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多元一體的中國

張子迪


編輯先生:

《海峽》第六期社論有個小地方可以商榷。「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民族」有廣狹之分,不能相混。「日耳曼」有古今兩義:早就分裂了的古代「日耳曼民族」,「日耳曼(語)(諸)民族」,亦即現代德意志、奧地利、荷蘭、英格蘭、瑞典、挪威、丹麥、冰島等民族的統稱。此小瑕疵不知是否翻譯詞所致?相應的德語形容詞分別作germanisch和deutsch,英語則作germanic和German。

社論中也提到所謂「德意志帝國」。名副其實的「德意志帝國」有兩個,即962年至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和1871年至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至rittes Reich(俗譯「第三帝國」),這「第三次(德意志)國」法西斯政權並沒有採取君主形式,故稱不上字面的「帝國」。(德語Reich和Staat兩詞均為「國」之義,前者是固有詞,後者是外來詞。Kaiserreich才是「帝國」。)社論所說的「德意志帝國」也許是指1871年以後歷代德意志政權的法統。

刊登於貴刊92年第四期的本人管見漏了幾個字,剛好是簡體字,這大概是印刷廠的過失。奇怪在到現在拙見沒有得到任何反應。既然China和Chinese有的西方觀念把“China”應有的疆域限於所謂「中國本部」,把“Chinese”應有的民族成分限於(大陸的?)漢人,那麼,這小看中國的「China」觀念難道不是有意無意之間很符合「拆散」之謀嗎?恐怕台灣統派陣營裡有不少人,不知道是被語言習慣所奴役而從來沒想過“China”、“Chinese”是否「中國」、「中國人」的同義詞,還是因為口口聲聲的「炎黃子孫」和「同文同種」,忘了中國非漢民族人口比台灣總人口要多三倍,忘了少數民族的五個自治區、31個自治州和83個自治縣(或旗)佔全國總面積的60%以上!統派中的原右派人士應該記得,(海峽兩岸的主權行使權要統一之外)要防止解體的是多元一體的中國,不是大漢族主義浪漫夢想中的什麼「華夏國」或「炎黃國」。原右派人士深層意識的「重漢輕胡」恰恰好掉進了西方帝國主義的陷阱。

另外,台灣的半殖民地文化有兩種反常現象值得分析和探討:1.美撤軍之後的無孔不入,享有高聲望和實質上的治外法權的ICRT電台,2.英語「後備」人名之流行。(不要說學生和貿易公司的職員,連不少官員和政客都有!)和漢英夾雜語日益嚴重的趨勢。

讀者 張子迪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