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者道別

朱雲鵬


王曉波教授在2020年7月30日逝世。
1953年元宵節,王曉波的家裡遭逢巨變,當天深夜「有人搜查他家後,把他母親帶走,為了餵乳,母親把小妹一起抱走。爸爸也在台北被扣押了,所以沒有回家。此次一別,王曉波再也沒有見過媽媽。」看到這段別人描寫王曉波生平的文字,百感交集;1953年,正好是我出生的一年。
他的母親名為章麗曼,因為被政府判為中共間諜而被槍斃。2001年8月18日,在章麗曼殉難的地方:青年公園水源路堤防外馬場町「白色恐怖紀念公園」,王曉波為母親舉行了「章麗曼女士追思紀念會」。
1971年春,我為了準備大學聯考,傍晚經常到臺大總圖書館唸書。每次進入校園大門,就在左側的「洞洞館」上看到從屋頂垂下來的大字報對聯:「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不可以低頭」,署名「大學論壇社」。
當時只約略知道這和保衛釣魚台有關,但不清楚詳情。很多年之後我才知道,這幅對聯是錢永祥掛上去的,後來我有幸和他在中研院共事;而整個保釣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關鍵文章,是王曉波於1970年在中華雜誌發表的《保衛釣魚台》一文。
2010年在謝小岑、劉容生、王智明主編的「保釣運動四十年」的論文集中,錢致榕(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及天文教授/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是這樣寫的:「1970 年 10 月,王曉波在《中華雜誌》上發表一篇〈保衛釣魚台〉的文章。雜誌寄到美國後,普林斯頓大學的中國同學決定發起保衛釣魚台運動,獲得各地留學生熱烈響應,紛紛成立保衛釣魚台行動委員會,激發了自 1970 至 1972 年歷時兩年,在台、港、美、歐華人青年學生學人,為保衛釣魚台主權的一場運動,簡稱『保釣』。」
這就是王教授,旗幟鮮明。他本質上是學者:涉獵甚廣,包含歷史和人文。對於和他意見不同的人,他歡迎辯論,「以理服人」。
和他比較接近的共事經驗,是受他之邀,參加了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院)於2013年成立的「社會、語文領域檢核工作小組」,他是召集人。
在這個「課綱微調」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他的勇氣和毅力。
當時外界有很多與事實背離的質疑,國教院等都曾一一公開說明,例如:
「草率不合程序」:真相是,該案前經國教院委託課務發展工作圈進行課程綱要檢視,經工作圈邀集17個學科中心蒐集意見,彙整給檢核小組參考;檢核小組參考意見並將研究結果整理成草案後,召開北、中、南三區公聽會,廣徵各界意見,並依公聽結果修正草案,然後送經國教院課發會審查與修正,以及教育部課審會高中分組及課審會大會審查及修正,均為依法行政。
「高中歷史科課綱刪除228事件」:真相是,原歷史科課綱中,在臺灣史的單元四的「說明」欄中提到「二二八事件等」,在微調後的歷史新課綱,不但沒有刪除「二二八事件」,反而將其由「說明」欄的舉例,提高到「重點」的欄位,並且在說明欄說明「二二八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與影響」,表示對此歷史事件在當代台灣歷史發展進程之重視。
「高中歷史科課綱過度強調慰安婦」:真相是,原有的歷史課綱講到太平洋戰爭,載有:「說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臺灣人民被捲入戰爭的種種面相,包括軍事動員、物資統治、社會動員、 慰安婦等,以及戰爭後期盟軍轟炸臺灣的狀況。」 但因後來有某版本的課本寫成「有些婦女自願到海外從事慰安工作」,故該次課綱微調加入了婦女「被迫」作慰安婦的文字,還原當時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非人道歷史史實。
「主要就是修歷史課綱,別的只是陪榜」:真相是,別的科目都有實質且重要的修正,例如公民與社會科「經濟學與永續發展」中,「經濟福祉」的範圍除了所得的成長外,還將分配納入考量,因此增列「分配正義」一項。
這些只是舉例。
面對這些污名化,曉波從來沒有退卻過。他是一位勇者。他都站在前面,一方面清楚說明來龍去脈,一方面邀請對方公開辯論。 別了,讓人尊敬的勇者。

社論

七七抗戰75週年

國際視窗

中國與世界

「港區國安法」與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

送別《海峽評論》創辦人王曉波

王曉波著作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