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聲明「不介入兩岸和解」的美國,對這次在和解氣氛下舉行的「辜汪會談」,當然不能沒有觀察,對台灣政局擁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美國觀察到了些什麼,當然也是關心兩岸關係的人所必須要觀察的。
在美國官方,早在3月間白樂崎訪台,其實就強烈的包含了對「辜汪會談」的觀察成份。白樂崎來台期間就曾「嚴厲批評」國民當對「辜汪會談」「太過樂觀」、「信心十足」,其實「兩岸關係的發展未來很難由台灣方面主導」。並且,他也「嚴厲批評」民進黨對大陸政策「缺乏戰略思想」、「不夠用功」、「立場也不明確」。
在白樂崎的「嚴厲批評」後,國民黨主導的「辜汪會談」仍然進行,但原訂的計畫有何改變,則不得而知。民進黨在受「嚴厲批評」後,則對「辜汪會談」不再「立場也不明確」,而採取了明確否定的立場,並且,派出「宣達團」攪場。
在「辜汪會談」的前夕,3月6日,美國國務院準備了一份「新聞摘要」答覆記者詢問,表示「兩岸的未來關係乃是由中國和台灣去決定之事,美國唯一堅持的乃是其過程的和平方式。」
「辜汪會談」中,除了民進黨「宣達團」與新加坡警察略有拉扯外,兩岸代表又那一個不是「和平方式」,為什麼還要美國去「堅持」,這不是多此一舉,令人一頭霧水嗎?
至於這段「新聞摘要」的外交辭令,《聯合報》記者王景弘略有解讀,說明「此項『未來關係』可以有許多可能的不同形式,但美方對此沒有特定立場,只要求雙方在確定彼此關係時能採取和平手段。」
我們很「感激」美國對「和平手段」的「堅持」,但是,從國家主權立場而言,美國有權力可以對兩岸關係提出要求嗎?就如同我們是否有權力要求美國政府處理黑人和印第安人問題必須採取「和平手段」一樣。
再者,兩岸的「未來關係」,中共有「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台灣有《國統綱領》的三階段,兩岸的「未來關係」就是統一,又那來「許多可能的不同形式」?難道遍佈全島的中央情報局人員沒有向美國政府匯報過嗎?
所以,國務院的發言,決不如其字面上的那麼簡單,而是不便公然干涉兩岸中國內政的「含蓄之辭」,說白話文就是,美國不希望「辜汪會談」是兩岸和平統一的開始,並提醒台灣當局,兩岸的「未來關係」還有「許多可能的不同形式」。
除了國務院外,白樂崎也再次重覆了國務院的表態來提醒台灣當局。但前中央情報局副局長,現任「全球戰略委員會」主席的老特務克萊恩則露骨的表示反對「辜汪會談」,他表示「台灣政治民主,經濟發達,並沒有與中共打交道的必要」。並且,他相信「中共仍然千方百計要台灣接受她的統一」。
美國主流派喉舌的媒體也都把主觀願望投射到新聞報導中,例如《紐約時報》(3月28日)報導稱:「台北、北京都不期待會談能達成任何重大突破」,「更實際的目標或許是削減該地區仍有武裝衝突可能的緊張情勢」。
《洛杉磯時報》(3月28日)則更露骨的對「北京與台北昨天在此間展開會談,最後可能導致台灣與中國大陸統一」,及「兩岸最後統一問題--在台灣它是一個爆炸性的內政問題,在中國大陸它是一個民族主義的重點訴求,使這次會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都表示質疑,而言「台北同意舉行這次會談的目的何在,甚至都不明確」。
從我們對「國際觀察」的觀察來看,美國對「辜汪會談」是具有疑慮的,因此,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並不能因「辜汪會談」而能有盲目的樂觀,而是看台灣當局是否能說服美國的疑慮,或者擺脫美國影響和美國所影響的民進黨的干擾。
這就是我們這次「辜汪會談」的「國際觀察」的觀察。◆
社論
國際之窗
中國的崛起與挑戰
人權問題
李登輝與國民黨
辜汪會談
台大哲學系事件
藏獨問題
兩岸關係
歷史回顧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