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五:費縣毛紡織廠
14日上午參觀了九間棚之後即離開平邑縣,下午順道走訪了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費縣〔註49〕的毛紡織廠和盛產山楂的桃園村。
該廠是家國營企業,是山東省紡織工業廳定點的粗梳毛紡織重點企業,1988年被山東省命為省級先進企業,所以是個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國營企業。在國營企業紛傳虧損的今天,參觀一家卓有成效的國營企業,瞭解它如何取得成功將是很有啟發性的。
廠書記王法義介紹說,該廠創設於1982年,國家投資七百多萬。目前廠區佔地面積8.2萬平方米,擁有織機83台,固定資產3,200萬元,年產值6,500萬元,年創利稅2,500萬元。現有職工1,600人,工程技術人員近百人,高級技術人員40十多人,是中一級規模的企業,目前生產40多種品種,三百多種花色。產品內銷為主,暢銷全國18個省市。三百多個廠家,現在已通過深圳外銷東南亞各國。
根據王書記的介紹,該廠成功的原因主要可歸結為下列幾點:
第一、立足當地資源優勢:例如臨沂地區盛產長毛兔,飼養量四百多萬隻,年產兔毛850多噸,因此兔毛供應充裕穩定,該廠充分發揮這項優勢,年產兔毛紗四百噸,成為費縣兔毛紡紗龍頭廠。
第二、科技興工:該廠與星火計劃〔註50〕掛鉤,費縣於86年承擔了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引進繁殖良種細毛羊〔註51〕,87年通過省級驗收,所以羊毛紗也是該廠主要產品。為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該廠從德國和義大利進口全套國際先進設備,使該廠成為從羊毛選洗到毛呢染整的全能廠。
在星火計劃下,該廠還辦職工培訓班,聘請大專院校的教授和科研機構的專家來廠講授,解答生產上碰到的技術難題,這對提高產品質量或發展新產品都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利用外資:該廠資金雄厚,例如世界銀行作為扶貧項目,在該廠投資150萬美元,60年歸還,所購設備將於91年底運到。
由上可見,該廠已具備一個現代企業必備的硬件,但是王書記更強調該廠的軟件,即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管理方法,他是個大學畢業生,在該廠幹過廠長,具體抓過生產,所以是個既專又紅的標準領導。以他這種背景來談企業管理,當然不會流於教條式的空談。
首先,他向我澄清目前一般人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國營企業的偏見,他強調企業管理的根本問題還是在人,人的思想正確,企業就一定可以搞上去,如果職工勤勞、節儉、苦幹、實幹、遵法守紀,生產有什麼理由上不去?所以,王書記強調政治思想教育,他認為管理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工作做得好,生產自然上去了,人的工作做不好,即使有再先進的設備,充裕的資金,生產也很難搞上去。
他說,他不但贊成而且積極引進資本主義制度的好處,比如市場機制沒有什麼不能同社會主義制度結合的,該廠就引進了市場機制。現在一般都說國營企業的效益不高,他的廠沒有這個問題,就他長期在國營企業工作的經驗來看,這是對國營企業嚴重偏見,成見。他特別突出該廠管理方面的三大特色:
第一、民主管理:雖然實行廠長制,但工會和職工會有權參與決策過程,生產計劃一般都兩上兩下,經過民主討論後領導與職工取得共識才定下來,所以生產計劃能夠落實。
第二、保證生活:職工的生活、住房,全由廠方包下來,結婚須申請,批准後分配住房,所以職工的生活安定,工作的情緒穩定,工作的熱情和意願很強。這看來仍然是一種鐵飯碗,但是職工原有的依賴性和惰性被糾正了。
第三、共同富裕:廠長和領導的薪水不高,甚至有時低於技術人員或職工。一般情況下,領導和職工工資的差距不大,但也與經濟效益掛鉤,在特殊情況下,如有特殊技術,特殊貢獻,可領取高工資,以發揮職工的積極性,所以領導與職工的矛盾不大。這是一種新的大鍋飯,因為已經不再是「幹不幹,一個樣」了。
在這樣的工資制度下,擔任領導的需要有很高的政治覺悟。拿王書記來說,他對錢的觀念一向很淡,從來不計較工資,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拿多少錢。他的工資向由辦公室主任代領,自己很少過問。他說錢這個東西固然很有用,但錢多了也沒有什麼用,以費縣目前的生活水平而言,數口之家每月五、六十元即可應付,一般職工每月百元左右的工資,生活過得去的。
聽了王書記的一番高論,看到他平易近人。樸實無華的民主作風,使我深深感到一個社會主義企業家和一個資本主義企業家,他們在思想、風格和世界觀上是多麼的不同。這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國營企業都能實行王書記所講的那樣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管理制度,中國國營企業的經濟效益還有什麼理由搞不上去?
實例六:桃園村
桃園村是費縣員外鄉的一個山村〔註52〕,全村現有243戶,760人,過去靠輸出勞務為生,每天僅賺85分,不到一元,改革前,人均收入不到70元,是個窮山村。改革後,人均收入年年增加,這幾年已躍升到一千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桃園村同九間棚村的老底子都很薄,都是一窮二白,搞改革以後,結果桃園村的人均收入比九間棚的尤有過之,還多了兩百元,於此可見,桃園村脫貧致富的經驗同樣的彌足珍貴。
我問該村陳支書,他們是怎樣取得這樣大的奇蹟的。陳支書是個農民企業家,平易樸實,誠懇和靄,有問必答。根據他的分析,桃園村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歸因於下列幾點:
第一、自然條件相對優越:不像九間棚位於懸崖絕壁之上,桃園村位於山坳和山坡之間,所以比較易於開發,易於架電、修路、引水。
第二、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靠山吃山,這裡的山盛產山楂,所以他們就決定種植山楂,使山楂成為他們的支柱產業。
第三、科技興農:在決定山楂為他們脫貧的突破口後,他們就在星火計劃的支持下,炸山添土,一個坑一棵山楂。陳書記站在山腰上,指著滿山滿谷的山楂說,山坡原來全是石頭,要在這一大片的石頭山坡上種植山楂,首先必須把石頭移掉,整山治山,從根本上改造山坡的自然生態條件。所以他們就用炸藥把山石炸掉,然後從山下把土背上山,平整了十幾萬個坑,種了十幾萬棵山楂,就這樣建立了桃園村的支柱產業。現在,桃園村已是個聞名全省甚至全國的山楂村了。如果說,沂蒙是山楂之鄉,桃園村即是沂蒙山楂的主要產地。
第四、雙層經營體制:實行家庭承包制,開闢出來的土地全村集體所有,公平分配,逐戶按人口承包,嚴格管理,定期檢查。所需服務,如噴灑殺蟲劑、銷售、施肥等由大隊統一提供。
第五、重視政治思想:在該村會客室四周的牆壁上,除掛著毛澤東的像,還貼了「黨員之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廉潔勤政、艱苦創業」、「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桃園村黨支部達標升級措施」、「幹部清廉守則」、「支部書記職責」、「黨員的權利」等標語、口號、規章和行為守則等,予人很強烈的政治氣氛,這要算我走訪過的所有的村、鎮、鄉中最重視思想教育在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的村莊了。
就是這樣,陳支書在過去幾年帶領村民創造了奇蹟,實現人均千元的目標,擺脫了貧困,走上了小康之路。
實例七:羅莊鎮
8月15日來到了沂蒙山區的文化古城臨沂市〔註53〕。由於我在荷澤地區和臨沂地區所參觀的企業不是村、鎮集體企業就是國營企業,所以我向接待方面表示希望參觀一個個體企業。於是,臨沂市接待單位就把我帶到了位於臨沂市城南11公里處。號稱山東第一鎮羅莊鎮〔註54〕,採訪沈泉莊村的一個百萬元戶,王廷江。
令我微感意外的是,向我介紹沈泉莊村情況的不是王廷江本人,而是羅莊鎮鎮長王守典。王鎮長是個中年人,溫文爾雅,穿著入時,一眼就看得出來是個見多識廣、精明幹練的知識分子。他不愧為山東第一鎮的鎮長,我私下很為羅莊鎮能有這樣一位具有現代氣質的領導而慶幸!
王鎮長首先向我介紹他所領導的羅莊鎮的發跡史。羅莊鎮於1972年建鎮,現有28個自然村,46,000多人,耕地面積38,000畝。改革開放前,是個殘破窮困的鎮市,人均收入只有69元。改革開放後實現了四次飛躍,才挖掉窮根子,種下了富根子。
第一次飛躍是1978年。以前死抱農田作文章,全鎮的勁都使在農業上,結果還是沒有摘掉窮帽子。78年改弦更張,從單純抓農改為抓農副業,走以工促農的路子,開始經辦鄉鎮企業。
第二次飛躍是1980年。羅莊人起初不懂什麼是商品,所以思想上仍然跳不出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的「農」字的老圈子,不帶農字的產品不搞,不帶農字的項目不上,結果以工促農的設想落空。80年開始從「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轉為「圍繞市場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從而使鄉鎮企業大步邁進。企業年產值較79年增長4.9倍,人均收入達到453元,較78年增長5.5倍。
第三次飛躍是1984年。鄉鎮企業加速農業的機械化和承包制帶起的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使羅莊農村出現大批剩餘勞動力。為吸收這批勞動力,於是從「抓鎮辦企業」,轉為「村、戶、聯戶一齊抓,同時上」。這樣,羅莊就出現了「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新型農民,從而加快了致富的步伐。84年底,鄉鎮企業職工人數達10,400多人,占勞力總數的69%,人均收入增至736元。
第四次飛躍是985年。羅莊經濟到了如何進一步擴大發展的規模經濟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85年起從「獨家自辦企業」轉為「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的經濟技術聯合。到88年底,鎮辦企業已有中外合資企業四家,工貿聯營企業八家,引進外資六千多萬美元,並從日本、西德、美國、義大利引進了毛紡羽絨、棉紡成套的先進設備,這對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能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88年完成產值4.9億元,較84年增長六培,人均收入近千元,90年產值達8.6億,人均收入突破千元達1,200元。
上述四次飛躍使羅莊經濟產生了質的深刻變化,大概可以歸結為下列幾點:
第一、改變了全鎮農村單一農業的產業結構,開創了農、企兩分天下的大勢;
第二、改變了全鎮農村的經濟結構,使個體企業、聯戶企業加入了村辦、鎮辦的行列;
第三、安置了全鎮農村大量的剩餘勞動力;
第四、促進了全鎮農業的現代化;
第五、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此外,還促進了全鎮的精神文明建設如教育事業,集體福利事業等,加速了鎮政建設,豐富了全鎮人民的物質生活。於此可見,鄉鎮企業的功用真是大矣哉!
羅莊鎮通過鄉鎮企業脫貧致富,為中國農村城市化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路子,這條道路肯定是有普遍意義的。
最後針對我採訪的個體戶的主體,王鎮長特別強調:該鎮在發展農村商品生產中,總的指導思想是發展集體,鼓勵個人,對個體企業只要遵守法紀,不管項目大小,一律支持。
王鎮長的介紹為我的採訪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識。
正是羅莊鎮的這個商品經濟大氣候下和鼓勵個體企業的政策下,其所轄沈泉莊村才能夠出了一個百萬元戶王廷江,當然王廷江個人的努力對他今天驕人的成就也具有同樣的決定性作用。這正是我要採訪他的目的,我急於要知道他的成功之道。
注釋:
〔註49〕費縣是個貧困山區縣,丘陵佔全縣面積的七成,丘陵地帶宜牧、宜林、宜果,所以畜牧業、林果業成為該縣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註50〕星火計劃於85年開始試點,86年正式實施,其主旨在應用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經濟發展。具體地說,星火計劃要達到四個目的:一是把科學技術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農村,以改善農村技術落後、耗能高、效益低的自然經濟結構;二是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三是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四是改革科技體制,把科技人才輸送到農村,為振興農村經濟、發展以科技為支柱的農村商品經濟和鄉鎮企業作出貢獻。於此可見,星火計劃是在農村將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一個有效的形式。
在臨沂地區,自86年開始實施星火計劃以來,共列項目39個,總投資5,
300多萬,對該地區的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費縣山區列為星火計劃的綜合開發試點,具體項目有山楂的豐產栽培繁育、細毛羊良種繁育等。
〔註51〕這個項目為山區農脫貧致富開了一條新路子,其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註52〕臨沂市所轄的九曲鄉也有個桃園村,該村自清朝以來,即以產剪刀聞名全國。桃園剪刀的特點是,清鋼利刃,硬度適中,刀口鋒利,鎖軸牢固,張合靈便,具有剪綢不帶絲,剪布40層的功能。一個桃園村以山楂聞名,一個桃園村以剪刀聞名,在沂蒙山中相互輝映!
〔註53〕臨沂市是臨沂地區政府所在地,現人口160萬。它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個經濟蓬勃發展的現代城市。這一帶曾經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偉人諸葛亮、王羲之、顏真卿等的家鄉,1972年在臨沂銀雀山一號漢墓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糾正了千餘年來認為二者為一的謬誤,因而蜚聲國際。該市在經濟上,據1991年最新資料,雖然在大災之年,糧食產量仍然高達6.25億斤,鄉鎮企業總產值達2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839元,實際利用外資2,860多萬,真可以說是生機勃勃,一片欣欣向榮氣象!
〔註54〕目前鎮駐地佔地3.8平方公里,人口2.2萬。原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在視察該鎮後,高興地將之譽為「山東第一鎮」,該鎮現已被列入中共中央書記處所編《當代中國》一書中的《當代中國的城市建設》卷內,是全國被列入該書的唯一鄉鎮。◆
社論
美國的全球戰略
憲政爭議
中國海權
兩岸關係和統獨關係
青年論壇
文化與知識份子
連載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