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台與台獨的癡心忘想

對所謂「吳三桂事件」之感想

毛鑄倫


個人7月底甫自山東家鄉返回台北,便看到各報刊上登載的一些「怪異」消息,稱有關部門搜集到中共方面的資料,上列有10位台灣的「知名」文化界人士,是受到大陸當局對台統戰單位所器重,「有功」於邇來中共推動的統一工作的。而針對這10位人士,則將考慮在今後限制他們出境(赴大陸)云云。隨後,《自立晚報》即莫名其妙的另外「公佈」了五位中共的「友好人士」,此五人之中竟有三位是中國統一聯盟盟員名譽主席胡秋原先生、執委陳映真和王曉波先生。占「公佈名單」的五分之三。

按坊間媒體上的說法,這五位先生之所以受到兩岸當局的一體「重視」,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在大陸發表的言論,也或許因為他們在台灣發表的言論使然。於是用限制他們出境為可能的懲罰,目的乃是要使他們不再在大陸或台灣發表某種言論。

但是很快的,以上種種說法在受到社會公評之後,主管大陸事務的某些負責官員便公開表示,不會有任何限制性的舉措,也附帶提到「言論自由」一類的原則。這一事件也因此未釀成「風波」。不過,有關官員也透露,他們雖未公佈「十位吳三桂」任何一位的大名,但卻有幾位學界人士在看到這則消息之後,立刻向他們做「澄清」。我們看報上所報導的說法,有關官員似乎因此認為「自清者」是「心虛」的,而這也意味確實有人在大陸說了「對不起」台灣的話,否則何必急忙主動來「解釋」。

這一事件本身其實無甚重要,但內中牽涉到的一些問題還是應該深入討論的。

其一,近幾年兩岸互動頻繁,尤其台灣同胞前往大陸的,為數已至三百萬人次左右,到了大陸都免不了會就「兩岸關係」說說個人意見,當然也免不了言人人殊,但大致上不脫包括對兩岸政治的批評、建議。總的來看,這對促進兩岸通過相互瞭解而走上統一是有利的。而兩岸的某些單位保持其對這些意見的注意,也是職司所在,無可厚非。大陸方面如果較欣賞主張或強調中國應該較快較好的和平統一起來的一些言論;台灣方面如果較欣賞主張或強調中共當局應該較快較好的改革開放與民主化的一些言論,則更都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它也就是如此。

然如果在當前兩岸和解交流的主趨勢之下,卻仍放不下「內戰心態」,惟恐有人利用現階段還是「單向交流」的情況,在對方那兒說了什麼於己不利的話,因此就要設法監控,甚至要找出什麼人來威嚇一下,恐怕只是於事無補開倒車的愚行。

這也就是說,不管中共方面有沒有那份「文件」,台灣有關單位有沒有「搜集」到那份文件,都不應該也不必要大驚小怪。我們對先前在台灣報刊上出現的自作聰明瞎起哄的捕風捉影式的報導,自是不齒於其所企圖者;對有司稍後的急忙辯解,也感覺到其流露出的一種「心虛」。令人慨歎。

其二,今天擺在兩岸中國人面前的,只有國家統一此一大問題,大家對這個大問題,在態度上理當嚴肅誠懇,主政人士尤其應該養成聽聽別人怎麼說的謙沖態度,不宜黨同伐異,自我設限。坦白言之,在台灣主張國家統一、民族和解的統一聯盟或其他許多統派朋友,長期以來是處在一種被壓抑、被封殺、被惡意曲解的劣勢之下。所幸兩岸情勢確已趨向和緩,且至少居台灣人士可以依自由意願赴大陸探親訪問與舉辦研討活動,可以比較實在的讓大陸人士瞭解,相對的彌補了兩岸主政當局在資訊不足或偏誤的情況下,可能制訂出不恰當的政策的缺失。這當然是一件可予高度肯定的好事。

我們認為,台灣的主政當局或主政人士,必須注意到這一層面,否則即難免陷入閉門造車,自外於中國歷史與民族的前進軌道,致遭不測之險。而且如果台灣的主政當局確有誠意決心於中國統一,便應該相對的開放大陸各界人士來台,提供他們相同於台胞在大陸的待遇,為統一營造積極有利的條件。即使囿於小我利益之考慮而不肯如此,也不應該輕率的引用別有居心人士的說詞,更深更苛的傷害主張統一的愛國者。

其三,絕大多數的統派人士,在大陸與在台灣的言論是一致的。我們建議有關單位詳實比對諸如胡秋原、陳映真、王曉波等先生在台灣與在大陸的公開發言與所發表的文字。撇開言論自由不談,他們的講話與文字幾乎完全都是在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兼顧到兩岸同胞與主政當局的利益福祉的,又何罪之有?事實上,大陸上也有人並不以他們的言論、主張為然,但無不肯定他們忠於全中國人民、熱愛中國(包括兩岸)的光明情操,而不以政治色彩塗抹他們。可歎的是,何以台灣方面卻總是不斷的有這樣那樣的對他們抹黑抹紅的小動作?令人費解。

我們認為,像這樣的不愉快之事,是不可能挫折他們的意志與理想的,也更不可能挫折中國走向統一的進程,只反襯出台灣內部少數人不切實際的台獨、獨台癡心妄想,以及因為這種妄想而衍生出的愚蠢言行,已經失去任何權威性與誘惑力,即將被兩岸人民與歷史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