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主義統派的尷尬處境!

兼論台獨運動的階級本質

吳俊宏
(勞動黨中央黨部幹事)


近來隨著國內外政治形勢的遽變,島內的統派出現了許多種,有「社會主義統派」,有「民族主義統派」,有「省籍情結下的統派」,有所謂的「大國沙文主義統派」,有國民黨內「非主流派的統派」,也有國民黨主流派的「獨台的統派」。這些派別雖都被稱為統派,但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政治目的。

這其中社會主義統派由於其站在人民的立場,因此曾經是日據時代及50年代白色恐怖大整肅前,台灣社會運動的主力,但時至今日,它已不復當年盛勢,它已淪為社會運動中不被重視的一支隊伍,僅靠著50年代白色恐怖下倖存的一批人及少數新覺醒的一代,在勉強肩負著使命,踽踽前進。之所以如此,原因大概如下:

一、50年代的白色恐怖大整肅,台灣的左翼份子被消滅殆盡,左翼思想也在其後的反共西化教育下,形成斷層。

二、幾十年來,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由於在國際冷戰對峙下,缺乏順暢的發展空間,和本身所犯的發展策略的錯失,而導致這幾年的崩盤現象,社會主義的基本精神遂被誤解,社會主義的制度也被視為是錯誤的。

三、統派在上述許多派別的混淆下,社會主義統派的意義也被扭曲掉了,其正當性也在獨派聲勢的瀰漫下被淹沒掉了。

四、40年來附庸於美國和日本建構起來的台灣政經結構的發展,造就了獨派運動的壯大,近幾年來,台獨主張已儼然成為台灣社會民主運動的最高道德準則。

五、美國分裂中國的對台政策所營造的意識型態宣傳下,青年一代遂被導向美國對台政策的價值觀。

因此社會主義統派在當前的政治形勢下,處境一直很尷尬。

坐牢長達34年又7個月的林書揚先生,居然被他四十多年前的高中同學,揶揄地問說:「你到底拿了國民黨多少錢,怎麼如此熱衷統一。」對林書揚來說,為了政治理念被統治者關了那麼久,他只覺得這是歷史進程中個人的一個小小悲劇,沒什麼值得特別傷歎的,然而被同儕以這般口氣相詰問,卻令他久久不能釋懷。

被稱為「街頭小霸王」的台灣民主鬥士林正杰立委,也由於其執著的非台獨立場,而難以見容於獨派意識瀰漫的民進黨,幾經隱忍周折,終至不得不宣佈退出。民進黨是林正杰付出了多少心血,嘗盡了多少酸楚,參與建立的,如今退出,對他來說與其說是解脫,不如說是相當孤寂而痛苦的抉擇。

統派大將陳映真一生為台灣本土奮鬥的精神,除了被監禁七年可為證明外,還散見於其小說及其主編的《人間雜誌》上,然而某日應邀到台大演講;雖事理論證,振振有詞,也搏得現場聽眾多數的掌聲,但終究免不了招來獨派人士一陣噓聲,為此陳映真曾自嘲他只贏得嘴巴並沒有贏得心。

除此而外,對於更多民主運動中的社會主義統派來說,常有著刻骨的體驗,那就是不能隨便表明自己的統派立場,否則,隨時隨地都可能被還以排斥的眼光,甚至被指為出賣台灣的台奸,是中共的走狗,是併吞派。好像主張統一的人就是有問題的,而主張獨立的人才是代表正義的一方。看來台獨運動演變至今已不是單純的政治訴求而已,它已被昇華為宗教性的道德層面了。

社會主義統派之所以面臨這樣的尷尬局面,主要是和近幾年來獨派聲勢的壯大有關。獨派聲勢之所以壯大,是由於40年來台灣政經結構的演變所促成,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三點:

一、是台灣中智階級的形成壯大及其所具有的反集權壟斷及反共的雙重本質。

二、是國民黨長期的獨裁統治及經濟壟斷,使得民間存在著一般反國民黨意識。

三、是中國大陸人民物質生活上的較台灣落後及政治上的官僚腐化,使台灣一般大眾萌生分離或維持現狀的意識。

茲就以上三點論述之。

所謂中智階級(或稱中產階級),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中小企業主,一部分是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高級知識份子。

由於他們的經濟處境,中小企業主在政治上的雙重性格,就自然而然的被規定了下來,一方面它希望壓制工資的成長,遏止工運的發展,一方面它必須全力衝擊國民黨的集權壟斷體制,好讓自己取得較大的生存空間,這就構成中小企業的反國民黨反共的雙重屬性。

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高級知識份子,指的是具有專業知識及科技背景,任職於政府機構、企業部門之高級管理人員或科技人才,以及學術單位之教授、研究人員或高所得之自由職業如律師、醫師、會計師……等,這些人雖不是企業主,卻是支領高所得者,其成長過程中,由於台灣特殊的政經背景,產生了如下三點特性:

一、由於從小在國民黨反共西化教育下成長,其對中國大陸,有著深深的疑慮與排斥,這兩年來國際社會主義陣營的崩盤,更加深了他們的這種心理。

二、戰後台灣在新殖民地半資本主義體制的建立下,歐美自由主義的價值觀主導台灣知識界,而這批人中很多是留學歐美回來的,目睹歐美資本主義式的自由民主方式,遂產生對國民黨獨裁體制的強烈批判性格。

三、最重要一點是,由於台灣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的擴大,相應的經理人才成為企業所必需,又由於科技乃當今企業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科技人才也成為企業的寵兒,於是這些人在學有專精之後,得以位居要津,成為企業受僱人員的高所得者,所謂「受雇階級的階層化」現象因而出現。這樣一批人由於經濟利益的中間位置,常在對事物的思考模式及價值觀上和企業主有著共通的立場。

因而戰後新成長的高級知識份子,本質上也有著反共反國民黨的雙重性格。

以上中小企業主及高級知識份子構成的中智階級,約占台灣就業人口數的20-30%之間,由於台灣工業化的發展,國民所得的提高,大眾消費社會的確立,耐久消費財的普及化等等,使得此類階級的中產意識,逐漸瀰漫至中下階級的受僱人員中,形成旅日經濟學者劉進慶所謂的「中流意識」,此中流意識所瀰漫的人口數據估計約達50-60%之間。

中智階級由於其階級本質的規定,和國民黨壟斷階級有著難以休兵的矛盾,幾十年來它是台灣民主運動的主導力量,為台灣社會的打破威權體制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然而也由於其中間階級的自私性,對於弱勢階級的運動,常扮演著排斥或有限度支持的保守性格。

一個階級在其運動的過程中,必然不斷地在思索建構合乎其階級利益,遂行其階級意志的各種理論體系,用以合理化其階級行為,並以之號召動員其階級及其他同盟階級之力量。歐洲早期資產階級在對抗封建王朝時就是如此,所謂的自然權利論、天賦人權說、社會契約說……等都是在其階級運動中建構起來的。台灣的中智階級亦是如此,在美國對台政策指導下,為了遂行其反共反國民黨的雙重本質,採取民族運動的形式,提出「台灣獨立論」,似乎是當前台灣客觀政治形勢中的最佳選擇,並且在「台灣獨立」的前提設定下,逐漸地構築各項具體內容,如「台灣民族論」、「台灣主權獨立論」、「台灣地位未定論」,1895年的「台灣民主國」乃是台灣人民主張獨立的史證……等等,這些立論雖尚顯得生澀牽強,但在當前台灣內外的特殊政治環境的激盪下,卻也產生了莫大的作用,引起相當群眾的共鳴。

此特殊的政治環境導因於兩項因素,一是國民黨本身,一是中國大陸的現實狀況。

就國民黨來說,二二八事件以及遷台後的高壓獨裁壟斷統治,黨員的官僚貪污腐化等等,已在台灣人民心中激起了一股相當濃郁的反國民黨意識,這股反國民黨意識,剛好由於國民黨的外省屬性,而被以「省籍矛盾」的方式表現出來,台灣早期地方選舉中,「台灣人」的訴求,一直是選戰中的有利武器,及至最近雖然李登輝已當上總統,大批台灣人也已登上中央及地方之主管位置,如郝柏村所說的「台灣人已出頭天了」,但是「勇敢的台灣人」、「有尊嚴的台灣人」、「台灣人要出頭天」……等訴求還是到處可見。

此種「台灣人」、「外省人」的省籍矛盾,在獨立運動者的刻意經營下,遂轉化為「台灣人」「中國人」的民族矛盾了。

就中國大陸方面來說,自從1949年建立一個基礎相當薄弱的社會主義國家後,正欲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卻即刻被捲入韓戰、越戰、面臨國際的冷戰對峙,和封鎖,除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外,後又受到蘇聯大軍壓境的威脅。為了國家的生存,為了民族的獨立自主,不得不採取高度集中的手段,以凝聚有限的國家資源,集中運用於國防軍需。為了集中,經濟上不得不捨自然的市場經濟,而採人為的計劃經濟,政治上不得不犧牲人民的民主生活,而採一黨專政,如此40年下來,國家獨立了,民族自主了,但人民的經濟生活也被犧牲了,老百姓好長一段時期,物質上一直處於相當匱乏狀態,政治上也由於長期的一黨專政而滋生了官僚現象,於是在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後,各種隱藏的負面因素,一一浮現,官吏的貪污、官倒、走後門、要回扣……等現象,猶如早期的台灣,處處可聞,人民生活水準比台灣差上一大截,老百姓爭逐於蠅頭小利,知識份子崇拜資本主義……等現象,凡去過大陸的人或多或少都會體會到。因而在現實主義心理的衡量下,台灣一般大眾大都會產生維持現狀或與大陸分離的意識,一項民意測驗顯示,贊成獨立的佔6%,贊成維持現狀,先交流再統一的佔82%,贊成立即統一的佔7%,這種意識情況也給了台獨運動者一個活生生的機會,得以充分宣揚其台獨主張。

由於中智階級的壯大及其雙重本質,由於民間的反國民黨意識,由於國民黨具有的外省屬性,由於中國大陸人民物質生活上較台灣落後,政治上的官僚等因素,遂形成今日台獨聲勢的高漲,也造成了社會主義統派的尷尬處境。

除非改變其附庸於美日的政經結構和意識型態價值觀,這就需要兩岸經濟進一步的掛勾和充分的交流互信,否則,就中智階級來說,營造宣揚與中國大陸分離的獨立主張,乃是其階級運動客觀規律的必然取向。但對於站在弱勢階級而非中智階級立場的社會主義統派來說,對於以上各種因素,則有著不同的思考方式及不同的對待態度,對於國民黨的獨裁壟斷,社會主義統派堅持其一貫的批判態度,而且其批判深度更及於當前資本主義惡質化的金權政治,至於對中國大陸當今的各種弊端,社會主義統派不像中智階級那樣,即刻的抓住這些弊端為藉口,要和中國大陸劃清界線,說「台灣民族」已非中國民族了,說統一一定會降低台灣生活水準,說統一即是併吞……等等。社會主義統派是從歷史的理解上,瞭解到中國大陸今日的問題,實是過去幾十年來大陸同胞為抵抗帝國主義的威脅,縮衣節食忍饑挨餓地保衛國家獨立民族自主,所導致的負面影響,因而對於大陸同胞過去的堅忍奮鬥,讓中華民族不再遭受外侮,社會主義統派致以最高之敬意,對於其官僚腐敗的一面,則採取嚴厲之批判態度,對於其民生上的較落後現象,則寄予同情關懷的心理,而非採取鄙視的態度。對於中國統一的問題,則在考量兩岸現實的狀況下,如何找出一條適當的統一方式,以能共同提升兩岸人民的生活水平,此乃社會主義統派努力之目標。

當然,社會主義統派在這種情境下,得不到多數台灣人民的認同,處處遭到冷眼相待。社會主義統派從50年代至今,其在對抗國民黨的獨裁統治過程中,所受到的迫害與犧牲,可謂千百倍於獨派人士,雖然目前他們感到孤獨,感到無奈,但他們仍然滿懷希望的向前走,因為他們相信,台灣社會在當前這一波對抗國民黨的威權本質的矛盾,一旦解決之後,下一波國家統一和社會平等的矛盾將接踵而至,而這就是他們等待的舞台。◆

社論

美國的全球戰略

憲政爭議

中國海權

兩岸關係和統獨關係

青年論壇

文化與知識份子

連載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