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許國的中國核武科學家--王淦昌和他的故事

文匯報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億萬炎黃子孫牢記這個光輝的日子。

近30年過去了,當人們翻開這永垂史冊的一頁,窺探這些默默無聞的英雄們走過的歷程時,見到了三個閃光的字--王淦昌,一位世界上首先發現「反西格馬負超子」的著名科學家、激光核聚變的奠基人和中國的「兩彈」元勳。

一個有趣的啟示

是清華大學的一堂普通物理課,使王淦昌跨入了實驗物理學的大門。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葉企孫教授做了一個有趣的演示:在一個上端岔開成傘骨形的麥管上放一個小球,教授使勁從麥管下端往上吹氣,小球並不跳出來。學生們瞪大眼睛看著,誰也說不出這是為什麼。這時只有王淦昌解釋道,這是由於流動的氣壓強的緣故。這一物理現象和泊努利方程有關。王淦昌清晰的物理概念,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強烈的求知慾,使葉教授驚喜交集。課後他把王淦昌叫到教研室,詳細瞭解王淦昌的學習情況,並說如有問題可以隨時去找他。葉教授的鼓勵,激發了王淦昌對物理的濃厚興趣。一年後,清華分科,王淦昌進入了物理系。

浙大的「娃娃教授」

1934年,王淦昌從法西斯烏雲籠罩的德國毅然回到祖國,輾轉來到竺可楨任校長的浙江大學,20多歲的王淦昌以他學識廣博、誠懇、活潑的性格很快贏得師生的好感,被暱稱為「Baby professor」(娃娃教授)。

由於戰亂,浙大一次又一次地流亡遷徙,終於落腳於貴州湄潭,直至抗戰勝利。10年間,浙大師生在艱難困苦中辛勤耕耘。王淦昌的教育成果尤為突出,堪稱浙大這所「東方劍橋」中的佼佼者。被稱為「浙大四李」的李政道、李壽楠、李天慶、李文鑄就是王淦昌的學生。

45年8月,抗戰勝利前夕,美國在日本投擲原子彈的消息傳到湄潭,當時絕大部分浙大師生並不知道原子彈是怎麼回事,王淦昌應邀作了關於原子彈及其原理的報告。王淦昌萬萬沒有想到,19年之後,他和他的眾多學生參與研製的原子彈也在大陸的大戈壁上成功的爆炸。

中央決定和總理口信

61年4月1日,剛從蘇聯歸來的核物理學家受到核工業部領導人劉傑、錢三強的約見,他們向王淦昌轉達了黨中央的決定和周總理的口信,「三天之內到核武器研究所報到,參與領導研製原子彈,祖國需要更加強大。」

由於中國大陸當時面對的國際環境,從事這樣一種戰略武器的研製必須遠離人群鬧市,隱姓埋名,停止常人的天倫之樂,斷絕和親友的書信來往。然而這所有的一切沒使王淦昌有絲毫的躊躇。他想,自己一生所追求的,所為之奮鬥的,所迫切期望的,不正是讓受盡列強凌辱的祖國強大嗎?王淦昌聽完傳達,鏗鏘有力地迸出一句心裡話:「我願以身許國!」第二天,他便跨進了核武器研究院的大門,並從此改名「王京」--達17年之久。

原子彈爆炸試驗前的準備工作是異常艱苦的。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平均海拔3,200多米,平均溫度0.4攝氏度,高寒缺氧。王淦昌和同事一道餐風沙、沐烈日、吃夾生飯,頑強奮戰。

艱難中,陳毅、彭德懷、彭真等中央領導人前來看望他們。最使王淦昌難忘的是,陳毅元帥曾緊握雙拳說:「有你們科學家撐腰,我這個外交部長也好當了!」「希望你們趕快造出(原子彈)來!不然我這個外交部長不好當啊!」

三年半過去,原子彈發射場上空升起巨大的蘑菇雲,王淦昌和戰友們淌下了激動的熱淚。人們互相擁抱著,跳啊、蹦啊、喊啊,像瘋了一樣。

之後,王淦昌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又馬不停蹄地為中國的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地下核試驗默默奉獻,為龍的傳人贏得一次又一次震撼世界的勝利。他和同伴們所創下的豐功偉績,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

曾被「紅頭阿差」抓住

在這裡,且讓我們將記憶的筆觸回溯到以往,向讀者介紹更多王淦昌的傳奇經歷:

25年「五卅」慘案那天,18八歲的王淦昌滿腔熱血地參加了上海的反帝大遊行。當他抱著一捆傳單沿途散發時,被英租界的「紅頭阿差」抓住了。王淦昌用流利的英語向對方宣傳反帝的道理,打動了這個巡捕的心,把王淦昌放了。

翌年「三.一八」,王淦昌走在北平人民反對「八國最後通牒」的示威行列中,在執政府大院裡,反動軍警突然向學生開槍,子彈橫飛,王淦昌身邊的同學飲彈倒下,鮮血濺在王淦昌身上……

37年「八.一三」,19路軍淞滬抗戰,王淦昌走出實驗室,挨門挨戶宣傳抗日,募集廢銅舊鐵製造槍炮。堂堂教授,如此義舉,在當時的杭州絕無僅有。為驅逐日寇,王淦昌帶頭捐出了他結婚時的全部金銀首飾和多年積蓄的銀元。

在人生的危難時刻,曾經得到王淦昌真誠無私救助的,有陷入火災的友人,有落入大獄的同事,有生命垂危的助手,有被錯畫「右派」的學生……

76年清明參加「悼周」

76年清明,王淦昌昂然走在核工業部九院到天安門送花圈的隊伍的最前面。在紀念碑前,他憶起敬愛的周總理對核工業和兩彈的研製和關心,念及他老人家對自己的關懷和教誨,不禁熱淚縱橫。事後有小人寫給王洪文,誣蔑悼念總理的活動,還告了王淦昌一狀。王洪文如獲至寶,批注了「如此囂張!」四個字,並要組織調查組追查。接到「函調信」的王淦昌氣得手直發抖,他義正詞嚴地回答說:「周總理逝世時我就參加了悼念活動,但這還沒有能完全表達我的心情。這次我是自願去的。以前的我想參加,以後有活動我還是要參加。」

「你們看,我現在還能走得很快!」86高齡的王老一面在客廳裡疾步而行,一面笑著說。原來,他年輕的時候喜歡短跑、跳高、跳遠、擲標槍等各種田徑活動,練就了矯健的身手。

西安事變,楊張二位愛國將領逼蔣抗日。浙大物理系唯一一部收音機被放在實驗室裡。為了及時收聽新消息,王淦昌縱身一躍從氣窗翻入實驗室,把收音機音量放到最大,使等候在室外的師生們都能聽清楚。從此,家中排行王淦昌又多了一個「燕子王三」的雅號。

王淦昌1925年與吳月琴女士結婚。婚後,王淦昌專心科學研究,夫人操持家務。他們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除老大從事黨政工作外,其他子女都工作在科技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