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戰略新形勢看美國對「一個中國」之立場

熊玠
(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教授兼主任)


目前,國人對於是否維持「一個中國」觀念的問題,咸表關切。令人詫異的是,在這個天經地義事情上,居然出現了若干怪異言論。本人雖身居國外,也風聞台灣有人大放厥詞,說什麼美國官方目前對是否「一個中國」之問題,並無一定意見。言下之意,即如果真要在台灣搞獨立,美國也可以支持。個人認為這是不懂美國戰略利益的臆想(不敢說是「獨台」分子的故意歪曲、甚或自欺欺人)。自冷戰終止及蘇聯解體以後,新的國際戰略格局,已逐漸定形。強迫美國重估其對全球戰略佈署,並作全盤之調整。本文試先簡析美國對亞太地區戰略之再策劃,然後再回到「一個中國」的問題。如此所得之結論,才比較可靠。

冷戰後全球格局新挑戰

本人對後冷戰時期國際格局之特徵,已在多處發表長篇論析(中英文)。在此不宜重覆。但願提出一點:即在後冷戰時期中,戰略核武器過去所發揮的嚇堵功能將消退;而各國經濟安全之重要性卻陡增,甚至將替代軍事安全。這些變化對美國無異提出一大考驗。第一,美國發現它以往所賴以維繫其世界領導地位(霸權)之核武軍力,已喪失以前之作用。而今「地緣經濟」時代,美國比以前更需要憑財、經實力來維護其政治霸權之延續。第二,因為一方面美國自越戰後已喪失其1950年代以來之強大國力;另一方面德國與日本經數十載生聚教訓,由復原、勃起而臻為世界經濟超強國(economic superpowers)。故今日美國要用已衰退之國力來與德、日爭奪財經主導地位,難免捉襟見絀。在歐洲方面,德國統一,再加西歐之一體化,勢必使德國之勢力北達東歐,南及巴爾幹半島。其後果可由一例見其端倪。最近南斯拉夫內戰鬧小邦劃地獨立,美國與其他歐洲盟邦均在觀望之際,唯有德國率先承認。逼得美國與歐洲盟邦也只好跟進。單此一例就可看出今日之德國,已不再以美國馬首是瞻了。

再看日本、自1985年來,日本已是美國最大之債權國(美國每年須向外國借貸一千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來自日本)。另美國每年一千多億外貿赤字,45%也是來自對日貿易。日本的人均收入(per capita GNP),也已蓋過美國。1990年開始,日本之國防預算已達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與〔前〕蘇聯。對美國來說,日本的經濟力量已足構成威脅。布希總統年初曾親自率領一貿易接洽團(其實是請願團)訪日,結果鎩羽而歸。在此種情形下,當然美國更不願日本成為軍事上的威脅。是以,對日本可能發展核武器一事,至為擔心。近年來,美國一再挑剔北韓企圖發展核武器,並指責中共遲遲不加入核武反擴散條約,另還嚴批中共核武輸出。其實,識者知曉其中一大半是指桑罵槐;旨在警告日本而已。最近透露,日本正大量囤積能用以製作核武器之鐠元素(plutonium)。預估到公元2010年,日本囤量將達90頓。此物僅需八公斤即可製造一枚相當於當年炸長崎同等威力之原子彈。試問日本要囤積那麼多鐠,真是為了核子發電嗎?所以,小道消息,美國最高階層曾精心設計一套從今到21世紀之東亞戰略方針。以下僅是我們據戰略思想推研,所能演繹出來之最合理步驟。

美國東北亞新戰略方針

從全球來看,美國因感西歐一體化之潛在威脅,很自然要拉攏亞太地區(尤其是東北亞)以制衡。亞太地區20年來,是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地區。其與美國貿易,已佔美國與全球貿易40%。據美政府估計,到公元2010年,東北亞(即日本、南韓、台灣、與中國大陸)之生產總值(GNP),將以8.5兆(萬億)美元對7.9兆美元之比,超過美國之總產值。所以美國對東北亞之戰略方向是:盡量與之保持友善;但也預估日本將是美國第一大顧慮。其具體步驟當有以下幾部分:

1.盡量以實質利誘維持日本為美國的夥伴。縱使不能作盟邦,也必須保持日本僅為競爭對手(competitor),而非勁敵(enemy)。

2.在可能情況下鼓勵兩韓彼此和諧(統一?)。如此,第一,可以去除北韓發展核武器之需要與努力。第二,也不讓日本有發展核武器之藉口,並同時防止日本藉分化兩韓而控制整個朝鮮半島。

3.繼續發揮自雷根總統以來對東亞的一個做而不說的「威脅/依賴」策略--即藉搬弄中共之威脅,逼使日本為了自身安全須依賴美國,而在貿易問題上較為讓步。故不管國會如何反對,美政府對東亞之戰略,必須將中共這個棋子部署在制衡日本的大聯合力量之中。因為,以中國大陸市場與資本對日本之吸引力,再加中共之軍力,如能用中共製衡日本,可省美國很多力氣、何況,如美國對中共確實擁有相當影響力,則日本對美國勢必較為買賬。是故,正如在冷戰高峰期間中共對美國制衡蘇聯起了均衡作用,如今美國後冷戰期間須要制衡日本,也同樣希望中共能起得異曲同功之作用。

4.由諸此,美國需要台灣扮演的角色是:維持台海兩岸間之「正常關係」。這樣,除了能穩住中國大陸以外,尚能有望起得其他三大作用:第一,可以避免台灣淪為日本之經濟附庸。第二,台灣之資本及企業管理足以刺激並帶動大陸經濟更大幅度發展,從而使中國大陸不至太遷就日本。如此則大陸更能為美國起得一個對日本的抗衡(counterweight)功用。第三,如能維持台海兩岸(及朝鮮半島內部)良性互動,將無形中對日本造成莫大競爭。因此而減低日美之間的摩擦。再者,如美國能保持在台海兩岸及朝鮮半島起決定性影響力,則日本對美國勢必更為就範。美國如何才能達到第3.與第4.項所說之目標,則與如何維持「一個中國」政策有直接關聯。故以下要回到此一問題。

美國對「一個中國」之立場

美國對「一個中國」之立場從美國戰略需要來看,「一個中國」之運用,已經到了第三階段。第一個階段,1950年代至1960年代。美國不承認中共政權,並認為它僅是一個過渡(即杜勒斯國務卿所謂之passing phase),故認為台灣的中華民國是象徵那懸存的「一個中國」理想,等待中共政權之崩潰。第二階段,1970年代底到1980年代底,美國承認了中共政權,為的是要籠絡中共以反蘇。故同意中共「一個中國」說法,並在三大公報中作了接受「一個中國」的承諾。主要是利用此以羈縻中共。而美國既是與台灣仍舊維持密切關係,中共如不想放棄台灣則必須遷就美國。說的更露骨一點:美國玩政治平衡遊戲,須培養一個中共來牽制蘇聯,同時要留一個台灣活棋、在「一個中國」旗幟下牽制中共(更在台灣須要見到一個反對力量來牽制國民黨政權)。現在是第三階段,美國希望以「一個中國」的號召同時鼓勵大陸與台灣彼此互擁互惠、這樣,對美國的好處是:能一方面套住中共,製造它對美國之向心力。另一方面,則希望能藉民主化後之台灣,經過與大陸密切經貿關係,起一個催化劑作用;推動大陸更走向市場經濟之方向。如此發展,更能增強中國大陸對日本所能起之制衡作用,也是有利於美國在亞太地區之戰略利益。

再者,「一個中國」的運用,還與美國不希望台灣海峽發生兵刃相見有關。美國既然在三個公報中接受「一個中國」,而國內又有台灣關係法,規定了美國對台灣安全之承諾。所以極不希望台灣搞獨立(即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引發中共武力侵台。那樣,如美國遵循台灣關係法來保衛台灣,勢必難逃與中共打一仗。結果恐怕是「三敗俱喪」(即對中共、台灣、美國均不利)。此所以美國在理智選擇之下,鼓勵台海兩岸同樣繼續信守「一個中國」原則,是對三者利益均能照顧的一途。

總而言之,美國「一個中國」之運用,其妙不可言。所以如果有人信口斷言美國今日已放棄「一個中國」觀念,那實在未能掌握其中戰略運用之妙。另外,如從戰略觀點看美國對「台獨」或者「獨台」之立場,至少有兩點結論是一般憑直覺看法絕對不一樣的:

1.當初美國有人支持某些在台灣唱反調分子(也許今日在美國國會還有人支持),是符合前面所說的美國戰略上搞制衡之需要(因要玩中共牌以對付蘇聯,所以同時要玩台灣牌以牽制中共;更在台灣希望有反對力量來牽制國民黨政權)。縱使這些唱反調分子悟錯了意思而趁勢夾進少許的台獨言論,只要不至太破壞美國制衡術之運行,那也無傷大雅。但如今台灣某反對黨公然以台獨納入黨章,甚而有小動作配合。如此發展,勢將阻擾美國精心培養的、上述第三階段的「一個中國」策略之運作。再者,當初在美國有人對台灣之黨外勢力表示同情,很多是基乎民主一定需要反對聲音的信念。可是,今日看到反對力量以民主晃子來搞台獨。那些當初同情者的幻想,已完全破滅。所以,識者認為台灣愈民主化,愈對台獨不利,就是此意。這可說是個反直覺結論。

2.由於美國戰略利益須要維持「一個中國」之旗號(其玄機以如上述),所以在台灣只要哪個政治力量最能配合此一需要,就極能受到美國執政者之青睞。此所以美國一直忠貞不渝地繼續支持國民黨政權。可是,如果萬一國民黨內部起變化,或竟然也倣傚某反對黨走獨立之路線。那麼,美國可能如何反應?根據以上戰略思想的推演,最合理的答覆含二部分:第一,美國基於其戰略利益之需要,在那種情況下,將無任何理由繼續支持國民黨如初;第二,真在那種情況下美國恐怕反倒是要扶植反對黨。理由有二:首先,如果台灣搞獨立,美國因與中共三大公報均信誓旦旦接受「一個中國」之原則,故難免須要向中共洗刷,以表自己之清白。如果竟然是國民黨領導搞獨立,美國之洗刷工作,自然比較更困難。其理自明,不須贅述。再者,如台灣執政黨與反對黨均一樣搞台獨,在此兩者俱不能配合美國戰略上要維持「一個中國」之需時,基於玩政治平衡,當然是二者之間選其較弱者,以方便控制;故反而會選擇反對黨。這也是一項反直覺的結論。

總之,以上所說的,有兩大含義。第一,我們分析問題,不能一廂情願。譬如在美國是否仍堅持「一個中國」的問題上,從美國戰略構想來剖析,所得結論與「想當然」老生常談的看法完全不一樣。第二,有很多情況,事情演變出來的後果是與直覺相違背。譬如,台獨人士以為台灣民主化就可以為他們搞台獨鋪路,及國民黨內或許有人認為如他們也學黨外搞獨台,將一樣得到美國的歡心,都是不懂反直覺道理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