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與李登輝同一天辭世,雖然兩人在政治與社會影響力的規模上相差甚遠,但從本質上而言,兩人都有左派背景,惟在統獨主張上大有不同,而且色彩鮮明,不畏爭議。李參加過共產黨,王的母親據信是共產黨員在台灣遭槍決,那時曉波才九歲多。
我在台大四年當中,有三年住過不同學院宿舍,但大三時一起與同學在溫州街日本宿舍賃屋而居,有黃樹民、王中一、陳秋坤、何步正、楊濬哲與王曉波等人。有一天曉波說附近警察局要擺一桌,希望我們能去湊個熱鬧吃頓飯,原來是一位唸政治系的香港僑生甄燊港因頭髮太長,在路上被警察逮到局內,強制剪成平頭。王聞訊後大怒,一個人衝到警局找主管理論,沒想到警局竟然認輸還擺一桌消災。
又有一次我們看到他手綁繃帶,看起來災情慘重,原來是他在台大醫院看護殷海光老師時,走廊上有人大吵大鬧,他出去說老師在睡覺休養請小聲,沒想那人態度惡劣繼續粗魯不理,王一怒就揮出一拳,那人摔倒後,有點受到驚嚇就溜掉了。事後曉波發現手在流血,原來雖然氣勢原在,但太久沒打架了,一打就受傷,趕快去急診室包紮。
之後幾年因為民族主義座談會爆發衝突,衍生了台大哲學系事件,他是苦主之一,好在世新成舍我收容,一九七四年後到世新任教多年,在平反之後一九九七年才又返回台大。我在一九九三年四月繼楊國樞與瞿海源之後,擔任澄社社長,同年五月以澄社名義舉辦全天的台大哲學系事件廿周年研討會,當時台大代理校長郭光雄也來參加,邀請當事人陳鼓應、李日章、趙天儀、胡基峻、王曉波、錢永祥前來講述,會中並分送台大哲學系事件始末文件,另由楊國樞、李鴻禧、葉啟政評論,整個討論會就由澄社三位社長共同主持。在該次討論會中很多人提出應由台大主動平反,同年十月廿三日台大校務會議決議成立台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陳維昭新任校長期間),一九九五年五月廿八日公布調查報告平反。我那時負責籌畫這件事,心中是有曉波影子的。他對這件事的反應與別人不太一樣,認為自己是為所當為,也知道會有難以預測的後果,與當道不合,在那個時代本就會受到迫害,現在若能回復正義當然很好。這種講法聽起來,是有一點向他母親學習的決心在。
這就是青年王曉波,我心目中充滿熱血的學長王曉波。
他後來花比較多時間參與保釣以及海峽兩岸事務、治法家研究與台灣史,成為馬英九的兄長與導師。我在教育部服務時,他從旁關心高中歷史課綱的調整,認為我們負有歷史責任,必須謹慎修訂。一直到前幾年他進一步成為馬英九的國師,實質參與高中歷史課綱微調,引起社會上與史學界學生界重大爭議,這些都已是很後面的事。他在年輕時,應該是比較有強烈台大自由派的精神,但可以感覺出他在特殊成長過程下的沉重基調;中年之後則轉移往更多的民族主義,好像情感有所釋放也變得更為自在。這中間的轉移,應有更多的詮釋,方能得其全得其平,需要有更熟悉他的人來做定位工作,就不在此強作解人。謹以此文懷念曉波,還有那一段年輕時代的過往。
(轉自2020年8月12日台北《聯合報》)
社論
七七抗戰75週年
國際視窗
中國與世界
「港區國安法」與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
送別《海峽評論》創辦人王曉波
王曉波著作選