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統獨之爭的新形勢

「辜汪會談」後的深層觀察

社論


「辜汪會談」咸認為是兩岸關係的「歷史性的一步」,也使得島內的政治形勢有了新的微妙的發展。

首先,在民進黨為反對「辜汪會談」到新加坡鬧場後,由許水德傳出李登輝私下表示,不再對民進黨「縱容」(或「寬容」)。「縱容說」一出,即引起民進黨施明德和陳水扁大翻底牌,指責李登輝私下一套,公開一套。並指出,李登輝曾私下透過人告訴民進黨,統一只是說說而已,實際上台灣要獨立。另有民進黨國代也表示,李登輝在接見民進黨國代時,曾表示贊成民進黨的台獨主張。民進黨還指責李登輝和民進黨配合鬥垮了郝柏村後,現在要過河拆橋。

政治上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是司空見慣的伎倆。李登輝與民進黨的合作還能持續多久就不得而知,但是,他們之間卻因郝柏村的下台,失去了統一戰線的共同對象,而出現了裂痕,這個裂痕必隨著往後的矛盾激化而擴大。

老實說,在台灣當局喪失了統一中國的雄心和企圖後,尋求國際上的台灣獨立,這是必然的主觀邏輯。說句白話文,台灣當局能南面而王一日,又有誰肯去北面稱臣呢?所以,台灣當局一直在兩岸關係上糾纏中央與地方的問題。但這只是官方的立場,若統一有利於人民,對人民來說,並無中央與地方的問題,因為人民永遠只有地方百姓,而沒有中央百姓,只有政府才有中央政府。

所以,李登輝派人向民進黨透露的其實是真正的「心聲」,並沒有欺騙民進黨,也就是台獨與獨台的合流。這也是在野統派一直站在台灣人民根本利益立場批評李登輝的原因。但是,主觀的邏輯不能取代客觀的邏輯,而必須與客觀的邏輯互動。中共如果不放棄「一個中國」原則,即使台灣當局片面放棄「一個中國」而企圖造成「兩個中國」、「台灣獨立」、「一中一台」,還是不能成功的。今天兩岸要和平統一,「誰也不吃掉誰」,只有「一國兩制」(一個中國的主權,兩個治權的體制),即使不統一,在國際政治上,現在仍然是「一國兩制」。

另外台灣已形成資產階級民主,金權主導政局走向。又台灣是外向性的海島經濟,對外貿易是為經濟發展的命脈。

這些年來,大陸的改革開放,已成為全世界經濟穩定迅速成長的唯一地區;5月10日的美國《時代週刊》甚至以《中國,世界的下一個超強》(China, the World's Next Super Power)為專題報導。台灣一向依賴美、日貿易,但冷戰後,美、日經濟走向衰退一直未有起色。因此,台灣對外貿易的方向已漸由美、日轉向大陸,甚至日本也在向大陸尋求經濟腹地。去年及今年第一季台灣的出超都已依賴大陸了。除了原先與美、日掛鉤的買辦資本外,台灣又新興了與大陸掛鉤的民族資本。並且,如果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不變的話,買辦資本還會不斷的向民族資本轉化。

李登輝鬥垮非主流派,表面上是「省籍情結」,實際上,是經過「自由化」、「國際化」之後台灣官僚資本沒落,李登輝挾本土資本鬥垮非主流派的官僚資本。本土資本要求與大陸掛鉤,李登輝的主觀邏輯也不能不回應客觀的資本邏輯的要求。

在金權政治下,政治可以是假的,鈔票必須是真的,「偽鈔」是不值錢的。

民進黨其實也是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在政治上,和國民黨一樣是親美的。在資本的屬性上,目前仍偏重依附買辦資本,但是個別的政客已有依附轉化了的民族資本,這也是民進黨內對「辜汪會談」內部意見分歧的原因。

從深層結構來觀察,「辜汪會談」暴露了李登輝和民進黨的矛盾,其實這都是民族資本與買辦資本的矛盾。「省籍情結」退潮後,台灣的統獨矛盾將會是兩種不同資本屬性矛盾的呈現。

如果國際經濟的形勢繼續發展下去,誠如西方經濟學家所預估的,和澳洲外相伊文斯(Gairth Evans)所說的--「五百年來第一次,全球經濟的重心重新回到東亞」。民進黨如仍然堅持美國的戰略立場,在買辦資本愈來愈萎縮之後,民進黨的台獨問政就會愈來愈沒有空間。民進黨也可能面臨分裂。

這不是李登輝要故意欺騙民進黨台獨,而是李登輝在經濟方面比民進黨台獨先覺悟了「務實」,對李登輝而言,台獨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另外,與李登輝在黨內競爭的非主流派,高雄「三一四」鎩羽而歸之後,一直沒有起色,雖然又面臨了黨內的十四全的鬥爭,也似乎已有「未戰先敗」之勢。

如果非主流派也要參加兩岸關係競爭的話,我們認為除了必須擺脫傳統的美國影響,掌握先機和本土的民意結合,並且必須緊跟「辜汪會談」「歷史性的一步」外,要在大陸政策上比主流派主動積極,只是在反台獨和反獨台上打轉是沒有積極作用的。掌握兩岸關係的脈動,或許是非主流派起死回生的一招。◆

社論

國際之窗

中國的崛起與挑戰

人權問題

李登輝與國民黨

辜汪會談

台大哲學系事件

藏獨問題

兩岸關係

歷史回顧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