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與陝北黃土高原

論陝北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張豈之
(中國西北大學校長)


人們常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其實這還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如果用審慎的歷史眼光和實事求是的治史態度溯本求源的話,則應該說:陝北黃土高原才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我們知道,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出生於陝北黃土高原,黃帝族主要活動於陝北黃土高原,黃帝逝世後安葬於今黃陵縣橋山,此後,歷代緬懷先祖創業之功,多到黃帝陵進行祭奠。因此,在論述陝北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時,就以黃帝為中心談幾點看法。

第一,黃帝出生於陝北黃土高原

在人類歷史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優美動聽的遠古傳說,而每個民族的遠古傳說又都有一種濃厚的神奇色彩,儘管由於活動地域、生存環境、風俗習尚方面的不同而得他們的遠古傳說在具體內容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別,但是,世界各民族的遠古傳說都具有以「神格」為中心的特性,換言之,它昭示給後人的都是一種神人交織的畫面。中國遠古傳說中的黃帝也是如此。

據《大戴禮》記載:「宰我問於孔子曰:『予聞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勞勤心力耳目,用水火材物,生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又據《太平御覽》卷七九引《屍子》云:「子貢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計而耦,不約而成,此之謂四面。』」由上述孔子與其弟子的對話內容,不難看出黃帝曾經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過的人。綜觀《國語》、《史記》、《帝王世紀》、《通鑒外紀》等史書,都可證實黃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人物。

隨著歲月的推移,黃帝部族日益壯大,發展成活動於黃河流域的華夏族,黃帝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以至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人們就採用各種方法予以美化,使他成為一位超乎凡人的神。幾千年來,在中國人心目中佔據重要地位的黃帝,正是歷史上真正的黃帝與傳說神話了的黃帝。

今天我們就必須透過傳說神話的現象,考查歷史上真正的黃帝。

我國歷史記載最早論及黃帝出生的是《國語.晉語》,該篇說:「昔少典娶於有嬌氏,生黃帝。」《史記.五帝本紀》說:「昔典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此外,《帝王世紀》、《軒轅黃帝傳》、《路史》等書云,有嬌氏女附室感大電生黃帝於壽丘。這種說法雖不一定完全正確,但卻反映了一個重要史實:黃帝出生在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

關於黃帝的出生地,迄今尚無定論。綜括諸家之言,主要有山東壽丘說、甘肅天水說。《史記.五帝本紀》索隱引皇甫謐謂:「黃帝生於壽丘」,《通鑒外紀》、《軒轅黃帝傳》、《路史.前紀七》均主其說。其實這種說法勢難成立。第一,黃帝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當時山東是夷人的主要活動地區,作為姬姓少典族後裔的黃帝怎能出生於夷人的主要活動地區。第二,從考古發現看,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北方人主要居住在黃河支流的二級台地上,而山東處於黃河下游,在那洪水浩蕩的年代裡,下游兩岸怎能有人類居住。此外,在山東黃河支流兩岸很少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也可說明這一點。第三,從歷史上看,在周成王以前,沒有跡象表明姬姓勢力已發展到山東境內。

在山東壽丘說之外,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渭水注》條云:「黃帝生於天水。」這是一條孤證,遍閱有關文獻,沒有其它材料能證實酈道元的天水說。

那麼,黃帝究竟生於何地呢?我們提出黃帝出生於黃土高原說,並因土色黃而稱黃帝,以供進一步探討。

第二,黃帝族主要活動於陝北黃土高原

陝北黃土高原群山連綿,溝壑縱橫,北有橫山、白于山,西有子什嶺,東南有黃龍山,形成一馬蹄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古土壤分析表明,第四紀中、上更新世時期,各地的氣候較現在濕潤,如果在石器時代,陝北高原的自然環境像今天的丘陵溝壑,禿嶺疲僻,風沙出沒,則遠古時期的人實難生存。

據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在無定河上游紅柳河的大溝灣,無定河中游的橫山、米脂、綏德以及榆林的油房頭、魚和堡,神木的永興堡、吳堡的宋家川等地都有發現。黃陵縣文化遺址繁多,遍佈大小河川,一般處於河流兩邊的第二台地上。尤其是橋山之上及其周圍,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居多,這都說明黃陵地區在黃帝時期及其以前就有人類居住。

第三,黃帝逝世後安葬於陝北黃土高原

《史記.五帝本紀》雖有「黃帝崩,葬橋山」的記載,但卻未指明橋山的方位和隸屬郡縣,給後世留下一個難題,又因為人們為了紀念黃帝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或立主、建廟、置園而祭,或起土為陵而祀,使得問題複雜化;還因為陵廟所在地郡縣疆域變遷和記載失誤,所以從漢代以後,關於黃帝陵廟的所在地就產生了不同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史地學家也難以道其詳。

概括而言,歷來關於黃帝陵廟所在地有陝西、甘肅、河北、山東、河南說。我主張陝西黃陵縣橋山說,對於陝西安定說也予以支持,使上述矛盾共存,待進一步求得共識。對於甘肅說,則遵重清乾隆《正寧縣志》提出的:橋山在縣東七十里,黃帝陵在橋山之說。對於河北說,則確認其有廟無陵。對於山東說和河南說,則認為是附會黃帝傳說神話所致,且產生時代較晚,不足為據。

第四,後人祭黃帝陵於橋山

黃帝崩,葬橋山。表示了人們對黃帝的悼念,此後人們對黃帝陵祭奠,應在情理之中,但是,早期的史料缺乏,只能從戰國時講起。

近幾年來,有人提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致祭「黃帝祠」。我們遍閱有關史籍,查無實據。假若這種說法出於文藝作品,原無可無不可,而出於史,則是我們要予以澄清並堅決反對之事。其實《史記》、《漢書》等史籍尚有一些線索,如秦靈公三年(公元前422年),曾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秦末農民起義時,劉邦立為沛公時,曾到橋山黃帝陵進行祭祀。今黃帝陵廟的掛甲柏、祈仙台,傳說都與漢武帝有關。此後的祭祀或續或斷,茲不贅述。

公元1369年,朱元璋即位,建都南京,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史稱明太祖。明太祖在大興百神之祀的計劃中,根據經典所載,考黃帝陵在橋山,於是遣中書管勾甘,赴黃帝陵致祭。這次留下的祭文,成為後世所見祭文時代最早之作。此後直到當今,祭陵活動連綿不斷。

以上所述,只是在研究陝北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有關黃帝的幾個問題。希望國外學者和海峽兩岸的黃帝子孫就此共同探討,進行交流,得出一個較為完整的科學結論。

(作者張豈之,西北大學校長,著有《儒家思想史》多種)

社論

美國的全球戰略

憲政爭議

中國海權

兩岸關係和統獨關係

青年論壇

文化與知識份子

連載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