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和研究談中國現代化
從鄭和研究談中國現代化
鄭和是中國偉大的航海家,常與西方航海家哥倫布相提並論。鄭和七次下西洋這段歷史所表現的開拓精神是中國現代化所應學習的。1985年7月在南京舉行了「紀念鄭和下西洋五百八十週年大會」,我曾前往參加,增識不少。今年7月在昆明又要舉行「紀念鄭和下西洋五百八十七週年學術討論會」,我未能出席,但有下列幾點思考,現在寫下來,或可作為以後學術討論的一些論題。
天下獨尊與崇洋媚外
天下獨尊的中國心態從秦王漢武到康熙乾隆不下有兩千年的歷史。四鄰被稱為蠻夷戎狄的自我中心觀念也表現在鄭和下西洋與諸番國的關係上。在農業社會下中國這種閉關自守的心態到了19世紀中葉與工業先進列強交鋒後,受到嚴重的挑戰而卒告破產。因此,從一極端走到另一極端,作了一百八十度轉變,天下獨尊變為崇洋媚外。現在有不少青年人不屑一顧我們祖宗世代繁衍生息的這塊「黃土地」。如何端正這兩種錯誤的觀念,樹立合理正確的世界觀是中國現化仍未解決的問題。
朝貢制度與商品經濟
朝貢制度是天下獨尊的產物。在這種制度下,只要異邦稱臣朝貢,中國君主必以更多的物資回報。換句話說,只要政治下服從中國領導,外國可能獲得相當經濟利益。這種恩賜政策當然不是等價交換(民間貿易另當別論),與商品經濟毫無共同之點。鄭和下西洋,未佔有土地,亦未獲得經濟利益,反而最後搞到「庫藏為虛」,只好終止航海大業。反觀近幾百年來,帝國主義佔領殖民地後,強取豪奪,使其國富兵強。中國深深領受了這份痛苦教訓。在商品經濟下,不容再有建築坦-贊鐵路,援越抗美諸如此類損失巨大的政治交易。商品經濟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
建設國防與發展科技
鄭和下西洋,依靠中國傳統科技智能,組建了史無前例的世界上最龐大的遠洋船隊和艦隊。可是到了15世紀中葉,鄭和航海戛然停止後,造船造艦技術未見發展。到19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時,船堅炮利的英帝橫行中國東南沿海,迫使閉關自守的中國大開門戶。假如鄭和大業繼續發展,造船技術不斷改進,中國該是海上強國,百年來的災難可能避免,歷史就要完全不同。可見科技研究不能忽視,不可中斷。李約瑟的中國科技研究史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
中華民族所締造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如汪洋之不擇細流。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以漢族為中心,融會了滿、蒙、回、藏、壯等五十多個少數民族。中華文化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取了墨家、法家、佛教、回教、馬列等等人文宗教思想的精髓。鄭和的祖先來自新疆西部,是信奉回教的少數民族。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英。鄭和下西洋發展海上貿易,移民東南亞各地,促進文化交流,使日後眾多華人到東南亞後能適應生根,中華文化雖歷盡滄桑而萬劫不覆。今天,新加坡要以中華文化為立國的精神支柱,其它東南亞各國又紛紛重新學習華文華語。可見中華民族自信心的重建有賴於中華文化的發揚。這是中國現代化不容忽視的課題。
1992年於華盛頓◆
社論
國際之窗
美國對華政策
關懷中國
聯合國熱
台灣政經
省籍與統獨
兩岸關係
中國統一聯盟
歷史與文化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