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北一女高二生)
陳潔
(北一女高二生)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來討論:第一,人民民主與女性的政治參與;第二,台灣婦運在意識型態上的危機;第三則是婦運與政運及其他社會運動的互動關係。而三個部分實際上是環環相扣的。
一、人民民主與女性的政治參與
在討論這個問題的同時,我們必須先認知到代議民主制的局限與貧困。
在代議民主制所預設的民主前提下,所有社會運動在進入政治體制內的議場時,無疑地會因受制於既得利益集團所規範出的政治流程,而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代議民主的代理人制度限制了人民民主的實踐也壓抑人民成為政治的主體。因此,體制外的施壓,才能擺脫被動的政治位置,避免在體制內被收編、消化,而真正地發揮作用。
但,女性作為主體參與人民民主的抗爭,必須有明確的自主性及立場。
除了性別問題的關注,在人類共同問題上,女性也必須和男性同樣平等地參與,女性參與不足的民主,不能算是「真民主」,同時,這也是陷阱所在。
婦女解放運動與人民民主、階級解放、種族問題……相互扣合,因為女人與男人皆是具有平等地位的「人」。因此,人民民主、階級解放、種族平等絕對是女性解放的必要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所謂「人類共同的問題」使具有比解除女性被壓迫命運更為重要的的優先或先驗基礎。
漫長的革命抗爭史上,男人們不斷使用「人類所共同面臨的困難」的理由,吸納女性力量達成目標,但卻獨佔成果。否則,他們便為女性主義冠上「布爾喬亞」、「小資產階級女性的運動」之類的罪名,指責女人們不與男人一同為「人類的革命」奮鬥。
然而,這些關注於「人類問題」的「進步男性」卻絲亳不在意在革命來臨之前,婦女所受的壓迫該如何解除。他們自認「階級解放必然也使得女性解放」,解除資本主義下,女性的生產力隨著經濟的景氣與否而被決定的命運。男性的階級解放漠視了傳統性別角色的支配--被支配關係,性別角色不解放,女人永遠無法擺脫被壓迫的命運;家庭的非生產性勞動、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分工(公、私領域)仍然會使得女性的生產力為這個父系體制所壓標,自我完成遭到扼殺,並且牢牢地被固定在私領域的範疇,無法平等地決定全人類的事務。那麼,男人們所宣稱的階級解放、人民民主,只會使女性落入更為龐大的、二分的階級壓迫中。
「個人即政治!」
「讓政治一詞恢復它真正的意義:也就是人群的生活以及對人群中一切關係的思考。所謂握有權力的男性少數集團之間權力的交易,那是和政治一點也不相干的。」
女人們要的是更廣泛的政治運動!拒絕在男性的、公領域的人民民主下被收編和吸納。
二、台灣婦運在意識型態上的危機
台灣婦運在意識型態上的不夠清楚,明顯地影響了其自主性;而自主性的不足,又連帶地危害到意識型態的明確立場。
這個問題可分為兩方面來談。一是婦運團體間意識型態的歧異,二是整個婦運與其他社會運動的對話。
舉個例子來說,在前一陣子反核議題與婦運的結合,可以明顯地看出,雖然同樣是支援、支持環保議題運動的實踐行動,但背後卻包含著一些認識上的衝突。一種理由是:女性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反核是為了救孩子,女性是生命的孕育者。但在激進的女性主義者看來,這樣的理由似乎有神化女性特質與母性(天性)之嫌;環保和女性並非必然的結合,女性並非天生就該比男人愛好和平,母性亦非天性使然。女性完全是基於人類應當追求和平與生態的和諧、生命的尊重而投身環保的行列。
但由於相同的實踐行動與彼此對話的不足,意識型態的歧異並未達到溝通;而又因為婦運團體間沒有處理到這個問題再加上與環保運動的對話也不足,立場始終不夠明確堅定,也因此自主性亦未彰顯出來,甚至處於被動員、被收編的狀態之下。
意識型態的不明確雖然可能吸收較多的群眾,較不激進的面貌或許使群眾更易於接受,但無可避免地,也是運動的致命傷。
三、婦運與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的互動關係
在討論互動關係之前,或許應該先注意到政運與社運、強勢社運與弱勢社運間不愉快的相互剝削情形。
政運挾著豐富的資源對社運採取粗暴的介入態度,將社會運動議題抹上泛政治化的色彩;強勢社運團體和弱勢社運團體間,又不免產生惡質的剝削循環。
惟有在給予各個運動團體充分的自主性,並展開良性的對話下,真正的互動關係才能有良好的影響,進而建立結盟互惠、推動社會進步的結合。
四、結語
「凡是人的問題,皆是女性主義所關注的。」
女性的問題無法抽離於整個大環境、大世界,單獨野中,進行全面的顛覆與改造(當然,這並不意味全然否認過往的歷史和發展),實現人與人之間,無壓迫、無支配、真正平等的理想。◆
社論
國際政治
科技與中國
兩岸三邊
青年園地
特別報導
連載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