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李登輝記者會
評李登輝記者會
5月20日李登輝總統在就職三週年的記者會上,就統一問題發表了不少看法。其論點可概括為:凝聚「台灣生命共同體」共識,靜觀大陸變化,不急於統一,並積極尋求加入聯合國,落實「兩個中國」。
這樣的思路充分顯示了李登輝昧於國際政治經濟的新格局,對大陸形勢缺乏瞭解,從而無力擘畫符合台灣長遠利益的大陸政策。李登輝在保守、退縮的心態下,企圖持盈保泰,實則卻只能斷喪台灣的根本,終致事與願違。
所謂「台灣生命共同體」之說,其實是台獨論者倡之多年的論調。此論意謂台灣二千萬人與大陸分離、對立而有著共同的利害關係,一損俱損,一榮共榮。這種思維,是冷戰體制下,兩岸隔絕、對立下的產物。在冷戰結束、兩岸開放交流,經貿、文化等關係日益密切的新形勢下,已喪失其現實基礎。然而,李登輝卻無能破解,反拾為己用,大肆宣揚,甚且做為施政理念的依據,其脫離現實未有若此者。
從世界政治經濟的角度來看,台灣從未獨立自主過。在冷戰年代依附於美國霸權的卵翼,與大陸對抗,憑藉美國的政治支持、軍事保護與經濟援助而獲得發展。所謂的「台灣命運共同體」其實質是美國支配下的保護區與美國國運息息相關,是「美國命運共同體」下的一個分支。在冷戰結束後,美國霸權明顯衰落,經濟長期竭蹶不振,受到歐、日經濟競爭的嚴重挑戰,因前歐共體正積極加強集團化,向歐洲聯邦過渡,日本也擬充當東亞經濟圈的龍頭以與歐、美抗衡,世界經濟集團化趨勢日益明顯,美國再也無法唯我獨尊,對世界政治、經濟事務發號施令。「美國支配下的和平」(Pax American)已成歷史名詞,台灣已難再依附在美國卵翼下,謀求發展。
在兩岸關係方面,中共自1979年後,著力發展生產力,一反斯大林主義的經濟模式,自十三大提出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則亦可曰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後,十四大更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經濟運行機制已整個向資本主義靠攏,在政策上則師法列寧的新經濟政策與孫中山的「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而近年來大量引進外資與經濟建設的諸多作法,則借鑒了孫中山的「實業計畫」,欲以國際資本開發中國大陸資源,經十多年的搞活與開放政策,大陸經濟有了長足的進展,而社會主義的精神原則則正急速凋萎。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路線下,經濟掛帥是必然趨勢,也必然要保障資本家的利益。基於吸收資金、學習市場經濟的產、供、銷與經營管理經驗的考慮,中共對港台必將多所借重,不至殺雞取卵。這是常至大陸考察或經商,並對中共政策稍加用心研究者可輕易得出的結論。
而台灣方面,則面臨勞工、土地成本劇增,高科技基礎薄弱,產業升級的瓶頸難以突破,內需市場過小、資本過剩的困境。此所以台商不論資本、規模大小,技術高低,蜂湧而至大陸投資、尋求高額利潤的主因。近年來,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越來越高,台灣的經濟成長越來越依賴與大陸的經貿關係,已是人所共見的不爭事實。最近根據中央銀行、經濟部與主計處的統計皆已顯示台灣民間投資呈現大幅度衰退情況,今年台灣經濟成長必須向下修正,能維持6%左右的成長率已屬難能可貴。5月下旬,中央銀行官員更明白表示,近兩年台灣流向大陸的資金多達54億美元,而台灣今年出口成長全靠大陸市場,要讓大陸熱降溫,則可能回過頭來傷害台灣的經濟,這使政府對大陸的經濟政策陷入兩難的局面。換言之,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已有榮枯與共的利害關係。從經濟上說,兩岸已漸成命運共同體並不為過,未來這種趨勢必將有增無減,是可以預見的。
有謂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策對頭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反之,政策不對頭則將對經濟起破壞的作用。目前台灣的經濟發展事實上正受到錯誤的大陸政策的制約,不但台商的個人利益受損,整體的台灣經濟也因不當的大陸政策而受到損害。錯誤的決策修正愈慢,台灣的經濟從而台灣人民的利益受害也就愈深。目前,海內外的諸多有識之士已在極力倡議以大陸、港澳台為中心形成「中華經濟圈」,但礙於兩岸政治僵局無法突破,始終難以全面落實,這是政治制約經濟的又一表現。
事實上,李登輝與大陸政策的決策官員,無一親臨親見大陸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但憑文字圖像、轉述材料以瞎子摸象的感覺,做閉門造車的決策,高舉「三不」,嚴拒「三通」,拘執早已不合客觀形勢發展的《國統綱領》(當初制訂《國統綱領》的國統委員們,真正深入研究過大陸,有豐富的大陸經驗者可謂寥寥無幾,多憑主觀設想,提出意見),採取退縮保守的政策,企圖規範日進千里的兩岸關係。因此,我們但見李登輝與陸委會官員無視因無法「三通」,民眾到大陸探親旅遊浪費無數時間、金錢,台商虛耗大量營運成本與坐失投資獲利的良機,只會將責任推給中共,嚷嚷大陸熱要降溫,為兩岸各項交流設置不必要的障礙,而提不出利民利商的具體有效的政策。
面對國際與兩岸政治經濟急遽變化的新格局,李登輝若不能審時度勢,深切掌握客觀形勢的發展變化,從「中華命運共同體」的視野出發,實行明智而有突破性的大陸政策,破「三不」,促進「三通」,而猶沾沾自喜於所謂外匯存底八百多億美元,人均收入一萬美元,終將落後於歷史的潮流,造成對其個人,對台灣人民無可彌補的遺憾。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期望李登輝早日憬悟,共同戮力創造台灣與中國的新契機。◆
社論
國際之窗
中國的崛起與挑戰
人權問題
李登輝與國民黨
辜汪會談
台大哲學系事件
藏獨問題
兩岸關係
歷史回顧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