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統一,真分裂

評李登輝記者會的講話

王曉波
(世界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5月20日,李登輝總統就職三週年,他在記者會上,答覆了一些記者的問題,其中涉及層面相當廣泛,茲特對其有關兩岸關係和統獨問題的談話,提出以下的觀察和分析,以就教國人。

政治「誠信」不斷被質疑

以總的觀察來說,李登輝對統一的態度是消極的,對分裂的態度卻是積極的。

涉及統一的問題,首先就不能不談到,三年前他在競選總統時,曾經有過「六年回大陸」的承諾,但當記者舊事重提時,他卻「四兩撥千斤」的推得一乾二淨的說:「本人講了一句話,我說:『我當選了總統,六年期間帶大家回去。』這是勉勵大家的,但是六年中有沒有這個機會,我自己事實上也不清楚,不清楚的意思就是我會朝那個方向去努力,這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

政治的承諾只能是「勉勵自己的」,又豈能是「勉勵大家的」,李登輝的政治「誠信」不斷被質疑,也就良有以也。就算我們退一步,承認「六年回大陸」只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但仍有問題,包括李登輝在內的「我們」是否有過「努力」呢?

在記者會上,他只說到鄧小平要統一,似乎國家統一不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憲法義務,而只是中共的歷史責任和希望。他說:「希望是一件事情,現實是一件事情。鄧小平先生很希望在有生之年,趕快看到統一,這是他的希望,但是事實的情況也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大陸的老百姓以及中華民國在這裡的老百姓要看到的是大陸成為一個自由、民主、均富的社會,他連這個社會都沒有辦法來達成。」

還好,他沒有忘記《國統綱領》,但又打出民進黨的「台獨牌」來做遁辭。他說:「國家統一的問題事實上是長期的,沒有時間表的,我想大家很清楚。將來國家統一的最後目標,在《國家統一綱領》裡寫的很清楚,就是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在這種情況,將來整個名稱如何都沒有人知道。目前對這個問題,特別是反對黨民進黨方面有不同的意見。」

「自由、民主、均富」這只能是一種理想,是「止於至善」,今天以自由民主標榜的美國,也不敢標榜具有社會主義理想色彩的「均富」,富甲天下的美國至今就有一千一百五十多萬的飢餓和半飢餓人口,佔全國人口的5%。而美國的自由民主難道又是「止於至善」的嗎?美國人自己說,美國的民主只是「少數人的民主」,是大財團控制的「民主」。美國若真的是自由,那麼黑人問題,印地安人少數原住民問題,又從那裡來,何況美國至今仍然關押了二百多名政治犯。兩岸的統一不是在大陸「自由、民主、均富」之後才能統一,台灣又何時能有「止於至善」的「自由、民主、均富」?所以,兩岸的統一,只能是兩岸人民共同合作為「自由、民主、均富」的「止於至善」而努力。

不能變成一個國土分裂的行為

「反對黨民進黨方面有不同的意見」就不能國家統一,那民進黨永遠有不同的意見,難道國家就永遠不能統一?美國的黑人、印地安人也有不同的意見,為什麼美國就可以統一,而不讓「新非洲共和國」和「印地安共和國」獨立呢?李登輝在統一問題上打民進黨的「台獨牌」,卻是由他自己洩露了出來。這也證實了施明德所言,李登輝托人傳話給民進黨,「統一只是說說而已,台灣當然要獨立」。只是李登輝不敢公然倡導台獨而已,他所說的統一只是「國家不統一不行的時候」,也就是他已無能力維持分裂的時候。李登輝說:「要到了真正的國家要統一,國家不統一不行的時候,怎麼樣統一,統一以後中國的名字叫做什麼,這一些的問題就來了,到那個時候,我想不是拖拖拉拉用這個方法這邊握握手、那邊握握手就可解決的。我覺得這個問題必須大家互相來討論,來決定,政策要走什麼方向,那個時候要我出去,我沒有問題,大家要我出去應該要談話,我就講。但是,我看時間沒有那麼簡單、那麼快,所以這個問題將來有這個機會也去瞭解。」

相對於對統一的消極性和抵制性,李登輝對「台獨」就顯得特別的「縱容」或「寬容」了。以前他曲意為「台獨」辯解,說台獨是中共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製造出來的(殊不知,中華民國尚在聯合國安理會時就有台獨)。這次在記者會中又把台獨的高漲推到「和大陸關係緊張程度」上,他說:「剛才提到最近有調查顯示,同意台獨的百分比略有提高,我認為台獨本身是口號性的事情,但是它在政治活動上不能變成一個國土分裂的行為,這是大家絕對應該瞭解的,問題是這對兩千多萬人民福祉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民眾同意台獨比例增加的問題反應,我實在講,是和大陸關係緊張程度和台獨口號高低之間有非常密切關係,這個問題正是政府要努力進行的。所以重要的是裡面不要排斥不同的意見,大家要多溝通,讓大家都有機會參與,我希望所有的政黨將來有機會參加國統會。」

「辜汪會談」舉世皆認為是兩岸和解的「歷史性的一步」,又為何是「和大陸關係緊張程度」的升高,而使得台獨調查的百分比增高呢?其實,最近台獨百分比的增高是因為李登輝反對「一個中國」和鼓動「參與聯合國」,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所致。

李登輝指責台獨「在政治活動上不能變成一個國土分裂的行為」,這一句話語意亦為歧義,可有兩解,一是李登輝主觀上認為台獨「不應」「變成一個國土分裂的行為」;一是李登輝認為在客觀上,台獨還「不能」(沒辦法)「變成一個國土分裂的行為」。台獨沒辦法「不能」「變成一個國土分裂的行為」,那麼,又有什麼辦法「能」呢?是不是「參與聯合國」才「能」呢?

他在講到「參與聯合國」說:「究竟我們和聯合國之間有那些問題存在?當時中共進入聯合國是用代表權的名義進去的;代表權的名義應該是:中國分裂的情況已經不存在的時候才可以以代表權的名義進去,但是中國分裂的事實,到現在還沒有解決,這就是等於代表權的問題,很簡單的處理中國參加聯合國代表權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嘛!實際上,國家現在還是分裂的;以中共做唯一的代表,還有問題存在,因為中華民國是51個最原始的聯合國創始會員,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瞭解問題在這裡。」

「參與聯合國」就是「國土分裂」

從治權來說,1949年之後,台灣與大陸分裂,台獨已永遠沒有在治權上「變成一個國土分裂的行為」的機會,因為治權的「國土」老早就已經分裂了。但從主權來說,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從1945年,台灣光復歸還中國後,兩岸的主權屬於兩岸的國民全體,至今從來沒有分裂過。故台獨乃是分裂兩岸主權之說。

聯合國是以主權國家為會員制的,所以,兩岸在聯合國內只能有一個席位。在兩岸分裂後的22年間,中華民國政府仍然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包括大陸主權)在聯合國內行使權利;但在1971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承而取得了中國席位的代表權(包括台灣主權)。其實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邦交國亦復如此,許多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繼承。因此,在國際外交上,兩岸關係必為「零和遊戲」。

在國際外交上,中國只有一個,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代表政府,兩岸政府究竟誰才有資格代表中國,是國際認定的問題,更是中國內政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權不及台灣,不能代表全中國,那麼,中華民國治權不及大陸,又能代表全中國嗎?但若各自代表各自的統治區域,兩岸豈不分裂成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嗎?既是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又為何有統一的必要?美國和日本為什麼不為統一而制訂一個「國統綱領」呢?

所以,台獨是指要分裂兩岸的主權,才是「變成一個國土分裂的行為」,試問李登輝的「參與聯合國」,以獨立的主權國家和中共並列聯合國,是不是分裂兩岸的主權呢?是不是也會「變成一個國土分裂的行為」呢?在國際外交上,台獨不可能,「參與聯合國」也就不可能,李登輝也知道不可能,但他卻說:「最近有幾位美國的專家學者說:中華民國加入聯合國是有困難的,應從周邊組織先開始來進行。我是講一句話:『希望比現實更重要』。如果自己的希望都沒有了,怎麼樣去突破現實呢?」

李登輝一向強調「務實」,但為了「國土分裂」的「參與聯合國」卻是如此的不「務實」,而充滿著「浪漫憧憬」的說:「所以剛才說的,加入聯合國困難很多,但是不是沒有辦法,有辦法的,今天沒有時間詳細來說明得很清楚,只就代表權的問題來說明,事實上問題相當相當的多,但是要多少時間來達成?中共花了22年,我們要花多少年?我想時間長一點無所謂嘛!總是要奮鬥嘛!但是大概不會22年吧!起碼目前整個世界的潮流,冷戰結束後的所有的國家對我們觀感的變化,最近很進步國家和中華民國增加來往,各種情況我們可以瞭解,不是我們當年那個時候的情況,現在已經改變了很多,條件已經有非常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之下,剛才提出來的,是不是損失很大、我們資源上的困難等等,我想這些問題評價很難,評價很難,總是需要做的事情,我想應該要來做,時間也不必要去計較幾年啦!」

大陸經濟規模已名列世界第三

也許是美國的專家學者不贊成「參與聯合國」,李登輝轉而期待日本能支持「參與聯合國」而言:「像『辜汪會談』可以到東京,不要到新加坡,到東京去談好了,可以這樣去談,解決問題。」到新加坡談不能解決問題,到日本去談就能解決問題嗎?李登輝也許把自己的日本朋友估計過高罷。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注意,從李登輝的話中可以反映出,除了美國介入兩岸關係的中國內政外,日本也將介入兩岸關係了。

在全世界對大陸經濟發展予以高度評價之時,李登輝卻傲漫的獨具只眼的說:「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是相當的悲觀。」正是在李登輝「我認為是相當悲觀」之時,五月二十日的『紐約時報』頭版刊出「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報告,報導云:

「國際貨幣基金會」以新的計算方式,衡量中國大陸經濟規模,得出大陸去年國內生產總額達1.7兆美元,為舊計算方式的四倍多,使中國大陸經濟規模僅次於美、日,排名世界第三。

報導並引述世界銀行的預期,認為中國大陸經濟若持續快速成長,結合香港、台灣,在十年內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IMF傳統對各國經濟的計算方式,是將該國貨物、服務的總生產轉換為美元,如果該國貨幣對美元貶值,將連帶使該國經濟表現萎縮。新計算方式則以該國貨幣所能購買的貨物及服務,與其他國家貨幣的採購力比較,稱之為「採購力平衡」(purchasing-power parity),可避免貨幣匯率變化造成的差異。美國著名經濟學者、賓大教授桑莫斯為新計算方式的權威,稱新方法可更準確反映世界經濟,且早為學術界所運用。

在新計算法下,中國大陸去年國內生產總額,據IMF估計約1.7兆美元,世界銀行則推算為2.35兆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居冠的美國為5.6兆美元;第二名的日本為2.37兆美元,略高於大陸。

李登輝把「參與聯合國」的期望建築在對大陸經濟發展的悲觀上,看樣子是必然落空的。兩岸關係關係著台灣的政治前途,更關係著台灣的經濟前途,簡言之,就是關係著「台灣二千萬人的安全與福祉」。

李登輝不圖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假統一,真分裂」,反對「一個中國」,充滿浪漫憧憬的去搞「參與聯合國」的烏托邦,混淆國家認同,終必造成國民黨分裂,政權易位,三年之後,台灣的亂局如何收拾,李登輝能向歷史交代嗎?能向滿懷「李登輝情結」的二千萬人交代嗎?李登輝真的要做「台灣的戈巴契夫」嗎?

所以,我們最後願以最善意最沉重的心情奉勸李登輝,為因應台灣經濟的前途,為保障台灣的和平與安全,必須去除幻想,認真的積極的改善兩岸關係,讓台灣二千萬人也能積極的參與21世紀中華民族的復興,這才是真正台灣二千萬人前途之所繫,也是李登輝成全其個人歷史地位的唯一方式。

1993年5月21日於新店◆

社論

國際之窗

中國的崛起與挑戰

人權問題

李登輝與國民黨

辜汪會談

台大哲學系事件

藏獨問題

兩岸關係

歷史回顧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