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驗」還是「台灣教訓」?

記昆明「兩岸經濟貿易學術研討會」

劉國基


會議緣起

由雲南大學經濟學院主催、雲南省政協合辦的「海峽兩岸經濟貿易學術研討會」於6月15日至17日在昆明市內省政協會議室舉行。負責籌劃本次會議的主角除了雲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兼省政協副主席朱應庚同志外,有關連絡台灣方面最出力氣者便是美國加州(波莫那)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謝定中博士。謝博士是台中農學院(現為中學大學農學院)畢業後赴美深造,因1984年雲南省政協主席劉樹生在美國洛杉磯訪問時晤談甚歡獲邀去雲南大學客座教授而結緣。本次會議恰巧在中共中央四號文件下達,進一步落實開放改革,雲南省的邊界貿易與對外貿易優勢,使得昆明市與河口、瑞麗、畹町等被點名為「開放城市」要加速搞活經貿,省政府及經貿學術單位對此會議便極重視,紛紛派出負責人士參與。朱應庚教授學而優則仕,剛被選為省政協副主席,而劉樹生主席則素以開明果斷務實聞名,外號「雲南省的鄧小平」,因此,本次會議順利召開圓滿結束,論文水平很高,參與者熱心關懷新中國及雲南省發展,討論氣氛也十分熱烈。

會議的組織

本次會議可謂產、官、學三結合的務實導向型學術會議。雲南省方面,除政協之外,雲南省計劃委員會派出實務派高級經濟師健政民、雲南省經貿廳國際貿易研究所由所長於嘉林、雲南省經濟研究所由所長胡桐元、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由院長何躍華、東南亞研究所由所長陳呂范、雲南省財貿學院由院長吳健安、雲南大學經濟學院由院長王學仁等均親自出席,可見其重視之一般。尤其省計委健政民以其專屬業務身份率先報告雲南省未來十年規劃藍圖,等於是本次會議定調角色Key-Note Speaker,而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賀聖達則是國際聞名的「東南亞學」專家,他的論文觀點實際上變成中共中央的東南亞政策比例很大。

台灣方面有高希均博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教授)、白俊男博士(台灣亞洲證券公司董事長)、周君銓教授(台灣大學經營管理協會會長、世華聯合商業銀行副總裁)、柯長崎會計師(信東化學工業公司副董事長、佑益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力行女士(遠見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陳春美女士(中興商業銀行總行襄理)、劉國基先生(中國統一聯盟執行委員、海峽評論雜誌採訪主任)、連家立先生(台大經濟系畢業、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政旺先生(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會長)、郭侯伯先生(台灣孟毅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嘉泰先生(台灣國際僑資聯合開發有限公司重事長)及謝祖壽先生(台中農學院畢業、緬甸真達投資公司董事長)等等。此外,雲南省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如民建雲南省主委楊克成、九三學社雲南省主委劉邦瑞、民革雲南省主委盧邦正、台盟雲南省主委陳榮駕等也都列席聽取意見。

會議的議程

6月15日是開幕式和主要論文宣讀,由朱應庚教授和謝定中教授聯合主持。由代表省計委的健政民高級經濟師報告《對雲南的回顧與展望》一文定調後,接著謝定中博士宣讀論文《國際新秩序和亞洲經濟組合》。由於禮讓台灣的學者,整個上午時間優先由台灣方面發表論文,高希均提出《台灣經濟發展過程》推銷台灣經驗,周君銓則以金融專業發表《台灣金融的發展》,另外在大陸珠海特區投資抗生素製藥外銷國際頗有名氣的柯長崎會計師則報告《台商赴大陸的幾項考慮》,隨後《遠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女士口頭報告《財經管理資訊的重要性》。

下午首先由雲南省社科院綜合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建國發表《台灣和雲南的經濟貿易合作互補性明顯發展前景光明》一文,接著雲南大學對外經濟貿易系教授李茂興提出《加強合作、互補互利、共同繁榮》一文,雲南省財貿學院教授吳健安提出《重振西南絲路雄風、擴大國際經貿合作》探討本省與東南亞區域合作觀念。接著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賀聖達提出《90年代東南亞經濟發展與中國西南的對外開放》算是份量最重的報告〔本刊讀者有興趣可附郵台幣50元向本社索取影印本〕,賀教授引述的「東盟自由貿易區」是1991年7月泰國總理阿南在訪問新加坡時提出的,在區域合作觀點,雲南省的投入將使此計劃如虎添翼。

另外的論文是省經研所所長胡桐元《把昆明建成我國西南對外開放城市的條件與設想》及雲大經濟學院院長王學仁《依靠教育科技,實現中國經濟的騰飛》,省經貿廳國貿研究所所長于嘉林《雲南投資環境淺析》及雲南大學對外經濟貿易系副教授湯國輝《發展滇台經貿的管見》。可以看出,這是個結合目的論與方法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綜合討論會,若干論文在型式上並非嚴謹,也有若干與會者未提論文,而只在口頭討論時提供十分有用的親身經驗,發展中的雲南省經貿,正需要此類型會議吧!6月16日,會議的第二天分成兩組進行討論,第一組由高希均及吳健安任召集人,第二組由柯長崎及李茂興任召集人,會後由高希均及謝定中整理意見,將台灣及海外與會者的建議綜合成八條於劉樹生主席會見時當面提出,以利雲南省搞活開放對外經貿。

小評

本次會議算是成功的實用型學術會議。雲南省內官員的重視、學者的用功、台灣及海外愛國學人的熱心、愛國商人的實務經驗通通呈覽在雲南本次會議台前。正如同高希均博士一開始自我警惕地說「台灣經驗」是個中性名詞,沒有任何漂染氣味〔有大陸朋友說,若不是正面陳述,但其反面應為「台灣教訓」!〕,二次大戰後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是全體中國同胞的寶貴經驗之一,但大陸各省如雲南一省絕不能全盤照搬台灣經驗,因為具體條件不同。台灣的學者與商人因為關愛祖國而熱心提供資金、知識與經驗,出發點是好的,但究竟社會主義為主體的中國經驗能承受多少資本主義因素也是沒有理論可以照抄的。高希均又強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認為中國現代化過程中若「必需」犧牲若干東西,如失業、裁員,或追求自由化市場經濟過程中造成某些恐慌、動亂也是必付代價,我們不便苟同。另如柯長崎要求土地私有化以利台灣投資者長程規劃,這對全民所有制之衝擊甚大,在理論上及實務上如何因應,恐怕連鄧小平同志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吧!我們在晚宴時很高興地發現,即使像劉樹生主席這種開明透頂的中共領導人在改革開放務實向上的作風中,仍堅持社會主義的立場--這或許才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中國的改革開放辯證統一的實踐吧!現在讓我們溫暖地了望一下公元2000年時中國共產黨統治之下的雲南省遠景:

「……公元2000年雲南省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20億美元,平均年增長7.1%,人均GNP達到1902美元,比1990年翻一翻。屆時,雲南省產糧食280億斤,橡膠15萬噸,茶8萬噸,原煤4,200萬噸,發電量345億千瓦小時,銅120萬噸,有色金屬40萬噸,化肥200萬噸,捲煙500萬箱,糖100萬噸,紙和紙板35萬噸,鐵路長度達2,390公里,公路增加1.35萬公里……其它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及廣電等事業均有較大發展。綜合經濟能力大為增強,GNP比1980提前翻三番。」見健正民論文

1992年6月17日在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