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直航運動的評估與展望 姜思章
兩岸交流現況與檢討
1.人民往來密切:
自從1987年底台灣正式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被人為因素隔絕了40年的台灣海峽,立刻出現了史無前例的人潮。據1992年6月國府大陸委員會公佈資料,台灣赴大陸人數已達250萬人次,信件往來四千萬封,電報傳真一千萬通以上。
經貿方面:陸委會主委黃昆輝表示:1988年以前兩岸貿易額只有五、六仟萬美元,1990年已快速成長到44億,1991年再增至57億,台灣享有順差35億。
台灣海關最新公佈資料,今年前四個月兩岸貿易額已達403,000萬美元。
台商到大陸投資到1991年4月向國府經濟部登記在案的2,503家,投資金額95,000萬美元。
台商到大陸投資,據《遠見》雜誌6月號高希均等三位學者的調查報告:「已三千家以上,投資金額超過20億美元」。另據大陸經貿單位統計,台商到大陸投資金額已達30億美元。
大陸同胞到台灣的情形則在國府當局嚴格控制下僅限「台籍老兵」或「探病奔喪」者,但也已有一萬多人。
2.禁止直航損失巨大:
如此龐大的交流,無論人員往返、貨物運載、資金匯兌、資訊交換等都需要便宜又快捷的渠道,節省無謂的浪費,但這項可使兩岸共同受益的經濟活動卻被政治因素干擾與破壞。國府的「三不」政策迫使成千上萬來往大陸的人繞道而行(以香港最多),不但耗費時間、金錢、體力,更在轉機過程中經常遭遇天候或班機延誤等因素而夜宿候機室,忍饑受寒,身心遭受折磨。
金錢的損失估算如下:
航空客運方面:從台灣搭乘飛機往大陸各地,除廣州、桂林等南方城市外都比台灣直飛大陸各地多費壹萬元台幣(港台來回八千元加從香港到各城市之延伸航程),每年百萬人次,則多費百億台幣。
海輪貨運方面:據台塑海運部經理蘇忠正估算;「從台灣經香港到廈門,一隻20尺貨櫃運費要1,400美元,直航的話,應不超過350美元。」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教授吳榮貴說:「經香港往來兩岸輪船油料費多增九千美元。」。華岡船務公司總經理表示;從基隆到上海直航需三、四天,停靠香港再駛上海二段式運輸得花上十天。
據此推算,若以官方公佈兩岸貿易總額58億美元,二段式航運成本則由原來的2%增為7.5-10%,則每年也損失約一百億台幣。
對國府禁止直航的評估
1.禁止直航非法違憲:
任何一個國家人民,都有在自己國土內旅行或居住之自由。國府的《中華民國憲法》也有明文規定。40年來在戒嚴體制下或訂有一些拘束人民上項基本權利的法令,如:《妨害總動員懲罰暫行條例》、《懲治叛亂條例》、《動員時期船舶管制辦法》、《投匪資匪之輪船公司及船隻緊急處置辦法》等,不但違背《憲法》,據台灣民間積極推動兩岸直航的團體「兩岸直航促進聯合會」一位學者指出,這些法令早已隨著台灣宣告解除戒嚴及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懲治叛亂條例》等而失去續存的法源。後在1990年底由交通部自訂之《人民運輸業輔導辦法》,也只是未經立法程式的行政命令而已。
所以台灣截至目前尚無禁止兩岸直航的法律。為了彌補這嚴重的缺失,國府方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中設置防止條文(第19、20、21條),規定台灣之船舶、航空器等非經許可,不得與大陸地區通航。
2.禁止直航違背民意:
近三年來有關兩岸直航的民意調查中,凡具有公信力之學術研究單位或無預設立場新聞媒體之調查,結果絕大多數民眾贊成直航。
凡行政院陸委會本身及預設立場及帶有恐嚇性條件之調查,則贊成直航民眾成為少數。
附表
民眾對「台灣與大陸直接通航」的看法 |
|||||
單位:% |
|||||
調查時間 |
調查單位 |
問題答項 |
備註 |
||
贊成 |
不贊成 |
其他 |
|||
‘90年6月 |
國科會委託中央研究院 |
54.5 |
15.0 |
30.3 |
|
‘90年6月 |
國是會議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 |
72.2 |
17.5 |
12.3 |
|
‘90年8月 |
《聯合報》 |
54.0 |
21.0 |
25.0 |
|
‘90年10月 |
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 |
66.8 |
19.8 |
1.38 |
|
‘90年10月 |
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 |
16.8 |
66.4 |
16.8 |
在中共要求遮去國旗及不准攜帶任何有中華民國國旗、標識的文件或出版物的情況下 |
‘90年11月 |
中華民國工業總會 |
87.3 |
5.2 |
7.5 |
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工商業者 |
‘91年1月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11.9 |
73.6 |
14.4 |
|
‘91年4月 |
《聯合報》 |
68.0 |
16.0 |
15.2 |
|
|
|
|
|
|
|
|
《中國晚報》 |
63.4 |
21.0 |
15.5 |
|
‘92年2月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25.8 |
60.0 |
14.2 |
在中共不願放棄武力犯台情況下 |
‘92年2月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11.5 |
76.4 |
12.0 |
在中共要求遮去國旗及不准攜帶任何有中華民國國旗、標識的文件或出版物的情況下 |
‘92年2月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21.5 | 62.5 | 15.9 | 兩岸目前仍處對峙狀態下,直航是一項迫切問題 |
‘92年2月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66.3 |
17.2(部份條件實現) 5.7(不需任何條件) |
10.9 |
就整體而言,在中共承諾放棄「武力犯台」,兩岸在國際間相互尊重不排斥,在互惠中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等二項條件都實現後,才開放直航 |
‘92年2月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56.7 |
27.2 |
16.2 |
政府基於國家整體利益或安全之考慮,現階段仍實施兩岸間接通航 |
3.禁止直航的理由缺乏事實根據:
國府面對要求兩岸直航的民意反映,曾先後提出各種說辭,從早期的「直航易被中共滲透」,「直航危及台灣安全」,「直航應考慮國家整體利益」,到「直航是我們的籌碼」,「直航的實現應在國統綱領中程階段」等。
(1)「滲透說」:如果中共要滲透台灣,以現代科技、資訊、交通之發達,無須等待直航,況且直航後人員貨物之往來均在國府檢查監控之下。
(2)「安全說」:目前台灣的安全繫於以下幾個重要因素:1)兩岸的和平穩定。2)國府繼續得到多數民眾的擁護。3)台灣經濟繼續成長繁榮。而直航對上述三項因素都有正面作用。
(3)「整體利益說」:所謂「整體利益」系陸委會答覆「兩岸直航促進聯合會」陳情時的說辭:「現在要求直航是部份人士的個別利益,政府要考量包括『懸掛國旗』、『攜帶國家標誌文件』等有關國家形象、國格等國家整體利益……」。每年百萬人次往返兩岸,台灣70%以上人讚成直航,如何能說成「少數利益」?而「懸旗」、「標誌文件」等乃技術問題,雙方航空公司也都有善意的準備,(以國內班機方式,以航空公司標誌取代國旗)已無所謂國家形象與國格之爭。
(4)「籌碼說」:包括立法院內「集思會」立委在內的國民黨主流派一再主張拿兩岸直航「作為與中共討價還價的籌碼」,同時強調「承認兩岸為對等的政治實體及不封殺台灣在國際社會生存活動的空間情形下,方允兩岸直航」。
此種說法是「欲阻通航,何患無辭」。其一、人民及國家利益豈可作為政治談判之「籌碼」?其二、如果台灣只是要求「生存所必要的」國際貿易、經濟交流等活動空間,中共從未反對封殺(如亞洲銀行、亞太經濟合作理事會及以台澎金馬區域名義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然而國府在國際社會的各種活動,背後都隱藏著企圖以國家名義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陰謀,別說中共,這種賣國行為,海內外稍有民族利益觀念的中國人都不能容忍的。
(5)「『國統綱領』說」:此說才是國府大陸政策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要大陸「放棄四個堅持,承諾放棄武力犯台,對台灣要有善意回應,承認台灣是一個對等的政治實體,承認實行一國兩府,及不封殺國府在國際的活動……」等。換言之,只有大陸能作上述各項承諾,國府始將實行所謂《國家統一綱領》的「中程階段」,才可以進展到包括直航在內的三通四流,否則永遠只停留在沒有時間表的《國統綱領》的「初程階段」--不能直航。
4.直航政策矛盾混亂:
自李登輝至各部會機關到省市、港口、機場,台灣對兩岸直航政策的研究、制定與執行,處處表現出混亂與矛盾。如李登輝在回答『美國之音』記者及法國前總統季斯卡訪問時,均口口聲聲說:「我們並沒有拒絕三通……」,但以他的意旨制定出來的政策卻是處處設限,拒絕三通。此外,如主管經濟計劃的經建會主委郭婉容說「國建六年計劃已把直航因素考量進去」,經濟部站在主管工商企業成敗立場對工商界到大陸投資采積極態度,財政部長王建煊說:「中國大陸的金融市場是中國人的市場」,因此他鼓勵台灣金融業到大陸「開拓新的空間」,交通部(特別是台中港務局)研議後準備了兩岸直航的計劃,均因陸委會的反對,不得不放棄。最近的例子是陸委會也因工商業大力要求而準備開放服務業到陸投資,不過在會議中受到情治單位首長指責而「胎死腹中」。
另一種矛盾來自台灣最大反對黨--民進黨,早期民進黨對於兩岸民眾「返鄉探親」「通郵通航」採取贊成並協助的態度。該黨「現階段中國大陸政策」中第二項第六條中明白表示:「兩岸人民可直接返鄉居住、探親探病、尋親掃墓、觀光旅遊,不必經由第三地,並可直接通郵、通話、通航。」但通過『台獨黨綱』後,該黨立法院黨團各委員在審查《兩岸關係條例》或其他法案時均持相反的立場或故意將兩岸直航作為(國與國之間的國際航線)手段來抗爭。
這種矛盾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民進黨方面當然是「台獨情結」作祟,在國民黨方面主要原因是在蔣經國死後國民黨內部形成「主流派」與「非主流派」的傾軋與爭權。又長久以來的戒嚴政治所造成的「恐共心態」,加上民進黨惡意指責「國民黨出賣台灣」,使國民黨內部誰也不敢肩扛大陸政策成敗的責任,唯恐被扣上「吳三桂」、「施琅」的帽子。只有在「大家都同意」的情形下,包括三通在內的大陸政策,方可實施。
兩岸直航的展望
雖然兩岸直航仍有許多障礙與困難亟待突破與克服,整體來說,直航的前景是樂觀的,理由如下:
1.大陸政治穩定經濟繼續改革開放:
1985至1990年大陸平均經濟成長率為14%、(廣東省為24%)這當然是實施經濟改革,門戶開放的初期效果,以後的績效如何?法國里昂銀行經濟學家詹姆士.渥克說:「如果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繼續實施,未來兩年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將超過12%。這種速度的經濟成長,將在中長期嘉惠大中華經濟圈的地區,台灣與香港無疑是最大的受惠者」。
2.台灣廠商繼續到大陸投資:
大陸有廣闊的土地、豐富的原料以及眾多的勞動人口。而台灣的工商企業正面臨土地缺乏、勞力短缺、環保意識抬頭、設廠成本劇增、台幣升值、利潤縮減的困境,而兩岸同種同文,溝通容易,大陸政府對台商優惠有加,以致數年內已有三千家台商到大陸投資。
據經濟部委託調查的報告,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在短短的時間內約有46.8%承認賺錢,26%承認收支平衡,有27.3%說目前尚在虧損。如果依《遠見》雜誌高希均等學者之親自調查資料,則「有盈餘」的廠商比例達86%,平均設廠11個月後開始有利潤。換言之,在一般投資設廠回收的時效上算是相當不錯的了。另外據台灣親官方的「全國工業總會」對到大陸投資台商所作問卷調查顯示:在經貿政策方面,台商對大陸政府的滿意度高於國府。
3.大企業也將跟進:
除目前約三千家中小型企業在大陸投資設廠外,已有不少大型企業正積極作有計劃的考察,洽談或有具體的行動,如:
(1)石化業:台塑公司王永慶的「海滄投資計劃」。
(2)紡織業:新光集團吳東亮、遠東集團的徐旭東。
(3)百貨業:力霸集團的王令麟、太平洋集團的孫道存。
(4)家電業:如聲寶公司的陳盛鈿、國齊實業的洪敏昌。
(5)金融業:已準備開放保險、銀行等業赴大陸投資,已有二家銀行直接或間接方式在廈門成立。
(6)水泥業:特別是在台灣西部礦料已盡,在東部並無礦區之業者態度最為積極。
此外,尚有出版業、房地產業及科技界、交通運輸業等均以積極的態度作各種大陸投資的計劃與準備,尤其是交通運輸業的航空及輪船公司,早在三、四年前已組團到大陸考察洽談,部份已與大陸相關單位簽署「協定」或採取實際行動。這些廠商在台灣向國府當局力爭兩岸直航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
4.台灣民眾的「大陸熱」歷久不衰:
雖然國府有關單位經常把兩岸如此熱絡的交流定名為「大陸熱」,經常運用各種手法來「降溫」、「打壓」,但民眾的「熱度」始終有增無減。如繼台南安平港附近建築商以「台南將與大陸直航」為宣傳,而使所建房屋銷售率提高後,台中地區建商如法泡製,售屋率與房價比台南更好。在基隆、新竹、鹿港、安平,許多民眾均藉海釣之名往返福州、廈門(其中以直航湄州為最多),24小時內即可來回,只需一張「海釣證」及數千元台幣。至於以正式管道從香港等地來台人數,今年當很輕易就可突破百萬人次。
以上這些實際現象將形成強而有力的民意,這種民意所產生的壓力,將突破任何直航所設下的障礙。
結 語
關於實施直航的方法,兩岸相關單位、港口及工商人士似有不同主張:有人主張先作局部的開放,所謂「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等。有的主張「定點直航」(王永慶、許勝發主張最力),有人則主張全面開放。
其次關於通航可能遭遇的問題:如:國籍、認證、航線、港口、經營、攬貨、稅捐、費率……等,有人認為不易克服。
其實,這些都是技術問題,只要「政策」突破,這些次要的技術問題都可以憑籍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共同商量解決的,只要大家抱著民族的融合為前題,民眾的利益為方針,任何困難都可以解決的。◆
社論
國際政治
科技與中國
兩岸三邊
青年園地
特別報導
連載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