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階級鬥爭的熱情追求財富

中國的新現實

宋大雍


中共的領導人鄧小平在目睹世界共產主義國家崩解之後,心知共產主義的未來是條走不通的路,因而倡導「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這個理想必需依靠資本主義助它一臂之力。事實上資本主義已幫中國創造了本世紀以來最偉大的經濟奇蹟,在短短的一個世紀裡,已有15%的人脫離了貧窮,並有幾億人口將躍升為中產階級。自從鄧小平1978年掌權以來,國民生產毛額提高了三倍,去年的國民生產毛額成長了12%,投資額成長了40%,外資增加了22%,現在中產階級的人口已超過六千萬,他們有餘力購買彩色電視機、洗衣機,到西元兩千年時,估計將會有兩億以上的中產階級人口。

全中國人談的是賺錢

但是數字不能說明一切,中國人正以以往階級鬥爭和群眾運動的熱情在追求財富,這個經濟革命是由下而上,與蘇聯由上而下的方式正好相反。中國現在逐漸顯現出消費社會的面貌--霓虹燈、金壁輝煌的旅館、現代化的百貨公司、速食、服裝秀和美國的肥皂劇;城市的光輝取代了社會主義的陰森。在這些面貌之後,實際上展現的便是所有消費品和民生工業的市場經濟形態、外商的合資經營、證券交易所、高達38%的儲蓄率以及人們對需要良好訓練但每天只能賺2到4美元的工作仍趨之若鶩的怪現象。對於一個擁有12億人口的國內市場,以及有全球中國人的資本和商業技術可資運用的背景下,無怪乎中國的經濟以10%的年成長率上升,並預計在往後的八年加倍成長;在北京,政治領導人談論的是政治,但在全中國人人談論的卻是如何賺錢。

相反的一面呢?原本中共也正為資本主義的急速擴張傷透腦筋,想想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便知一二。另一個危機是中共的保守派正處心積慮的想在鄧小平死後,將中國拉回毛澤東主義的老路上。但絕大多數的專家認為目前的改革是條不可能回頭的路;美國的大眾傳播界似乎將中國的政治危機過份誇大,他們仍把焦點放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民主鎮壓事件上,事實上從那時起軍隊就已在改革,改革派在中共最高階層已佔了明顯的多數;假如中共的領導人不再繼續往前走,下次的抗爭將不會再是學生追求民主的心聲,而會是中產階級堅持更繁榮的浪潮,政治領導人將被迫去與示威者妥協,而不再是去射殺他們。就像台灣和南韓,經濟的成功導引出一個更多元而人性化的社會。

不能讓中國孤立

美國應該掌握住這些根本力量來面對中國,而不是以行動來阻撓他們。美國國會對中共施壓,要脅結束其貿易最惠國待遇,雖然這不是美國真正的意圖,但卻是一個會產生重大影響的結果;假如美國孤立中國,就等於扼殺了正該努力灌溉的一線生機--商業和技術階層,如果美國真的這樣做便正好落入了保守派的陷阱中。

這並不表示我們容忍北京為所欲為,獎勵與壓力並施的私下對話已證明頗有效果;政治犯的迅速釋放、異議人士護照的放行都顯示出中共的雅量,同時美國也已獲得中共遵守核武技術管制協定的口頭承諾。中國是一個超強,它擁有核武,它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它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它是資本主義大都會香港未來的宗主國,它具有穩定區域性衝突(如兩韓與印巴)的潛力;但是如果面對西方的冷面孔和錯誤的領導,中國卻可能成為主要的亂源。

西方對於天安門事件的憤怒反應是正確且必要的,但這並不能成為政策。舉例來說,中共同樣的也對美國出售戰機給台灣表示憤怒。現在美國要做的是與中共對話,針對武器擴張、人權、貿易和護照問題。讓我們的道德標準變得更具彈性一些,我們應該記得中國自古以來是以龍為統治者的象徵,而它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會噴出熊熊烈焰!

(取材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1993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