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關係升溫與德國新外交

胡旭東


德國外長根舍2月中旬對日本作了為期三天的訪問,並在東京發出豪言,德日兩國必須讓世人明白,它們這對戰後崛起的「經濟巨人」,已不再是「政治侏儒」。

根舍此次訪問與日本外相渡邊達成一致,兩國今後每年將至少舉行兩次外長會晤,以協調兩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雙方還宣佈,在渡邊今年7月回訪德國後,德國總理科爾將於10月訪問日本。輿論認為,根舍六年多來對日本的首次訪問是德日兩國政治關係的轉折點,此後兩國關係將迅速「升溫」,正如根舍在訪問結束時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所說,兩國現在「比過去靠得更近了,而且有了更多的共同之處」。可以預見,由於兩國在戰後近似的發展和相同的地位,以及在國際新形勢下的共同利益,兩國今後將進一步互相依賴和配合,聯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謀求更重要的「角色」。

德日兩國政治關係的「升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國外交政策的新動向。德國有影響的《法蘭克福匯報》在評論中指出,根舍此行說明,德國的東方政策已經越過西伯利亞的海岸線和日本海,延伸到了東京。

在兩德統一時近一年後的今天,德國以其近八千萬的人口和相當於英、法兩國總和的經濟實力,再加上蘇聯的解體,已經成了歐洲無可爭議的第一大國,東歐形勢的劇變和對四方依賴的加深使德國「近水樓台先得月」,其政治和經濟勢力在東歐得到迅速擴張。有統計數字表明,德國目前在這一地區的貸款已超過一千億德國馬克,占西方援助總額的一半左右。德國企業在捷克斯洛伐克已經成了獨一無二的最大投資者,在波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德國的勢力同樣以不可阻擋的勢頭擴展。德國去年聖誕節前不顧聯合國的阻撓和美、英等盟國的反對,冒著外交上被孤立的風險率先承認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獨立,更是這種勢力擴張的有力明證。

不僅如此,德國仍在進一步覬覦著亞洲乃至整個世界。德國總理科爾1月23日在接待外國記者時宣稱,由於德國地位的上升,德國應在亞洲和拉丁美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本月5日接受日本《朝日新聞》社記者採訪時再次表示,德國的國際責任「將不僅僅局限於歐洲」,他希望日本與德國一起,「在各個領域內為世界作出貢獻」,包括解決地區性爭端。

德國自去年底前開始在外交上咄咄逼人,自行其事,已引起西方盟國的不滿和周邊鄰國的疑懼,尤其是在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剛剛簽署政治聯盟和經貨聯盟兩個條約,規定歐共體各國在政治和外交上要一致對外,在經濟和貨幣政策上要協調行動之後不久,德國就一意孤行擅自決定承認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獨立,並把兩項指導性利率抵押貸款利率提到了歷史最高點,招致了西方的強烈抗議。西方輿論普遍認為,這是波恩政府自1949年建國以後首次在外交上作出的「單獨行動」,波恩終於向美國等盟國大聲地喊出了一個「不」字。

德國已不再是統一之前或統一最初階段那個謹小慎微的德國,也不再對「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政治意圖加以掩飾。科爾一再要求修改《基本法》(德國憲法),使聯邦國防軍能到北約以外的地區活動,德國政府要求推廣德語,使它成為歐共體會議用語,德國還在幕後活動,意欲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科爾毫不違言,「在政治上增加了份量」的德國應該「承擔起與之相應的責任」。

德國希望永遠告別「政治侏儒」的歷史,最好的「盟友」無疑是具有同樣命運與願望的日本。有消息說,德國有意與日本結成「戰略聯盟」。由此看來,德日這對戰後的「畸形兒」出於共同的利益,在新形勢下聯手在政治上謀取更大「角色」,已勢在必行。◆

社論

美國的全球戰略

憲政爭議

中國海權

兩岸關係和統獨關係

青年論壇

文化與知識份子

連載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