院電子所他們發展技術怎麼辦?他們說要找民間企業賣給他們。我說80年代有一次你們發展的技術台灣民間企業不買,你們不是賣給韓國了嗎?他說是呀,我說現在你們怎麼辦?他說現在還在找。技術不能企業化商品化,這個技術是死的。
台灣主要的基礎工業是國營企業。國營企業,研究開發沒有做到,它放棄應有的責任,官僚經營,沒有這樣的必要,沒有這樣的興趣。它生意好做,不要做開發研究,金額那麼大,不知幾年才回收。民間呢,財團看高科技製造業風險大,乾脆去做股票,去炒地皮,不必在那裡費心,利潤又高。中小企業沒有錢,就不投資了,所以沒有人去搞開發研究。我說這就是一個商人資本主義社會。
有天我坐計程車時和司機聊天,他說現在世界上最笨的人就是王永慶,他老是在那裡製造東西,做石油的原料,但是他晚上睡不著覺,因為他知道不一定賺錢。他說在中國要賺錢就去做官,掌握政權,掌握權力以後,保證你賺,絕對不會虧本,又沒有風險。台灣的製造業現在很苦,大家不願去投資。
像這樣一個資本主義,我說它是商業性的工業化。但要問台灣工廠那麼多,你怎麼解釋。這先要弄清楚現代商業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加工出口業從日本進口很多零組件,再加工,轉手賣給美國,這應當算是廣義的商業,而不是製造業。現代的製造業是把原料、勞力以及科技結合起來,而增加附加價值,不是用轉手的方法。台灣的加工出口我覺得是廣義的現代商業範疇。
商人資本的營利和產業資本的營利目的一樣,是增殖資本,但是方法不一樣。方法不一樣會影響社會的思想和價值觀,兩者之間有密切的因果關係。商人靠機會,靠信息來買廉賣貴撈利。產業資本靠合理經營合理技術合理計算,一分錢,一個計畫不能差錯,來達到營利的目的,要用老老實實方法做事情。商人資本社會與產業資本社會價值觀不一樣。
譬如有天傍晚,車子在堵的時候,我從許昌街叫計程車去中山北路一段,車程太短,司機不理。朋友表演給我看,「唉,中山北路一百塊。」門果然開了。情況對他有利的話, 計程車司機就變成一個商人,不照計程表,把價格抬高了。 依時刻、天候、情況而議價,台北那裡有「計程車」。
商人資本主義社會輕視形式合理,營利不擇手段,所謂不奸不成商,沒有正當利潤的觀念。這種社會離現代化社會還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權力以官商金融資本為基礎
最後談到國家權力的性格。以商人資本主義為經濟基礎的國家權力,具有那一樣性格?這一點我不是專業,只談談一些觀感。目前台灣的統治權力以官商(黨官與財團)金融資本為經濟基礎。如此一來,其上層建築的國家權力必然與金錢勾結而商人化,黑道化,例如動用金錢力量賄選,為使贈賄效果提高,為使花錢收效,不能不動用黑道力量來達成目的。外表上形式上雖是投票選舉,實質則以違法不依法手段來抓權,其本質不是現代的「依法統治」的權力。如果再繼續惡化下去,國家將會後退到「依權威統治」或者「依傳統統治」的局面。
民主,需要花時間逐步學習才能落實。何謂民主,我有一個假說,即「三值定量說」。就是說,人都在追求錢、權和名三方面的價值(成就),在民主社會,每個人的身上,這三種價值合起來應該是定量。換句話說,有錢人不應該再給他權力或者名譽,抓權的人,不該再給他財富與名譽,有名(榮譽)人可不必要財富與權力。這樣的社會才能平等,才有民主。把這三種價值集中在一身的人,必然是獨裁者,不講理,不守法,他的財富是不義之財,他的榮譽是虛偽的。台灣現在的社會亂象,來自實質上的不民主,人人還在摸索民主,沒有抓到民主的真諦。◆
社論
世界與中國
日本問題與軍國主義
評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
台灣研究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