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蘇聯瓦解後,美國已成為全球「獨霸」,沒有了軍事威脅,但是美國政府仍維持其龐大軍費預算。3月8日,《紐約時報》所揭露的冷戰後美國全球戰略的報告中,列舉了許多美國的「假想敵」,除了俄羅斯外,還包括日本、西歐、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中東等等。本文旨在反駁冷戰後,美國仍維持龐大軍費的不當。其實,美國仍維持龐大的軍費,是為了維持其「軍經復合體」,而勢必成為四處挑起戰火的「世界流氓」,卻是本文所未能明言的。
在後冷戰時代,美國的國家安全和軍事支出,呈現一種矛盾的結果--軍事預算愈高,卻可能愈不安全。也就是說,美國花下越多的費用在軍事防禦上,則對於其他非軍事方面的威脅所能做的反應就越顯窘迫。因此不難理解,為何美國領袖仍繼續將國家安全與軍事防衛混為一談,近半世紀來,美國主要的安全威脅來自敵意的軍事超強;而現在,美國必需面對的危險不再是軍事方面,而是一系列更複雜的挑戰,因此增加軍事的支出與解決安全問題根本毫不相干。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幾乎不必擔心任何國家或國協,以武力攻擊美國而產生的危機;雖然在本質上若干美國的安全問題仍與軍事有關,像波灣戰爭哈珊就提醒了大家,蘇聯的解體並非代表攻擊的結束,雖然若干美國與第三世界的聯盟並不夠堅強,華盛頓得隨時準備協助科威特或南韓抵禦攻擊,並支持友好的民主政府數年地區性的叛亂;其他的軍事危機還包括核武技術的擴散,各種形式的恐怖活動,但這些危險全部加起來,也不會立即明顯的危害到美國的安全。對於今日世界武力的衝突或威脅,美國的軍事行動並非最有效的對策,相反的,在許多例子中多邊的謀和行動也許更見成效。像聯合國斡旋小組成功的結束了許多內戰,並幫助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如柬埔寨與薩爾瓦多。但美國國會卻拒絕履行對聯合國的基本承諾,而使聯合國對和平所做的努力,常缺乏基金的有力支持。其實美國只需拿出比國防預算0.2%還少的錢,就可改善聯合國這種窘境,因而確實增進美國的國家安全,這比用在戰鬥轟炸機或核子潛艇上的花費要確實有效的多。對於蘇聯解體所導致的不穩定,並非僅靠美國的武力就能解決,甚至對其新成立共和國間的武力衝突,美國也愛莫能助。然而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來自國際貨幣基金會或世界銀行的經濟援助,美國總統和國會卻吝於此處的支出。今天,國際間對美國的安全構成最嚴重危害的並非軍事方面,而是全球持續惡化的環境;但美國卻因花在軍事防衛上的支出,而使其在對其他問題的處理上捉襟見絀;美國總統和國會就因為經濟上的問題,而延緩了環保的行動。
有相當多的證據顯示,在後冷戰時代,美國在安全上的威脅主要來自國內,包括:第一,美國的經濟是否能提供美國人民滿意的工作及收入。這點端視確實投資於基層教育和科技發展上的多寡而定。若大部份的金錢都拿去用於軍事防禦,則這些方面的投資勢必不足。第二,投資的資金是否能確實拯救美國的環境,並保持輸水幹管,高速公路、港口、電氣設備這類基本建設的正常運作。第三,對於都市地區日益嚴重的暴力問題,是否能有效遏止。無人能想出一套簡單的解決方案,但大家都同意,必需在兒童、學校、家庭和毒癮勒戒上投入更多的金錢和心血。
環境是會改變的,今日美國社會的安全威脅不再來自武力,而美國的軍事力量也無法對當前的危機產生旋乾轉坤之效。在未來五年中,美國花在國防上的1.5兆美元預算,跟所需面對的威脅並沒有多大關聯;這並不意味著五角大廈可以關門了,而是提醒大家國防預算應針對國家安全而花,不應再享有特權。今天美國在討論防衛預算時總是太狹義,老局限在多少錢應花在軍事上,現在大家應該認清的是:應如何運用不充裕的資源,做到最完善的防衛--在軍事與經濟、社會與環境、國內與國際事務上。
(譯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92年4月22日,原標題為Greatest US Threat is Nonmilitary)◆
社論
美國軍事
中國問題與統獨問題
黑人人權與黑人暴動
台灣事情
青年論壇
認識美國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